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
-
241
-
3762017-06-27今年7月1日,香港脫離英國殖民156年統治,主權移交中國,實施「一國兩制」屆滿二十年。香港成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除了人民能繼續保有西方資本主義的生活方式,與中國各省區最大的不同、特別行政區有行政長官領導自治、有代議的立法會、獨立司法系統、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香港移交二十年的系列報導首先要帶您從歷史了解香港問題。香港如何從一塊殖民地,一躍成為亞洲金融中心?
五十年前香港發生了六七暴動事件,整整延續半年才平息,港英政府警覺建設香港的重要性,從此改善施政,中英雙方也加速香港未來歸屬的談判腳步。一位喜愛研究香港歷史的中英混血青年,踩著單車重回六七暴動事發現場,說出他對香港的觀察。
同時,在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訂前,中英雙方對香港前途走向的談判細節,也在三十年後的今日,官方機密檔案公開解密一一曝光後,一群香港年輕人,知道他們錯過以被殖民者身分參與決定香港發展的機會。他們從史料中抽絲剝繭,重返談判現場,想要爭取在2047年與中國坐下來談二次前途命運的可能。
第502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 -
2792017-05-29你是九年國教第一屆的學生嗎?還記得入學後上課教室的樣子嗎?明年台灣實施九年國教就屆滿五十週年。半個世紀前,民國57年,台灣義務教育由六年延長為九年時,當年剛好是台灣經濟要起飛的年代。
為了培養人才,同時因應學校跟學生人數增加,台灣省教育廳還特別成立「學校建築研究小組」,委託成功大學建築系王濟昌老師設計「教室設計標準圖」,依教室不同功能使用,有十種之多。然後交由各縣市按圖施工,以加快完工,讓九年國教順利上路。
當年九年國教第一批教室最大的特色就是如波浪般的折版屋頂設計,過去因為對校園文化資源沒有整體評估,很多老教室都被拆除。不過現在新的文資法規定,公家建築年限達五十年者,拆除前要先送文化單位進行評估。
特別是最近引起文化團體關切的雲林建國國中,是雲林縣看得到九年國教折版校舍建築群最完整的學校之一。最近校方申請拆除,重新規劃校園,引起文化團體連署搶救。它到底要拆,還是要留?
第49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332
-
316
-
284
-
267
-
276
-
257
-
260
-
293
-
431
-
319
-
2892017-04-05兩週前,香港的特首選舉產生了第一位女特首林鄭月娥,寫下歷史新頁。香港人對這個結果不意外也不滿意:他們認為一個低民望的候選人能夠勝出,明顯是中國政府介入操作,一錘定音。1997至今香港回歸二十年,中港之間不斷在一國兩制的落實狀態彼此角力。
除了政治參與,是檢驗民主的指標之一,言論自由也能看出,中國讓香港能自治到哪個程度。兩年前,中國政府主動警示香港人,民主不能越界,特別不能碰這幾年越來越從思想昇華為行動的港獨。但是眼見民主即將畫下休止符,走向一國一制。
香港年輕一代逐漸發出本土、自決甚至獨立的聲音,從「我是香港人,還是中國人」這個問題,思考香港的前途未來。
第490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 -
254
-
2512017-03-283月26日香港將選出第五任行政特首,這也是香港自回歸二十年來,最具爭議的一次民主考驗。十年前中國曾承諾,讓香港循序漸進,在十年後也就是今年,可以一人一票選出特區行政長官。
但在2014年的8月31日,中國政府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2017年特首選舉,將繼續以1200個選委,少數人的小圈子,代表370多萬多數香港選民,行使選舉權。
眾所周知,也因為「831框架」,引發了79天的雨傘運動。透過這場社會運動累積的能量,香港的政治板塊開始鬆動:先是去年9月的立法會議會選舉民主派大勝,緊接著12月負責選特首的選委選舉,也搶下了超過四分之一的席次,這是香港自從有選舉以來,民主派最大的勝利。
中國精心設計的小圈子選舉,裡應外合,看似給了香港人參與民主的機會,實際上卻是透過不完全民主的機制,掌握選舉結果。從過去兩屆的經驗,民主派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無論他們推舉誰出來競選,制度就是不可能讓香港人選出一個擁護民主的特首。
於是雖然他們今年握有三百多張選票,是史上最多的一次,但是他們放棄提名,提出「Lesser Evil」兩害取其輕的口號,拿選票跟魔鬼交易。打算把三百多張選票全數押在某一個比較有勝算,比較可能推動普選的候選人身上,他們想賭一把,看看能不能,讓中國輸了這場選舉。中國政府又是怎麼想呢?
第488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