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首頁
主題分類
議題
議題
79
土地環境
攝影:賴振元
2025-04-30
黑水虻 廚餘新價值
在台灣,有一群微小卻強大的生命,正在默默地幫我們處理每天產生的廚餘。這些小蟲是被稱為「環保小幫手」的黑水虻。牠們能在短時間內分解大量有機物,正逐漸成為廚餘處理的新主角。
新竹縣環保局已經導入這項生物科技,用黑水虻來吃廚餘,比起傳統廚餘廠的處理程序更有效率、更省電,廚餘也可以變身有機肥料。面對日益嚴重的垃圾問題,黑水虻在循環經濟中到底扮演什麼角色?發展還面臨哪些難題?
第900集
文字
顧展瓏
攝影
賴振元
83
土地環境
文字:尹雯慧
攝影:羅盛達
2025-01-15
老瀝青 新面貌
你注意過腳下每天行走的柏油路嗎?在台灣,公路養護的方式大多是直接刨除瀝青,再鋪設新路面。
根據統計,全台3年來大約產生1500萬噸的瀝青刨除料,再用率只有15%。保守推估,近十多年,全台已經累積超過三千萬噸的瀝青刨除料,無處可去。
工研院經過多年研發,開發出再生劑與瀝青砂石分離技術,可將瀝青刨除料分離出70%的新砂石,以及30%的瀝青砂,為台灣天然資源永續循環利用,提供新解方,不過,推廣過程也有不少挑戰。
第886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
羅盛達
53
土地環境
文字:廖怡芬
2024-09-04
用麻布捲動人生
現代人喜歡買咖啡喝,為了減少製造垃圾,很多人已經開始自備環保杯。但你有想過,大量裝咖啡豆的麻布袋,也會造成環境的負擔嗎?就有公益團體利用這些咖啡業者、生豆進口商不要的大型麻布袋,教婦女們手作出一個個獨一無二的包包、圍裙、杯墊和各式小娃娃。麻布袋廢物利用、每年減少一千公斤的碳排量,也創造婦女的就業機會。
第867集
文字:
廖怡芬
/ 攝影:
王興中
56
土地環境
文字:婁雅君
攝影:羅盛達
2023-05-10
塑膠轉生 淨零的未來
我們每天回收的塑膠都去了哪裡?有些經過處理後,可以作為紡織品、燃燒發電等用途。循環經濟在2050淨零排放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台灣,有廠商將回收塑膠製品,製作成仿木建材和各式商品。這些產品,在使用完畢之後,還能百分之百回收,再次回到生產線。就連製作過程產生的邊角料也能完全回收,不會產生廢棄物。
不過這樣的產品在市場上是否具有競爭力?民眾的消費習慣能否接受?以及在政策上是否給予支持?都是循環經濟能否奏效的關鍵。從企業到個人的永續生產與消費,淨零的未來才可能實踐。
第800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羅盛達
25
政治經濟
2017-07-25
垃圾的旅行
台灣能源極度短缺,98%從國外進口,去年蔡英文總統就職提出「五加二產業發展政策」,循環經濟是其中之一。所謂循環經濟就是讓廢棄物透過再生技術變成生產原料,再重新回到工業製程。譬如像廢輪胎,以往我們回收廢輪胎,有七成都是拿去燒掉,當作燃料使用。
不過現在屏東有業者成功開發技術,讓廢輪胎回收再做新胎使用的原料,而這花了他們十三年二十億投資經費。再生技術是資源循環重點,政府要打造循環經濟,必須推動市場誘因,然後再輔導再生業者技術能力,而不是像現在光由業者自行發展。
第506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
李金龍
Share
Tweet
:::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