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首頁
主題分類
議題
議題
79
土地環境
攝影:賴振元
2025-04-30
黑水虻 廚餘新價值
在台灣,有一群微小卻強大的生命,正在默默地幫我們處理每天產生的廚餘。這些小蟲是被稱為「環保小幫手」的黑水虻。牠們能在短時間內分解大量有機物,正逐漸成為廚餘處理的新主角。
新竹縣環保局已經導入這項生物科技,用黑水虻來吃廚餘,比起傳統廚餘廠的處理程序更有效率、更省電,廚餘也可以變身有機肥料。面對日益嚴重的垃圾問題,黑水虻在循環經濟中到底扮演什麼角色?發展還面臨哪些難題?
第900集
文字
顧展瓏
攝影
賴振元
69
土地環境
文字:廖怡芬
攝影:賴振元
2024-09-11
廚餘去哪兒?黑水虻來幫忙
我們每天製造許多廚餘,你有想過最後廚餘究竟去哪裡了嗎?該如何處理這些有機廢棄物,有許多單位已經著手努力。就有環保團體開始推廣有「地表最強清道夫」之稱的昆蟲–黑水虻。
用廚餘來餵食黑水虻,等黑水虻長大後,再拿來餵雞,雞生的蛋或是雞肉,就可以成為人類的食物,形成一個永續的循環。
花蓮縣新城國小還在學校設立了黑水虻基地和黑水虻社團,由老師來指導養殖和研究黑水虻。一起看看孩子們如何學習善用黑水虻,把廚餘轉化為營養的植物肥料和動物飼料。
第868集
文字:
廖怡芬
/ 攝影:
賴振元
45
土地環境
攝影:周明文
2023-04-26
綠食尚
現在有越來越多餐廳,開始主打健康餐或是標榜綠色餐廳為訴求。什麼是綠色餐廳呢?除了最基本要使用有機、友善食材,業者在肉類及海鮮的挑選,也要盡可能選擇注重動物福利以及符合永續海洋為原則的海產。
目前全台灣大約有250家綠色餐廳,過去這些綠色餐廳的業者大都單打獨鬥,以推廣永續餐飲為理念的方式經營。因為使用的食材成本高,也經常入不敷出,相當辛苦。不過這幾年隨著全球興起了一股用吃來減碳愛地球的風潮,台灣綠色餐廳也逐漸受到重視,獲得更多推廣,也被消費者看見。
第798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
周明文
41
土地環境
文字:婁雅君
2020-05-06
羅山垃圾事件
二十多年前,有機耕作在台灣還是一個新鮮而陌生的詞彙,而花蓮富里的羅山村,是全台灣第一個試行有機水稻種植的村落,全村至今已經有90%的有機水稻種植。
但是有機村旁邊卻緊臨著垃圾掩埋場。二十多年來,如此相互違背的政策,讓有機村的發展顯得有些尷尬。即將到期的掩埋場,還一度被規劃成垃圾轉運站,引起當地居民的反彈。如果說當初政策規劃不周延,導致有機村和垃圾掩埋場共存了二十多年,但如此矛盾的存在,卻可能沒有落幕的一天。
第645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鄭凱文
45
土地環境
文字:婁雅君
2020-05-06
里山倡議在羅山
現代生活製造了大量垃圾,如何解決成了人類的難題。焚化爐等嫌惡設施,並不是解決垃圾的最終答案。羅山村長期飽受垃圾掩埋場之苦,在抗議垃圾轉運站之際,他們試圖在社區推動垃圾減量、回收廚餘做堆肥,做為可能的解方。
另一方面,106年羅山村在富里鄉農會的協助下,加入里山倡議,從有機耕作往前邁出一步,走向與自然永續共存的耕作與生活方式。在這樣的架構下,因為產業沒落的林地和果園,再次活化後,找到了新契機。
第645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鄭凱文
Share
Tweet
:::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