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
-
142
-
1652011-05-18為了打擊炒房風氣,並縮短貧富差距,
奢侈稅也就是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立法通過。
為了打擊炒房風氣,並縮短貧富差距,奢侈稅也就是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立法通過,從法案送到立法院到三讀通過只花了28天的時間,可見政府想落實居住正義的決心,而從奢侈稅開始發酵後,國內房市的確大幅降溫,甚至有民眾看房直接從五折開始殺價,讓建商和仲介業者大喊吃不消。
房地產業者估計等奢侈稅六月一號上路後半年,房市價格才會慢慢回歸正常,不過也有學者認為,奢侈稅其實根本課徵不到口袋深、真正能坐擁豪宅的有錢人,再加上房產交易價格的相關配套措施不健全,很可能會有漏網之魚,奢侈稅短期打擊投資客,但長期來看是不是真的能發揮功效?恐怕還要評估,記者陳廷宇賴秉寰的報導
第196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賴秉寰 -
2292011-05-18政府祭出奢侈稅打房,希望落實住宅正義,
但大台北地區的高房價比起青年就業的低薪資,
仍讓大部分的年青年想要購屋依舊難上加難。
政府祭出奢侈稅打房,希望落實住宅正義,但大台北地區的高房價比起青年就業的低薪資,仍讓大部分的年青年想要購屋依舊難上加難,既然買不起房,是不是能夠租房子就好呢?全台灣第一座國營出租的國宅,就坐落在台北市,預計六月份完工,明年農曆年前就可以入住,希望能夠藉此緩和房價帶來的問題。
其實在我們鄰近的亞洲國家,像是香港和新加坡,同樣地狹人稠,也都有高房價的問題,但香港卻有1/3的人住在公共住宅、新加坡更有高達82%的人住在租屋裡,他們的政府是怎麼完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又有什麼是台灣可以借鏡的呢?
第196集
文字:許儒安 / 攝影:張智龍 -
1512011-05-06國道三號走山事件,在四月廿五日屆滿一周年。
一年來,四位無辜犧牲的家屬,一直在等待交通部給他們一個交待。
國道三號走山事件,在四月廿五日屆滿一周年。一年來,四位無辜犧牲的家屬,一直在等待交通部給他們一個交待。走山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調查為什麼要這麼久?
國道走山的調查報告,終於在千呼萬喚之下四月中出爐了。不過交通部在監察院準備公布調查報告的前一天,搶先以發新聞稿的方式,表示這一起國道走山事件並沒有「行政疏失」。結果除了引起社會嘩然、家屬不滿之外,隔天監察院通過糾正案,認為這起意外有人為疏失。
這個糾正案無異打了交通部一巴掌。交通部花了九百萬完成的調查報告,內容到底是甚麼?而監察院只通過糾正案是否輕輕放下?更重要的是,台灣的高速公路從此就真的安全了嗎?來看記者李瓊月、李金龍的報導。
第19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1442011-04-23政府為了解決偏遠地區醫療資源缺乏的問題,以往有公費學生下鄉制度,
不過最近呢則是將一些輕微犯罪被判處輕刑的醫師投入鄉間。
執法單位和地方政府衛生局合作,開始一套新的作法,叫做志工醫師。
政府為了解決偏遠地區醫療資源缺乏的問題,以往有公費學生下鄉制度,不過最近則是將一些輕微犯罪被判處輕刑的醫師投入鄉間。執法單位和地方政府衛生局合作,開始一套新的作法,叫做志工醫師。這些志工醫師服務的目標是社區長照體系。犯錯發配邊疆的作法由來已久,在警界教育界都有先例,似乎是以離開都會之便來懲罰犯錯的人,並希望當事人可以好好反省,還可幫政府到那些缺乏人力而大家又不願去的偏遠地區來填補人力。
看來似乎是一舉數得的做法,但我們也必須思考,法官這樣判決,真的能夠幫助醫生們反省悔改嗎?而將犯錯的人送往偏遠地區服務,對這些居民又公平嗎?在公平正義和醫學倫理的多角關係中,要怎麼看志工醫師的角色呢。記者周傳久、鄭仲宏帶您一塊到高雄來了解。
第193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1582011-04-09陸客自由行,要如何做到兩岸尊嚴對等,卻又能兼顧陸客商機呢?
台灣開放大陸居民來台觀光至今已經兩年多的時間,隨著團體陸客旅遊人數的增加,兩岸也開始討論開放自由行的時間,是不是能在今年上半年開放陸客自由行將使兩岸旅遊業進入另一個新的階段。
陸客自由行被視為可以擴大經濟效益面向而備受各界期待,民間許多旅遊及交通運輸業者也都積極準備搶佔商機。然而以目前協商開放陸客自由行的人數一天五百人計算,要達到所謂雨露均霑的經濟效益,可能需要醞釀一段時間。再加上防止自由行旅客逾期居留的保證制度一直無法達成共識,要如何做到兩岸尊嚴對等,卻又能兼顧陸客商機呢?來看記者陳廷宇賴秉寰的報導。
第191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賴秉寰 -
922011-04-08台灣氣候土壤水文變化,人要適應生存,糧食作物也是一樣。
為了台灣不論環境如何變化,大家還有飯吃,政府有個特別冰箱儲備種子....
地球暖化導致極端氣候,農業首當其衝,過去一年,全球糧食主要生產國家,有的因為受到洪水的侵襲,或因為氣候異常導致糧食短收,有的因而出現糧食危機,所以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尋找、培養、並保存可以應付極端氣候的作物種原跟種子。
保存種子,需要有適當的環境,目前世界各國的做法是成立「種子庫」,把可以對抗不同環境、土壤、氣候的種子保存起來,而台灣也一樣,在中部的「農業試驗所」,也成立了一個國家級的作物種原中心,以短、中、長期的方式,培養、保存種子。
然而這些種子的保存,對糧食自給率逐年下降,耕地面積一直在減少中的台灣,是否能應付未來更惡劣的天候,更大的糧食危機挑戰呢?來看獨立特派員李瓊月李金龍的報導
第190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84
-
183
-
191
-
2052011-02-17進一趟隧道要像汙染實驗室一樣痛苦,這是南部民眾通過高雄美濃月光山隧道的感受。
設計問題、通風器材、預算、行政體制......我們好多理由可以讓累積八年痛苦無法解決,這是我們要期待的政府嗎?
台灣因為地形的關係,山特別多,因此不管你是搭乘火車或開車,都有機會碰到大大小小的隧道。位於高雄市美濃區跟杉林區之間,有一座長達1670公尺的月光山隧道,從2002年通車以來,一直有民眾反映排煙不佳,讓原本應該氣定神閒的郊外之旅,反倒飽受空氣汙染之苦。
更糟的是,八八風災後,許多前往甲仙、六龜災區疏濬的砂石車、卡車,都轉由月光山隧道經過,更惡化隧道裡面的空氣,甚至到達民眾難以忍受的程度。
月光山隧道造成的困擾歷經八年難以解決,到底是甚麼原因?難道真的都沒有改善的方法,民眾得繼續這樣痛苦度日嗎?
第18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233
-
194
-
199
-
162
-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