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首頁
主題分類
議題
議題
71
司法人權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4-12-11
圳邊老宅存續戰
獨立特派員三年前曾經以〈家在圳道邊〉為題,報導過新店瑠公圳迫遷案。這個案件從2012年就展開訴訟,當時因為一份監察院的調查報告出現曙光。
不過法院卻在今年11月發出強拆的執行命令,通知要拆屋還地,最後在反迫遷團體及文史團體緊急採取一連串的行動下暫緩。透過這一場老宅的存續戰,一起關心這件歷時13年的迫遷案涉及哪些爭議,又歷經哪些轉折。
第881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54
土地環境
文字:邱惠恩
攝影:鄭仲宏
2023-09-20
無法管化石
今年幾個颱風過境、甚至登陸,帶來豐沛雨量。除了水庫解渴、用水大戶等產業鬆了一口氣之外,有一種人特別開心,那就是喜愛化石的人。當強降雨沖刷土壤後,埋藏在岩層的古生物化石,就可能重見天日,被人類發現。
然而,如果台灣有大型化石出土,各路機關單位其實會很傷腦筋,因為台灣沒有化石專法,如果有人蓄意破壞,或是自行挖掘賣到國外,其實都毫無罰責。
第819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鄭仲宏
51
土地環境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3-09-13
來去鎌倉 古都篇
一個城市經營及規劃的方向除了建設與發展,是否也有其他可能及選擇?我們要帶您到日本神奈川縣的鎌倉市,鎌倉市距離東京只有一個小時車程,與關西的奈良、京都並列日本三大古都。
十一世紀末,鎌倉是鎌倉幕府的首都,因此保留了相當多鎌倉幕府時期的寺院及古蹟;同時因為靠近湘南海岸,在昭和時期吸引許多文人、藝術家以及富裕階層前往,為日本西化過程中的和洋融合留下許多紀錄。挾著豐富的人文及自然景觀,這個人口大約只有十七萬人的小城市,每年卻可以吸引超過兩千萬的觀光人次。
第818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28
政治經濟
2018-11-27
眷村的想像
近年來,歷史空間的保存與再利用已經逐漸受到重視。之前台灣有近千個眷村因爲改建而被拆除,有大約50處被以文化資產的方式保留下來。不過眷村再利用的方式,經常都是以文創園區為名,由地方政府委外經營,招商再利用。
地方文化資產的保存,政府花了龐大經費進行整修,然而我們再利用的方式常常偏重商業發展,忽略文化教育意義以及與當地社區的連結。其實不管是文化傳承或是發展文創,都應該落實在生活面,如何讓文化資產與社區情感得以延續,仍舊屬於社區的一分子?
第573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
李金龍
28
土地環境
文字:婁雅君
2018-09-26
搶在聚落拆遷之前
關於生活,其實再平常不過,但是一個百年以上的聚落,細探當中的生活紋理,都有它形成的原因和當時的環境條件。因為區段徵收案,獨立特派員報導過多次的洲美社區,今年即將被剷平、填上土方。對居民來說,這段兵荒馬亂的過程,根本無暇顧及什麼文化保存。
但是社區工作團隊,也在這段期間,走入每個家庭訪談、測繪家屋。從老人家口中,記錄珍貴的生活與歷史,並且協助文化資產的保留。另一方面,一直致力於北投地區的文化團隊,也發現洲美聚落,擁有為數眾多的唭哩岸石老屋。搶在拆遷之前,不同的文化團隊,都想為洲美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
第564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李金龍
Share
Tweet
:::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