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環境
-
1382012-09-06您對自己的社區瞭解嗎?隨著生活形態的轉變,
我們常常連對門鄰居是誰都不曉得,更何況自己住的環境了。
您對自己的社區瞭解嗎?隨著生活形態的轉變,我們常常連對門鄰居是誰都不曉得,更何況自己住的環境了。尤其現在正熱門的都更議題,在沒有社區文化和情感的基礎下,很容易讓人只看到錢這個字,像台北市萬華區大理街一帶,居民甚至不知道自己家的隔壁,就有百年古蹟,還差點被拆了蓋大樓。
一百年前這裡曾經是北部重要的甘蔗產區,裡頭有糖廠,後來被廢,興建國宅,1997年因為要蓋大型療養院,居民七百人遊行抗議,反倒從此凝聚彼此的感情。居民要求保留綠地成公園,真的被政府接受了,這是第一次由民間提出的都市計畫案,打敗了政府版,非常難得,百年糖倉也核定為市定古蹟,還連著十二年每年舉辦甘蔗祭。讓我們走進糖廍社區。
第26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 -
1682012-09-06今年颱風特別多,蘭嶼就在這次天秤颱風的侵襲下,
前山兩個部落遭到重創,但是他們也發揮了驚人的重建力量。
今年颱風特別多,蘭嶼就在這次天秤颱風的侵襲下,前山兩個部落遭到重創,但是他們也發揮了驚人的重建力量。蘭嶼有三千人口,除了靠觀光,達悟族人都以捕魚維生,拼板船是他們的工具,從來他們都是大家一起上山砍材造船,也一起出海捕魚,互助是一種傳統,連收割芋頭,誰家有婚喪喜慶左鄰右舍都會來幫忙,因此當碰上兩百年來最大的風浪,沒受災的人都主動幫忙受災戶清理家園,包括才一天的工夫就打撈乾淨開元港被打沈的船隻,也才兩天就搬走路上的大石頭。
獨立特派員風災過後第一時間登上蘭嶼,我們看到從本島送來太多的物資,但當地人最欠缺的其實是資金: 一艘拼板船造價150萬,全島一百多條只倖存四十艘。
第260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135
-
1362012-08-01四鄉五島遍佈256座防空設施世界密度最高,
完整的閩東聚落、最高的媽祖神像,
馬祖只有唯一,才能成為世界第一。
上個星期我們報導馬祖博弈公投過後,一連串的問題才正要開始,今天繼續帶您貼近馬祖的在地風情,認真想想,不管博弈特區五年後能不能付諸實現,馬祖以現有的資源該如何自救?觀光局從八月起,連續兩個週末推出卡蹓馬祖活動,有吹海風看海景聽音樂賞星星,以及到北海坑道划獨木舟、拜訪傳統聚落、吃特色料理等等,促銷只有馬祖才有的特色,預計今年觀光人數突破六萬人次。從世界最完整的閩東聚落、最高的馬祖石像,到世界密度最高的地下坑道、碉堡,獨立特派員帶您細數馬祖的唯一。
第25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羅盛達 -
1352012-07-257月7號,馬祖以57%的同意票,通過了台灣第一個博弈公投,
當時有六成多的民意反對,
過去幾年馬祖曾經針對要不要發展觀光賭場做過民調,
今天,是什麼原因,讓馬祖人的民調有這樣的翻轉?
獨立特派員在訪問馬祖期間,贊成、反對者都說是為了下一代:過去大家靠阿兵哥過日子,最多的時候有三個師五萬人,現在只剩一個指揮部四千人,特產店阿伯說,有時候做不到半點生意。苦了一輩子的老人家,這回投贊成票,現實一點,就是希望能換4C機場,讓年輕人有頭路。但年輕一輩的,卻擔心馬祖的未來從此交給財團,變成財團治縣。此外,這場公投真的是民主公平、資源對等的嗎?行政資源有沒有介入?怎麼說,都是為了下一代,來看馬祖矛盾的三代習題。
第25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羅盛達 -
1422012-07-25
-
101
-
1552012-06-26
-
154
-
1452012-06-08
-
832012-05-31楊逵,近代台灣草根文學、社會運動的先驅,
他的後代不斷爭取在他的故居-東海花園,
成立楊逵文化紀念園區,卻始終沒有結果。
文學家留下來的文化遺產,
是他自家的事情?還是公共財?
文化部520上路了,象徵台灣邁向文化大國的企圖心。一個進步的城市,文學家的地景往往被視為一塊瑰寶。楊逵,無疑是近代台灣草根文學、社會運動的先驅,一生為弱勢發聲,他很多作品編成教科書、譜成詞曲,影響深遠。楊逵大半人生都在台中度過,去世後,他的後代不斷爭取在他的故居—東海花園成立楊逵文化紀念園區,卻始終沒有結果,還被畫進「中科特區」裡的殯葬用地。一個文學家留下來的文物該怎麼保存和珍惜,到底是他自家的事?還是公共財?獨立特派員帶您到東海花園,一起想想這個問題。
第246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羅盛達 -
106
-
1062012-05-11農委會最近接獲大訂單,日本一口氣訂了4百公噸的白米,
在彰化裝貨櫃準備外銷,而這些米是經過嚴格檢驗,品質得到日本的認同。
今年三月,日本311周年,獨立特派員進入東北重災區採訪,看到一向重視生產履歷,以嚴格檢驗出了名的日本農產品,受到海嘯和輻射影響,大量減產,他們的糧商開始轉而向台灣採購稻米,結果彰化縣埤頭鄉的台南11號「雀屏中選」。台灣米能夠通過重重檢驗和把關,進入日本市場的確是一件大事,到底台南11號有甚麼獨到之處?獨立特派員實地觀察,發現除了有一群種稻高手,這批米還得經過591項農藥殘留檢驗,連包裝袋都必須送到曼谷確認沒有含重金屬。一起來看埤頭之光。
第243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124
-
842012-04-13基隆,是最早開發的港口都市,卻受限於腹地狹小,越來越落後;
這個彷彿被遺忘的都市,到底都更的必要性在哪裡?
基隆都更又遇到什麼瓶頸呢?
就在台北市為了都更問題吵個不休,台灣還有更多地方停滯在三四十年前,更待更新。台灣頭的基隆,是最早開發的港口都市,曾經繁榮,卻受限於腹地狹小,越來越落後,基隆人很多以台北為工作和生活的核心,認同感也不夠。過去媒體所做的縣市調查中,居民滿意度敬陪末座。這個彷彿被遺忘的都市,沒有新的、整體的規劃,只會越來越凌亂和落後,不只市容難看,城市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更影響人民居住安全。獨立特派員本週要帶您去瞭解都更的必要,也探討基隆都更喊了好多年,瓶頸在哪裡?
第239集
文字:黃淑敏 / 攝影:李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