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
84
-
50
-
41
-
462020-02-26
-
51
-
48
-
37
-
332019-10-30台灣民主化過程,有不少第一線的紀錄者,但很少人像「小邱」邱萬興這樣,從黨外時期,就有全方位的參與記錄。
小邱,一個喜歡用相機記錄故事的人,他說影像就是一個時代的記憶。邱萬興開始拿起相機記錄時,正是台灣街頭運動最狂飆的年代。從參與黨外雜誌到突破黨禁、二二八平反運動、五二○農運、野百合學運、國會全面改選、廢除刑法一百條、黑名單抗爭、總統直選、救援雛妓、反核等社會運動,幾乎無役不與。
除了用鏡頭留下歷史,小邱也拿出學生時代的各種看家本領,在好幾個重大運動議題,所有需要的布條、傳單、道具等等,樣樣自己來。
因為參與反對運動,早期邱萬興曾經被情治單位電話騷擾,也常常搬家躲避跟監,但是這些動作與困擾,無法讓他卻步。當年野百合運動時,他帶著兩歲的女兒一起參加,如今女兒已經為人母了,而他還在第一線記錄。
第620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
51
-
32
-
41
-
43
-
32
-
422019-02-12很多人在使用公共設施時覺得設計失當或不合用?這幾年流行參與式設計,讓使用者從設計到使用全程參與,更符合需求。這樣的概念在新加坡,落實到兒童玩的公園遊戲場。
2018年,新加坡政府在三巴旺的一處國民住宅,建造了一個與社區居民共同設計的室外冒險遊戲場,這個計畫有近1500位居民投入。民間組織更早從2017年開始推動,讓孩子自己設計遊戲場。他們在一座幼兒園先行實驗,使用回收材料製作遊具,經過了一年多到現在,改造計畫仍舊是進行式,而且是由幼兒園的孩子主導,步步實現他們想挑戰的空間。另外,地處熱帶的新加坡有「花園城市」稱號,來看他們如何善用環境遮蔭,讓孩子即使在酷熱高溫下,仍然可以在戶外快樂玩耍?
第583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 -
422019-01-24數位社群媒體興起,越來越多人少看電視新聞,上網或行動裝置成為重要的觀看管道。不少傳統媒體以強化衝突、戲劇性,或者增加災難犯罪的報導來留住觀眾。這樣的策略不一定有效,卻讓新聞媒體的報導品質日益低落,丹麥公共電視對這樣的狀況感到憂心,並提出建設性新聞學的採訪製播方式,希望媒體不要只丟問題,還要能探討怎麼改善問題。這種理念引起全球許多媒體共鳴。來看丹麥公共電視如何用新理念呈現新風貌。
我們曾介紹過發起建設性新聞學的丹麥如何從觀念及創新做法改變媒體生態,對社會做出貢獻。這股風潮也引發認同理念的媒體追隨。同在北歐的芬蘭,和台灣、日本並列世界前三個老化最快的國家。芬蘭公視的記者決定除了調查報導問題,還要更深入介入,他們發動安養機構改善計畫,結果在不增加開支及人力的條件下改善照顧品質,更擴散至其他城市造福長者和照顧者。
我們曾介紹過芬蘭公視記者發動甄選安養機構的改善計畫,以建設性新聞學的理念深入介入議題並提出解決方案,事實上他們還將這樣的理念延伸到教育改革的議題上。芬蘭有幾位老師發展激勵學習,雖然一開始不被看好,但芬蘭公視持續追蹤現場教學的發展過程,讓芬蘭公視成為全國教改的觀摩平台。
第582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