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
-
202
-
2642013-02-22北纜將越過世上最好的青磺泉,
有條件通過的環評,對上居民的擔憂,爭議到底在哪裡?
剛放完九天年假,馬上陽明山花季就開始了,每年都湧來百萬遊客,除了上山賞花,少不了一定沿路吃土雞,還有泡溫泉。陽明山是硫磺泉,但鄰近的北投則是青磺泉,條件更好!北投溫泉有一百多年歷史,還一度和那卡西形成很大的特色產業,但後來沒落了,當時還是李登輝做台北市長,就提出何不用纜車來連結北投和陽明山,把旅遊的餅做大。
2005年台北市政府以BOT的方式與民間公司簽約,後來爆發官商勾結弊案,當時內政部長和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長都被判刑。但是最近北投纜車有條件通過環評,再度引起附近居民的擔憂和抗議,有條件環評是甚麼意思?北投纜車一波數折它到底爭議在哪?一起來瞭解。
第283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 -
2112013-02-01民宅變軍營,民地變碉堡,
清朝破碎土地證明如何伸冤?
九千多筆糊塗帳又該怎麼算?
兩岸對峙時期,馬祖民眾讓出房舍與土地供作戰用,但當戰務終止後,土地卻被登記成國有,一個月前,馬祖鄉親再度拿著連署陳情書來台灣要討回公道。馬祖民眾的冤屈為什麼40年來沒被正視過?獨立特派員逐一查訪居民手上持有的證明,很多都是清朝時候留下的破爛紙張,我們也找出縣府檔案室裡的地籍圖,證實因為時代變遷缺少科學方法,加上派駐馬祖的法官都是幾年一調,根本不了解也不去想辦法解決問題,才造成至今仍有近七千筆被登記為國有,六千八百多筆無主。
為了解決土地問題,連江縣政府去年開放六千八百多筆無主土地的登記,並延長到今年三月,不過還不包括因為打官司敗訴或已被收歸國有有爭議的土地,這要等到下一個階段的修法,馬祖土地紛紛擾擾一時之間還很難畫下句點。
第28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2042013-01-24戰鬥部隊招不滿,
103年全面募兵,行嗎?
到軍隊學特種技能,台灣新兵日記。
對很多男生來說,當兵,有人覺得浪費時間,有人害怕,老一輩的人卻覺得是一種轉大人過程中的深刻記憶。從三年兵到兩年,現在甚至縮短不到一年,當兵究竟為了甚麼?台灣的國防究竟要怎麼防?
國防部計畫,明年要全面實施募兵制!但是真的行得通嗎?最近一份資料顯示,去年戰鬥部隊包括我們熟知的海軍陸戰隊根本招不到人,舉例來說,南沙太平島需要18個志願役,只有2人報名,當然通通錄取,募兵達成率11%,但是非戰鬥部隊卻爆滿。當兵不自由又浪費青春,是很多人的刻板印象,加上過去發生好幾次軍中意外事故,都讓人覺得當兵問題這麼多,沒必要!長年以來軍方為了保密安全非常封閉,讓一般人無法了解軍隊裏的真相。
獨立特派員花了將近一年時間從南而北,從屏東枋山飛彈基地到基隆海軍水下大隊,深入海陸空營地,取得很多珍貴畫面,是台灣民間媒體空前有計畫性的貼近部隊,從這週開始將系列報導,探討台灣該如何訓練一支現代國防軍。
第280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246
-
2012012-12-27印度系列最終章,不一樣的全球化,
再度跟著帶種的女人席娃和九種基金會,見證種子的影響力。
印度是一個新舊並陳的國家,南邊有最發達先進的高科技電子產業,北邊卻擁有最多貧窮人口,維持著傳統的農業和靈修聖地,這兩者都對世界有很大的影響力。由范達娜席娃創立的九種基金會不只改變了60幾萬印度小農的生活,每年也有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到種子學院上課,從種子保存、有機農耕技巧到全球農業政策,都有,並且串起了全球網絡,席娃說這是另類的全球化,透過種子學院的教育要教人類尊重土地和地上的種子,最好可以自耕自食永續社區。你可能想不到,一粒小小種子教我們很多你該知道卻不知道的生命的意義。
第276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2292012-12-27一個家族有31人列入被告,牽連四代,
最小的只有國小,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2012年馬上就要過去了,這一年台灣發生了好多勞工抗爭事件,一直到現在,問題還沒有解決,其中包括桃園的聯福製衣廠四百多名勞工。80年代包括聯福製衣、東菱電子,好幾家大企業惡性倒閉,工廠無預警歇業,有些不但積欠員工薪資,甚至不付資遣費跟退休金,當年聯福女工甚至臥軌抗爭,最後勞委會動用就業安定基金暫時平息風波,但事情並沒有真的過去。16年後,今年有人收到法院發出的支付命令,要求還錢,這群勞工都已經老了哪有能力償還?
於是8月份再度發動抗爭,當時獨立特派員也做了記錄與報導。在勞工抗爭壓力下,勞委會做出暫停訴訟的決議,但暫停並不表示事件落幕,獨立特派員持續追蹤,發現勞委會明年度的預算編列了一筆訴訟費,將所有保證人都列入名單,於是這個案子的被告名單越來越長,年紀最小的還在念國小。
第276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李金龍 -
196
-
1442012-12-13從產地到餐桌零時差,有機小農菜園辦桌,
要給您一場別開生面的,美食饗宴。
苗栗崎頂是西濱公路上的小村莊,多沙地,大家只知道附近有個海水浴場,卻很少踏入農村,最近村子裡卻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麵的野宴,由幾個年輕人事前勘查,找當地栽種無毒有機作物的小農提供自產自銷的蔬菜水果,在林子裡菜園旁搭起棚子,就地料理,辦起桌來,這是從產地到餐桌,最近最近的食物里程,也是一種新的農村休閒型態,讓消費者嘗鮮,還能實地耕作體驗。這樣一個由旅行家、科技人、農家子弟組成的特殊團隊,除了在崎頂的菜園裡,也曾在宜蘭三星的稻田,最近則在南投竹山的照鏡山茶區,一一實現稻田裡的餐桌計畫,要把這種創意作法留在農村,把更多人潮和錢潮留給農民。
第274集
文字:胡毋意 / 攝影:劉士湘 -
1942012-12-13食品安全vs. 作物產量,九種基金會vs. 跨國企業。
就算政府不挺、農民不懂,
范達娜席娃也要發起--種子的革命運動。
2050年預計全球人口將達到90億,需要糧食增產60%,人類即將面臨最基本的生存之戰.上個星期獨立特派員介紹了一位印度帶種的女人范達娜席娃,她和創辦的九種基金會致力於保護種子的自由權,不受跨國企業宰制,不過光靠她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今天我們要帶您來看,范達娜席娃如何走入農村,去說服已經習慣用農藥和跟跨國企業買基因改造種子的農民,重新保留自己的種子並改採有機農耕,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工作,因為跨國企業以龐大的財力獲得政府的支持,范達娜席娃可以說是在政府不挺,農民不懂的狀況下,要怎麼克服種種困難,以最草根的方式說服這些貧窮的印度小農們勇於改變呢?
第274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1842012-12-0621世紀基因改造食品當道,跨國企業獲取暴利,
印度卻有20萬小農因此自殺。
在印度北部有位傳奇女子,
誓言討回糧食自主權,小蝦米對抗大鯨魚,
到底孰勝孰負?
十二月了,2012年馬上就要過去了,今年全球因為暖化,極端氣候造成幾次大的天災。暖化,也威脅到糧食生產,人類面臨最基本的生存之戰。人類有九種基本糧食,稻米、小麥、大麥、玉米、燕麥、黑麥等,過去農業社會自給自足,但是因為人口暴增,於是有了第一次綠色革命,採大農制,做大面積單一作物的有效生產,施肥施農藥,後來還無法滿足,於是第二次綠色革命,進行基因改造工程,這下子完全用人類的智慧完全顛覆上帝的賜予,很多原生種子被消滅了,還有更多小農被打倒,獲利的是少數全球化的生技公司、貿易公司、農藥化學工廠、食物大廠,在印度有20萬小農因此自殺。
獨立特派員深入印度北部,小農最多的傳統農業區,那裡有一位原本是物理學家,卻轉而成為農業與環保鬥士的女性-席娃,帶領農民對抗跨國企業,要討回糧食自主權,要讓人們重新認識上天賜給我們的種子。
第273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1932012-11-30你或許沒聽過他們的名字,但他們是台東的守護天使,
以奉獻和熱忱,撐起後山醫療。
蓋醫院困難,要找醫生來台東更難。台灣鬧醫護荒,多少人搶著做醫美,但其實台東卻是醫護荒中的重災區。這裡沒有百貨公司沒有電影院,很多生活機能欠缺,因此即使有醫生願意來,他太太的工作和小孩的教育又讓人裹足不前。
台東市區五家醫院,除了榮總和署立醫院,其他三家都是教會醫院。獨立特派員發掘一些感人的故事,有些台大或西部的名醫在聽到東部需要醫生時,就立刻辭掉當時的工作,你問他為什麼,他告訴你,台北不差我一個,但是台東卻非常需要醫生。他們幾十年來或者用宗教熱忱,或者以無私奉獻的精神,撐起偏鄉醫療,真非常偉大。
第272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張智龍 -
228
-
2052012-10-26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海水、新鮮的空氣,
這裡是比西里岸,「三仙台」這個名詞或許你會比較熟悉!
生活在都市叢林的你感到厭倦了嗎?
比西里岸的工作假期,讓你體驗嶄新的假期型態!
美麗的東海岸有個知名景點三仙台,阿美族叫比西里岸,是以前族人養羊的地方,但很多遊客不知其所以,每年四十萬人來這裡都是走馬看花,留下垃圾卻停不下匆忙的腳步,後來也有一些人響應淨灘運動當志工撿垃圾,但都跟當地的部落沒甚麼互動;再後來,嚴長壽想教原住民開民宿,提高花東旅遊品質。不過,這些都不及當地部落民眾自覺來得重要。
他們因為財團大軍壓境,小店沒法開,只能受雇,觀光財都給外地人賺走了,這才想要找出只有部落才有的特色,他們現在結合友善的志工朋友,以時下流行的打工兼度假方式,把人帶進部落,住到mamu家,這是一種互惠生活新型態。
第267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李金龍 -
2492012-10-18半世紀前的政策,帶走了一片片楓村的記憶。
半世紀後白雲石礦開採復工,是泰雅族人是否擋得住土石的沖刷,
他們最後的堅持。
在宜蘭和花蓮交界有個澳花村,是泰雅族村落,這裡有大理石和白雲石,很早就被開採,掏空的地基和亂堆的土石讓澳花村遍體鱗傷,二十多年前有些礦場暫停挖礦,讓土地有復原的機會。最近又有礦業公司想重新開發,遭到居民反彈,雖然或許能給當地人一些工作機會,但四十年前後,地質環境都已改變,是否還經得起再次開挖?
就像泰雅族語早先把這裡叫做『楓』,是因為有很多楓樹,但平地人來了,割取楓樹油,把樹一棵棵弄死,有一條楓溪也被大水和土石沖刷得變了樣,如今又有人要來採礦,會不會把村民最後一點生存空間都給剝奪了呢?
第266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 -
223201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