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首頁
主題分類
人文
人文
75
藝術
系列報導:台灣設計嶄露頭角
文字:尹雯慧
攝影:羅盛達
2024-05-22
台灣竹,築未來
談到竹子,你第一個會想到什麼?台灣的地理位置與自然氣候非常適合竹子生長,它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材料。不過,竹材的重要性,在過去卻很少引起關注。隨著全球淨零轉型的目標願景,環保的竹產業,近年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推波助瀾下,逐漸受到各國重視。
今年台灣首度舉辦以竹為主題的博覽會,同時舉行第十二屆「世界竹論壇」,與會者來自全球二十幾個不同國家的竹領域專家,這是全球最重要的竹組織之下,最盛大的國際交流活動。
面對氣候變遷,竹材作為建材,帶來哪些發展的可能性?台灣在竹材使用的創新與設計,又有什麼樣的突破?
第853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
羅盛達
27
藝術
文字:林珍汝
攝影:賴振元
2018-12-17
我不是藝術家
藝術家對很多人來說是個遙不可及的職業,但有許多從事藝術創作的人,卻時時刻刻在努力貼近民眾的生活。最近幾年以剪紙藝術在台灣嶄露頭角的楊士毅,就是一個例子。
他以自身痛苦的成長經驗為基礎,希望透過創作,把希望及幸福帶給民眾,而且也讓民眾參與在他的創作之中。另一個例子是全台僅存的竹簾工廠,因為學設計的小女兒莊博惠投入,他不僅傳承也加入創新元素,讓傳統技藝有了新生命。
第576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
賴振元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