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
-
245
-
2632020-02-05蔡英文總統成功連任,並拿下歷屆民選總統最高的817萬票,這顯示了台灣人民捍衛民主自由、抗拒中共文攻武嚇的決心極為堅定。
但不可諱言地,其他總統候選人總共也拿下了600萬票,蔡政府必須正視這背後的民意,謙卑開啟理性對話的空間。而在立法委員選舉方面,也有許多出人意表的結果。
區域立委雖然小黨空間被極度壓縮,但政黨票卻成為將小黨不分區立委送進立法院的管道,例如才成立幾個月的台灣民眾黨拿下了11%的政黨票,成為國會第三大黨。
從選舉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小黨們的第三勢力儼然成形;而世代價值的衝突,似乎也成為決定2020選情的重要因素。
投票之後,民主才開始。選舉結果我們該怎麼解讀?下一屆國會有哪些重大法案等著審議?有哪些改革已經迫在眉睫?而我們公民可以怎麼做,來進一步監督國會與政府?
第632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
1562020-02-05台灣剛經歷總統及立委大選的洗禮,這次來台採訪、觀選的國際媒體不只空前,更有不少來自香港的媒體及香港人,都親臨現場見證台灣民主的可貴。
反送中改變了許多香港人的生命及生活, 我們要關心幾位在台港人的現況,他們是反送中運動期間,站在最前線的勇武派,來台灣已經好幾個月,希望暫時留在台灣繼續完成學業,一方面申請學校,一方面繼續為香港向國際發聲,並協助後續來台的香港人進行安置。也有人希望可以取得居留權,開始在台灣工作,等待回香港的那一天。
不管他們的現況如何,對香港示威者充滿虧欠,想回去香港的心情沒有斷過。這幾個月來,他們在台灣怎麼度過?怎麼跟香港做情感的連結?
第63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許中熹 -
2472020-01-22邊界向來是國與國間的軍事敏感地帶,尤其在印度、中國、巴基斯坦地區,邊界衝突對峙時有所聞。今天我們要帶您到印度的最北邊拉達克,一個和中國及巴基斯坦都有邊境交界的地方。
過去很少人知道拉達克,因為它身處喜馬拉雅山脈,海拔高達三千到七千公尺,是世界最難抵達的化外之境。不過後來印度政府開放觀光,再加上寶萊塢電影三個傻瓜在拉達克取景,讓世人對印度和中國邊界的班公湖美景印象深刻,吸引許多全球旅客。
不過這個擁有班公湖美景的拉達克,卻也是軍事衝突一觸即發的熱點,印度和中國曾發生過一次印中戰爭,和巴基斯坦發生過三次印巴戰爭,夾在印度、中國、巴基斯坦等大國之間,拉達克註定了在戰爭與和平間擺盪的命運。
第631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2572020-01-221974年以前,拉達克因為軍事地理位置被孤絕於世界之外,1974年開放觀光後,世人開始有機會親近這個最後的世外桃源。不過拉達克雖然美景壯麗,生態環境卻相對脆弱,全球暖化造成居民仰賴的冰川雪水減少,水源成為拉達克嚴重的困境。
另一個更致命的危機是電影《三個傻瓜》風靡全球後,拉達克湧進大量各國及印度本地的旅客,替拉達克的環境及發展帶來極大的壓力。從傳統文化的保存延續、生態保育的維護,到市容景觀的劇烈改變,《三個傻瓜》之後對拉達克帶來的衝擊與質變,恐怕是當初拉達克人遠遠想不到的。
環保生態與觀光發展間的角力與拉扯,是許多國家面對的兩難,拉達克也不例外,來看看拉達克的美麗與哀愁。
第631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2292020-01-08網路時代,影響層面既深又廣。今年的總統立委大選,候選人打選戰的方式以及民眾檢驗及觀察政治人物的管道,也因此和過去完全不同。
根據調查,台灣上網人口約有2千萬,每人每天上社群網站的時間平均2小時,而且超過一半的人看的是影音內容。因此經營社群媒體成為政治人物的重點工作,嚴肅拘謹的政治人物透過逗趣的影片,甚至跟YouTuber網紅合作,展現可愛、搞笑的一面,一邊形塑親民形象,並藉此討論政見政策。
在這些社群影片中,政治人物搞笑親和的一面,大家都看到了,可是關乎國家民生的政策呢?有認真說明嗎? 獨立特派員要檢視政治人物的社群影片,是否真正對選民達到傳遞政見的效果,而政治人物網紅化,對台灣民主政治又有哪些影響?
第629集
文字:邱惠恩 / 攝影:袁宏書 -
2432020-01-01天氣越來越熱,台灣的能源及用電再次成為大家關注的議題。台電核一廠的一號機,去年運轉執照已經到期,下個月二號機也到期,未來幾年核二及核三廠,運轉執照也都快要到期。不論2025非核家園的目標是否能夠達成,台灣核廢料要怎麼處置,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北歐的芬蘭,這個人口只有550萬的國家,現階段能源有25%來自核能發電,而且還要再增加兩個核電廠。芬蘭從1983年開始,計畫興建用過核燃料的永久處置場,這個核廢料的永久處置場就位於核電廠地下四百多公尺深的隧道中。從地表到這個四百多公尺深的隧道中得開車花上將近二十幾分鐘的時間,高階的核廢料也就是使用過的核燃料棒將會被放到這個用銅做的膠囊容器中,周圍再填充膨潤土。這個處置計畫將讓用過的核燃料長眠十萬年,目前已經進入最後施工,預計2024年開始處置核燃料。
第628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
206
-
205
-
218
-
2122019-12-18距離2020年總統與立委選舉剩下不到一個月,這次選舉非常特別,共有19個政黨登記,總共提出217位不分區立委候選人,政黨數與參選人總數都創下歷史新高,不過政黨參選想要得到不分區立委的分配席次,必須跨過政黨票5%的門檻,以2016年立委選舉為例,只有國民黨、 民進黨、親民黨和時代力量四個政黨能跨過門檻獲得席次。
這次在歷經國民兩黨的不分區之亂,很多人質疑現今兩大黨是不是嫌自己的政黨票太多,令選民感到很失望。相較之下,一些小黨在力拼第三勢力的搶攻中,對提名人選比較著重在體現政黨的理念與價值,小黨參選雖然沒有資源,但小黨沒有財團,地方勢力的箝制,以及派系包袱,反而容易吸引很多以往從事社會運動的政治素人投入,但要如何在選舉中得到選民支持,對他們來說可是很大的挑戰。
第626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189
-
133
-
2682019-12-11香港,是全球金融重鎮與主要港口,充滿發展動能。1997年,從英國的殖民地回歸到中國之後,民眾和港府之間的衝突不斷、紛爭不息。
《傾城之搏-香港反送中之路》的紀錄片。帶您看看從2019年6月9日開始,百萬港人在金鐘一帶「反送中」遊行,反對港府修改,允許將嫌犯引渡至中國的《逃犯條例》。這也是香港自九七以來,最大規模的遊行,引發國際注目。自此之後,政治未爆彈,終於炸開;民眾遊行不斷,要求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下台。
為了爭取實現五大訴求,警察和示威者激烈互抗,警察甚至動用武力造成死傷,學生也罷課陳抗,衝突越演越烈。
除了記錄「反送中」歷程中的關鍵轉捩點,更邀請五位不同職業的港人,真實地貼近他們的生活,記錄他們在整場運動過程中參與的角色。
有來自上海定居香港的大學教師黎明,他為什麼要絕食抗議到送醫治療,也義無反顧?
參與社會運動十幾年的社運人士巫堃泰,為何終究對一國兩制感到失望,決定參選議員?
記錄過雨傘運動的攝影師Sam,為何在這次「反送中」的拍攝中,感到前所未有的茫然?
以及年過半百的廚師吳志輝,為何決定成立香港第一個廚師工會,走上街頭抗爭,又如何研發各式創意料理,諷刺港府?
還有面對來自各方恐嚇和威脅的學生彭家浩,為何毫不退縮,還積極舉辦活動,向國際學生表達香港困境?
這處在不同生活樣貌的五人,對香港的未來,是如何的期待跟擔憂?而香港未來的命運,將會何去何從呢?
第625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袁宏書 -
152
-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