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司法人權
32
司法人權
2024-06-12
如果你問起
台灣,曾經是全世界軍事戒嚴最久的國家,從1949年5月19日宣布實施一直到1992年廢除刑法100條。長達43年的白色恐怖期間,受難人數超過2萬人,受牽連的家屬高達20萬人。
然而,這麼多年來,卻一直沒有一個記憶日或紀念日,來告慰受難者,並且警惕當政者。
終於在數十個公民團體的倡議下,今年4月18日行政院正式核定,5月19日為「白色恐怖記憶日」,而關於台灣的土地傷痕與歷史記憶,詩人李敏勇也以「傷口的花,希望的樹」娓娓道出台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856集
文字:
李惠仁
/ 攝影:
許中熹
29
司法人權
2024-06-12
記憶的敵人
台灣轉型正義的道路上,許多事件都值得更多省思與關注。1969年2月的「統中會案」,被逮捕的主嫌,年齡都只有二十出頭。也許大家會好奇,他們到底犯了什麼滔天大罪,為什麼要判處十五年到無期徒刑的重刑。
簡單來說,他們都擁有一大群追隨者,卻拒絕被政府收編,對獨裁者來說,難以容忍。而這也就是為什麼,當統中會案「首謀」許席圖被刑求到心神喪失,蔣介石還是用紅筆批示「應判處死刑」。李惠仁導演形容,在那個威權統治的白色恐怖時期,所有人都是籠中鳥,一旦,你想飛、你會飛,那絕對就是一種罪。
第856集
文字:
李惠仁
/ 攝影:
許中熹
45
司法人權
文字:廖怡芬
攝影:羅盛達
2024-06-05
名人投資詐騙大解密
台股大盤加權指數衝上兩萬點,頻頻創下歷史新高,讓全台民眾掀起一波「瘋投資」的浪潮。但詐騙集團也藉著民眾賺錢心切,冒用財經名人的名義,以各種吸引被害人目光的方式,到處詐騙。
詐騙集團賺得荷包滿滿,想投資的受害者,卻是苦不堪言。投資型詐欺,已經在詐騙的全部類型裡,名列為今年1到3月財損的最高項目,讓財經名人紛紛跳出來打詐。
我們今天就要帶大家來看受害者現身說法,他們是如何一步一步掉進陷阱,然後如何自救。而專家、律師及刑事局,又如何解密詐騙集團的慣用手法和伎倆?
第855集
文字:
廖怡芬
/ 攝影:
羅盛達
49
司法人權
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
文字:婁雅君
攝影:袁宏書
2024-05-22
死 刑不刑
每當社會發現重大案件,死刑聲浪就會衝高。前陣子保母虐童案,民眾發起連署,要求虐童致死,求處唯一死刑,但是刑法中已經沒有唯一死刑。
台灣在2000年之後,死刑執行人數大幅下降,一度朝著逐步廢除死刑邁進。不過社會輿論對於死刑支持度高,立法和行政機關,對廢死沒有共識。
今年台灣首度有37名死刑犯,聲請釋憲,釋憲結果,將攸關著死刑制度的改善甚至存廢。透過憲法法庭言詞辯論庭、民間團體和民眾,一起來聽聽,他們對於死刑的看法。
第853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袁宏書
48
司法人權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4-03-20
當非行少年碰上司法
3月16日,有民間團體在自由廣場舉辦了一場「永不止息的愛」追思會,紀念去年底新北市校園傷害案件中傷重不治的國三學生。
除了希望社會不要忘記校園安全的議題,發起活動的團體也再次呼籲重新檢討少年事件處理法。認為現行制度對司法少年太過保護,甚至點名希望針對前科塗銷這項規定進行修法。
不過少事法是一部相當特別的法律,從立法意旨、執行程序到司法養成都獨樹一格。一起來看看,當少年觸犯相關規定,少事法的處理機制,以及前科塗銷衍生的問題及爭議。
第844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49
司法人權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4-03-20
司法少年職培中
對司法少年來說,復歸社會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其中職能探索及培訓更是少年輔導工作的重要項目。而近幾年針對司法少年的職能培養也跟過往有些不同,除了一技之長外,更講究就業導向。接下來,帶您到矯正學校之一的明陽中學以及台北少觀所,看看目前司法少年的職業培訓怎麼做。
第844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32
編輯精選
2024-01-24
緬甸煙硝 – 遠方的援手
自從2021年緬甸政變後,軍政府強力鎮壓抗議,並且四處追捕抗爭者。不少人選擇逃到鄰國,但來自緬甸的威脅與騷擾仍步步進逼,讓他們必須不斷流亡,躲避追捕。
人在他鄉的流亡者生活困難、經濟拮据。但為了持續支持緬甸國內的抗爭,他們用盡各種方法尋求國際的力量。相反的,來自他國的社群也看到了緬甸人民反抗的韌性,三年來不斷輸入資源,讓緬甸抗爭的星火,得以持續下去。
第837集
文字:
楊智強
/ 攝影:
蘇威銘
41
司法人權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3-12-27
【卓越大賞】失智詐騙
根據警政署資料,去年平均每天有11.4件詐騙案件,受害者是65歲以上的高齡長者。這個統計數字雖然沒有標記受害的高齡長者是否為失智長輩,不過從事高齡社福工作的第一線人員表示,雖然長者遇到詐騙的機率與是否失智沒有關係,但一旦失智長輩遇到詐騙被得手的機率確實比較高。
今年年初銀行公會也正式發布了一份失智者金融實務參考指引,希望提供失智者更友善安全的金融環境。接下來獨立特派員記者要帶您了解,失智者容易遭遇哪些詐騙型態,以及未來金融業面對失智者有哪些服務指引?
第833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46
司法人權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3-12-13
2024請問總統 – 與仲介告別
從2003年就開始在台灣舉辦的移工大遊行,今年的遊行選在12月10日登場,希望在大選前,各黨的總統、副總統候及立委候選人們,能夠重視他們今年遊行的訴求,也就是廢除私人仲介,由政府承擔聘僱責任。廢除移工仲介制度,在2019年移工大遊行中首次成為主要訴求。為什麼時隔4年又再度被提及?移工仲介制度到底有哪些問題?跟著這場遊行一起了解原因。
第831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44
司法人權
系列報導:他鄉亦故鄉,在台新移民的故事
文字:婁雅君
攝影:袁宏書
2023-12-06
2024請問總統 – 無國籍者的牢籠
我們一出生就擁有國籍和身分,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不過,外籍配偶嫁到台灣來,如果要拿到身分證,依照以前的國籍法,必須先放棄母國國籍,才能提出申請。等待期間,如果離婚等因素,就可能撤銷申請,導致他們淪為無國籍者,人數以越南最多。而撤銷理由,多半與婚姻真實性與品行端正有關。
不過這樣的認定原則與判定不夠嚴謹,對外籍配偶不盡公平。雖然民國105年國籍法修法,但是這群人還留在台灣,他們沒有身分,也不能回母國。他們的下一代,甚至已經成年,有的還年幼。對於這些在歸化過程而淪為無國籍的人士,給予救濟,是政府不能迴避的責任。
第830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袁宏書
48
司法人權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3-12-06
三叉坑重建.待續
1999年台灣發生921大地震,許多人的家園受到毀損,甚至有不少山區的村落或是原住民部落必須遷村重建。位於台中東勢山區的三叉坑部落就是其中之一。不過,現在重建區內,卻有族人被提告要求拆屋還地。直到這時候族人才發現,20多年來,自家房子底下的土地一直沒有完成過戶程序。和獨立特派員記者一起走訪三叉坑部落現場,實際了解這件隱藏了20多年的行政疏失。
第830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32
司法人權
系列報導:他鄉亦故鄉,在台新移民的故事
2023-11-29
2024請問總統 – 新住民來發問
選舉期間,新住民的議題就開始有了熱度。許多外籍配偶已經來台三十年,台灣至今連一部保障權益的專法都沒有,中央也沒有專責單位。對他們來說,雖然已經在台灣生活多年,若要洽公或申請政府協助,要找什麼單位都不知道,經常在各部門間跑來跑去,非常不便。
目前在台灣就學、就業的外籍人士,加上外籍配偶,多達150萬人,他們都是廣義的新住民。未來台灣還會繼續開放外籍人士來台居留,如何完善新住民權益的保障,是開放的移民社會必須做好的準備。
第829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
陳廷宇
47
司法人權
文字:萬真彣
攝影:黃政淵
2023-11-29
2024請問總統 – 我們要身心障立委
全台的身心障礙者120萬人,連帶家屬及照顧者有近500萬,也就是說台灣將近四分之一人口的生活,都可能受到身心障礙者相關政策的影響。過去,台灣曾經有徐中雄、鄭龍水、王榮璋和楊玉欣這幾位身心障立委,他們為障礙者權益和相關法令的制定貢獻不少。不過現在的第十屆立法委員,卻沒有身心障立委,席次掛零。
尤其新冠肺炎疫情過後,障礙者面臨照顧不足、貧窮等風險。問題不斷增加,卻沒有能感同身受的身心障立委來幫他們發聲,相關議題不但常被忽略,甚至還可能產生錯誤的決策。大選將近,身心障礙團體極力倡議能讓身心障礙者立委進入國會,來看獨立特派員的報導。
第829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黃政淵
58
編輯精選
文字:尹雯慧
攝影:羅盛達
2023-11-08
印度崛起 – 兩個世界
印度經濟爆炸性的成長,意味著社會進步與改變的契機。不過,印度同時也存在巨大的貧富差距難題。根據「牛津貧困與人類發展倡議」2021年的報告,以每日2.15美元為最低生活基準,印度大約有2.29億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超過五分之一的兒童處於貧困狀態,數量冠居全球。
此外,在全球性別差距指數2022年的數據顯示,印度在146個國家中,排名第135名。性別平權的推動,幾乎敬陪末座。保守封閉的性別偏見、受教權的被剝奪、經濟主權操控在男性手中,在在使得女性進入勞動市場,困難重重,成為印度經濟發展的隱憂。風光亮麗的發展數據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失落?
第826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
羅盛達
45
司法人權
文字:李婕綾
2023-10-18
租客聯盟
台灣居住正義的倡議隨著時空變遷有不同的轉變。台灣房價高漲,不少人的選擇從買房轉為租房。不過租屋族有三成的人會遇到租屋糾紛,而且也有三成的租屋族,每月付出的租金超過了所得三成的合理負擔線。
關注居住議題的民間團體,出面號召第一線的租屋族成立屬於自己的倡議組織,希望透過租屋族團結行動,要求政府解決租屋族的問題,達到租得起、租得到、租得好的三大訴求。
第823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許中熹
33
司法人權
2023-09-13
緬甸難民潮
自從緬甸軍事政變以來,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估計,至少造成111萬難民及尋求庇護者流亡。隨著緬甸軍政府的治理不佳,前往馬來西亞的緬甸難民越來越多,也讓馬來西亞當地居民產生反彈。
緬甸難民已經成為東南亞區域政經情勢的大挑戰,5月東南亞國家協會針對緬甸難民潮,以禁止緬甸政府出席作為懲戒,但似乎效果有限。緬甸難民困境有解方嗎?
第818集
文字:
梁德珊
/ 攝影:
李文傑
最前
1
2
3
4
5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