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
-
1562015-03-03台灣的原住民族已經增加到十六族,各族的文化有部分共通之處,但也有一些差異。考古學家2012年在距離台灣西北114海里的亮島,發現亮島人,證實是八千三百年前的南島民族,他們沿著大陸東南沿海一路來到亮島,也由此移入台灣!
講到這裡您許會好奇,亮島是個甚麼樣的地方?過去可能只有馬祖人,或被分派到島上服役的國軍才知道。這個島嶼歸連江縣政府管轄,位在東引和北竿兩個島的中間,雖然面積才0.4平方公里,軍事位置卻非常重要。島上地形險峻,四周的岩壁陡峭,海岸遍佈礁石,國軍長期在此部署一個步兵連,嚴守台灣西北的國防線。這兩年即使國軍大舉撤出金馬,亮島還是留下了部分守軍。也因為它的隱蔽性,讓台灣原住民的老祖先--亮島人得以安眠在這裡八千多年。
第387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166
-
166
-
157
-
173
-
1822015-02-02高鐵從2007年通車以來一路爆出財務危機,三月份特別股訴訟即將宣判,如果還不出八大股東投資的五百多億就得面臨破產,政府想強勢接管,這究竟是怎樣的爛帳?已經營運八年的高鐵,目前每天平均十三萬兩千人次,遠遠不及當初高鐵公司自己預估的24萬,真的是因為經濟發展停滯?是連外公共運輸沒規畫好?還是票價太貴?
但除了運量,高鐵站體的開發也是重要收入,高鐵擁有開發權的桃園、新竹、台中、嘉義、台南五個車站,為什八年來不見具體成效?為什麼好不容易啟動的竹北站影城開發案臨陣喊卡?既然財務已經破洞連連,那麼預定在今年七月完工的南港、苗栗、彰化、雲林四個新站,加入營運後可以大大加分嗎?尤其彰化雲林是農業縣,在地人口不多,鐵路支線也沒上路,商務觀光客哪裡來?過去因為高鐵搶生意國內航線停了,台鐵也區間化,現在高鐵進一步台鐵化,這樣混亂的交通政策究竟好了誰?歷經藍綠兩黨執政,前交通部長葉匡時提出的財改案被藍綠立委聯手封殺,被政治化的高鐵怎麼救?
第38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78
-
1332015-01-13新官上任三把火,幾個新科市長最近都話題很多,力求百日革新,台北市長柯文哲就博走不少版面,包含拆違建,但實際上對台北市來說,除了違建,還有更多老舊房屋不只影響市容更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問題。
上個星期獨立特派員帶您檢視南機場難堪的現況,今天繼續由點而線,從南機場到水源路、基隆路以及士林劍潭等共23個地方,這是台北市最早為了拓寬馬路、蓋公園、建商場,安置拆遷戶,而蓋起來共一萬九百多戶整棟整棟的住宅,如今每一處屋齡都超過四十年,都又小又破舊,甚至危及居民和路人安全,為什麼不都更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
長久以來都發局只幫社區在說明會上解釋法令與都更程序,其他就是里長和居民的事,想辦法自己去找建商,兩年前好不容易成立財團法人都更中心,進一步幫社區推都更,但居民那麼多,很多都搬到外頭,建商也不一定有利可圖,興趣缺缺,還是很困難,這就是為什麼大家期待公辦都更。難道都更不能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一定得讓建商賺錢才能做嗎?
第38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1422015-01-07就在大家談台北違建的同時,到底有多少人因為經濟能力不許可,只能住在又小又破的廉價雅房裡,勉強棲身? 就在大家把焦點放在蓋青年住宅、照顧年輕家庭之餘,又有多少老人殘障弱勢為租屋所苦。獨立特派員今天就帶您看看弱勢中的弱勢。
位在台北市萬華的南機場公寓曾經是全台灣第一個公有住宅,當時蓋了一千兩百多戶,有自己獨立的水庫和汙水處理場,電線桿率先地下化,最特殊的是飛天旋轉梯,可以逃生、通風、採光又好,更妙的是設有垃圾投放口,樓上的住家不必下樓,垃圾直接往下丟就好,當時菲律賓、印尼與泰國華僑都分批來參觀,是指標性的建築,但五十年後這裡卻破爛不堪,又老又窮,像貧民窟,當了十六年的里長一天到晚都碰到令人鼻酸的事,沒依沒靠的獨居老人經常沒聲沒息死在屋裡。社工沒那麼多人力照顧,每天只能靠志工送餐,順道看看老人家還好不好、在不在。我們在前後兩個月採訪過程中就親眼目睹獨居老人死在屋裡的悲劇。
歷經五十年滄桑,南機場公寓老了,居民也老了,集中的老年人口讓弱勢更弱勢。
第38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 -
77
-
1762014-12-16上個月底選舉的結果,代表台中市要換新市長了,而除了現任市長胡志強所推動、還在進行中的工程之外,剛當選的林佳龍在也推出十公里免費公車、萬戶平價住宅、以及軌道捷運等政見,這些建設完工之後,台中市會變成什麼樣子?老台中人可能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台中變得好快。
在三十年前,台中市區只有57公頃大,歷任市長推出一期又一期的重劃區,就像接力賽一樣;做到八期,市區面積就已經增大三十倍,而目前總共有14期,規模會比現在更大。
當然,城市本來就有新陳代謝,也有發展的需求,但是台中的快速發展,衍生了一些效應,包括商店豪宅進駐市區,工廠向外圈移動,吞掉了原本的農地;也因為擴張的速度超過更新的腳步,使得舊市區顯得越來越破爛,跟美侖美奐的市區差異更大。而許多豪宅的主人都是來自外地的投資客,房子買來空著不住,只是等著要增值。這已經不是在地人印象中台中的模樣。
第378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1762014-12-16
-
1402014-12-09除了買不起房子之外,台灣年輕人最常見的抱怨還有找不到工作,要不然就是薪水太低,從小唸書到大學甚至研究所畢業,結果連養活自己的能力都沒有,產學之間的落差相當嚴重。一個社會除了有白領階級,還得有更多人做藍領工作,當多數人都只想坐辦公室或做服務業,就業市場的供需就會失衡,也不利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今天我們來看看一個跟台灣觀念完全不同的國家。提到德國工藝,相信大家都會豎起大姆指,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後,全球經濟一片慘澹,但德國卻能安然度過風暴,這跟他們的中小企業始終保持堅強實力有絕對的關係。
德國政府從1969年開始推動雙軌制技職教育,年輕人一進高中,老師就協助尋找未來可能投入的職場,企業也可以儘早培育人才,由基層起步,經過日復一日的磨練,長年累積下來的技術是個人和企業,甚至國家的重要資產。
這裡要特別一提的是,德國的做法跟台灣的建教合作完全不同,他們的學徒跟正職員工一樣領全薪,絕對不會把實習生當做廉價勞工!難怪德國人說,全世界都來向他們取經,但卻極少看到複製成功的國家。
第377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1812014-12-09從空中看台灣,一片綠油油的顏色,山區就佔了七成的面積。而當城市住滿了人,很自然地就往周邊的山坡地移動,以新北市為例子,北邊有汐止南邊是新店,山坡上都是一棟又一棟的高樓。 這種情況要追溯到民國72年以前,當時在山坡地蓋房子的條件比較寬鬆,有個名詞叫老丙建,89%都集中在台北縣,也就是現在的新北市。後來即使審核嚴格一些,很多問題並沒有改變。
民眾前來看房子,建商仲介會強調景觀美空氣好,這倒也是實話,但省略沒說的是這裡到底是順向還是逆向坡,有沒有山崩土石流的風險?更不會去提地底下看不見的斷層。今年全國最新的清查結果,各地列管的山坡地住宅社區總共有509件,新北市佔了109件,但是只有數字能夠公布,社區名字是不會對外公開的,想買房子的人自己要提高警覺。尤其明年就要公布新北市的地質敏感區,到時候恐怕又是一枚震撼彈。
第377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702014-12-02高雄市長陳菊連任成功,未來將面對更大的挑戰─高雄石化業究竟是留還是不留?高雄市能擺脫與石化產業共生七十年的命運嗎?獨立特派員今天就帶您從這段日據時代開始的高雄煉油史說起。日本當初因為二戰、為了南進,選擇高雄做為石油進口、煉製、提供海軍油料的重工業區。
戰後國民政府一路接收下來。這裡是全台灣石化工廠最多的城市,包括後勁五輕、高雄煉油總廠、仁大工業區、臨海工業區、還有林園工業區,很難想像過去高雄人不是家住在石化管線上,就是每天呼吸著工廠煙囪排放出來的廢氣,高雄的繁榮長久以來都是用人民的健康和安全換來的! 直到731氣爆之後,市民開始思考:高雄真的需要那麼多石化工廠嗎?被氣爆爆破的殘缺路面雖然已經在選前修復通車,但高雄市民受傷的心很難平復,美麗市容下的問題更應該用長遠的政策來檢視。
第376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1502014-11-24就在選舉前夕,候選人一個個聲嘶力竭做最後拉票,但是這半個月競選期間看下來好像沒有多少市長候選人具體談到未來的城市規劃,有,恐怕也是一種夢想,到底怎樣才能讓人民安居樂業有踏實的感受?
成功大學完成一份台灣土地容受力北部地區的調查,發現北台灣普遍綠地、埤塘等大幅減少、建地增加、整體景觀趨向破碎,造成無計畫性的人口湧入,使得都市邊緣因為土地容易取得又便宜,出現一連串開發案,到處都是新市鎮,也隨之引發一個接一個的抗爭,尤其桃園變化最大。
獨立特派員窩台灣系列調查報導,今天就來到下個月即將升格為六都之一的桃園,再度檢視台灣史上最大的徵收案桃園航空城,在即將被徵收的農地上,民間也辦了個地景藝術節,相對於九月份縣府花費數千萬的玉兔,這回換了造價才十萬的小熊,滿臉迷惘的坐在農地上,附近八十歲的老農夫,種田一甲子,到老卻遇上土地徵收案,得搬進電梯大樓,頓失生活重心,這樣的影響不是開發帶來的商業數字能計算的。
第375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