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首頁
主題分類
議題
議題
60
司法人權
2025-03-12
打詐攻略
您有親友曾經被詐騙過嗎?假投資、假購物、假交友,詐騙集團手法花招百出。統計最近5年,詐騙案件數持續攀升,財損金額到2024年已經高達502億,是5年前的11倍。
雖然今年1、2月有稍微下降,但詐騙問題依然是社會的嚴峻課題。去年政府三讀通過打詐新四法,詐欺犯罪最多關12年,最重罰3億元,但第一線警方,卻面臨人力不足的困境。
第893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
劉建邦
57
司法人權
2025-03-12
詐騙實錄
您的手機也常常收到各種詐騙訊息嗎?有些人被騙了,上網求助,竟然還被假律師二次詐騙。資訊爆炸的年代,各種訊息真真假假,詐騙集團甚至會假冒警察或檢察官,提供各種假文書、引誘被害者一步步上當。
獨立特派員訪問了幾位受害者個案也發現,即使家人朋友都出面勸告,受害者還是不願意承認受騙,才導致財損越來越大。到底怎麼做才能有效防詐、識詐、不受騙?農會、信用合作社,或是大型銀行等第一線金融機構如何防詐?
第893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
劉建邦
73
司法人權
文字:邱惠恩
攝影:周明文
2025-01-22
移工成詐騙肥羊
詐騙猖獗已經不是新聞,但是在台灣,連81萬名外籍移工都成為詐騙對象。調查保守推估,移工被騙金額至少新台幣17億元,被騙的類型從假親友借錢、假購物網站及投資都有,但比較特別的,是利用移工跨境匯款來詐騙。
目前移工可以用手機APP登入帳號密碼,輸入匯款金額,就會產生一組條碼,去四大便利超商櫃台掃條碼付款,幾分鐘就可以合法完成跨境匯款回母國、養家糊口,但這便利的管道卻給了詐騙集團操作空間。
第887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周明文
52
司法人權
文字:廖怡芬
攝影:羅盛達
2024-06-05
名人投資詐騙大解密
台股大盤加權指數衝上兩萬點,頻頻創下歷史新高,讓全台民眾掀起一波「瘋投資」的浪潮。但詐騙集團也藉著民眾賺錢心切,冒用財經名人的名義,以各種吸引被害人目光的方式,到處詐騙。
詐騙集團賺得荷包滿滿,想投資的受害者,卻是苦不堪言。投資型詐欺,已經在詐騙的全部類型裡,名列為今年1到3月財損的最高項目,讓財經名人紛紛跳出來打詐。
我們今天就要帶大家來看受害者現身說法,他們是如何一步一步掉進陷阱,然後如何自救。而專家、律師及刑事局,又如何解密詐騙集團的慣用手法和伎倆?
第855集
文字:
廖怡芬
/ 攝影:
羅盛達
48
政治經濟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4-04-24
新型債務
大約20年前,台灣發生一場由信用卡及現金卡引發的金融危機。這場危機後來被稱為雙卡風暴,起因是銀行在徵信不足的狀況下,大量借款給消費者,導致許多欠債者還不起錢,進而逃債、自殺,金融問題最後擴大成社會問題。
20年過去,當年的雙卡風暴還沒清理結束,長期協助債務人的民間團體卻發現,以汽機車抵押或商品買賣為包裝,提供快速、高息超額貸款的新型債務風暴已經隱然成形。獨立特派員帶您一起來看,新型債務的樣貌特性,以及可能帶來哪些隱患。
第849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45
司法人權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3-12-27
【卓越大賞】失智詐騙
根據警政署資料,去年平均每天有11.4件詐騙案件,受害者是65歲以上的高齡長者。這個統計數字雖然沒有標記受害的高齡長者是否為失智長輩,不過從事高齡社福工作的第一線人員表示,雖然長者遇到詐騙的機率與是否失智沒有關係,但一旦失智長輩遇到詐騙被得手的機率確實比較高。
今年年初銀行公會也正式發布了一份失智者金融實務參考指引,希望提供失智者更友善安全的金融環境。接下來獨立特派員記者要帶您了解,失智者容易遭遇哪些詐騙型態,以及未來金融業面對失智者有哪些服務指引?
第833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42
司法人權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3-05-24
失智詐騙
根據警政署資料,去年平均每天有11.4件詐騙案件,受害者是65歲以上的高齡長者。這個統計數字雖然沒有標記受害的高齡長者是否為失智長輩,不過從事高齡社福工作的第一線人員表示,雖然長者遇到詐騙的機率與是否失智沒有關係,但一旦失智長輩遇到詐騙被得手的機率確實比較高。
今年年初銀行公會也正式發布了一份失智者金融實務參考指引,希望提供失智者更友善安全的金融環境。接下來獨立特派員記者要帶您了解,失智者容易遭遇哪些詐騙型態,以及未來金融業面對失智者有哪些服務指引?
第802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37
政治經濟
文字:邱惠恩
2020-03-11
台灣需要創業基地嗎
自己創業當老闆是不少人的夢想,全台灣有超過三百多個創業基地,其中有四分之一是政府單位營運,這些創業基地通常會提供空間以及創業所需要的資源。
但是台灣真的有這麼多創業需求嗎?政府投注許多人力與經費開設創業基地的必要性又在哪裡?另外,創業有失敗的風險,不可能百分百成功,當新創業者遇到政府以穩定績效的思維來驗收成果時,又產生哪些問題?
第637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李金龍
39
政治經濟
攝影:羅盛達
2019-10-02
純網銀哪裡好
金管會7月底正式核發三張純網銀執照,台灣數位金融發展再向前邁進。不過有不少人對「純網銀執照」一知半解,什麼是純網銀呢?簡單來說,就是傳統銀行能做的它都能做,不過最大差別在於它的業務,全由網路跟行動裝置包辦,沒有實體分行。
目前這些網路銀行、數位銀行、純網銀,在政策下的限制與功能各有不同。台灣去年的數位帳戶增加了111.7萬戶,銀行的實體分行也逐年漸少。
明年純網銀加入後,擁有龐大客戶群的傳統銀行業者該如何因應?2019純網銀元年啟動,未來又會幫大家創造哪些福利?
第616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
羅盛達
33
政治經濟
文字:婁雅君
2018-04-18
機器人理財
人工智慧越來越全面地進入我們的生活,在國外行之有年的機器人理財,從去年開始在台灣亮相,預計今年會有更多業者推出這項服務。透過大數據和演算法,機器人會針對風險和報酬做出最佳化的投資組合配置。
不過對一般民眾來說,心中的疑問應該是,機器人理財值得信賴嗎?我們將帶您去瞭解,台灣第一家獲得機器人理財許可的金融機構,推出後的狀況,以及人工智慧在這個領域的限制。另外,人們在享受新科技所帶來的便利之餘,也別忽略資安的相關問題。
第541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李金龍
Share
Tweet
:::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