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23-05-03
    關鍵字:
    科技時代的巨輪
    後疫情時代,通貨膨脹加上物價上漲,對許多民眾的生活造成不小挑戰,更嚴重壓縮弱勢團體的機會與空間。如何在後疫情時代,善用科技自立生存,是弱勢團體的最大挑戰。

    今天來看凝聚許多無家輪椅身障者,打造共生家園的新巨輪協會。他們從原本的街賣,到打造行動餐車及無障礙廚房,再結合數位科技平台無遠弗屆的傳播力量,在線上、線下賣便當;舉辦虛擬實境線上展覽。絞盡腦汁,就是要讓身障者的工作方式更加彈性多元,也讓大家看到他們不斷尋求進化、生存,絕處逢生的勇氣。
    第799集
    文字:
    廖怡芬 / 攝影:鄭凱文

     

    HD x 331
  • AdminAdmin | 2022-11-09
    關鍵字:
    民版社宅–芳春公寓
    位在嘉義市的芳春公寓相當特別,過去因為大部分租客都是經濟條件較差的弱勢者,被許多社福團體暱稱是台灣第一棟民間版的社會住宅。

    隨著時間推移,芳春公寓的居住友善程度沒有太大改變,但是住客的樣貌卻有些不同,經營上也面臨了一些挑戰與困難。一起走訪芳春公寓,看看這棟民間版社會住宅的歷史與變遷。
    第775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79
  • AdminAdmin | 2017-03-28
    關鍵字:
    映真在人間
    1937年出生於苖栗竹南小鎮,成長於鶯歌的陳映真,是台灣近代最具影響力的左翼思想家、作家。他不只是一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社會主義者,他的文學、小說,以及他所創辦的人間雜誌,至今還持續影響社會年輕人與知識分子。陳映真的反抗意識,從就讀成功中學時,參與了美國大使館抗議美軍暴力事件開始。1968年他因為「民主台灣同盟案」被捕,判刑十年,移送綠島監獄。

    出獄後陳映真陸續出版了《第一件差事》《山路》等小說、散文。但是只有文學、小說還不能滿足於陳映真對社會的關懷,1985年,他結合台灣重要的寫作高手,最具影響力的報導攝影家以及一群年輕人,一起催生了《人間雜誌》。希望把台灣底層小人物的故事,透過好的文學、好的紀實攝影呈現出來。《人間雜誌》所觸及的公害、核電、農民、勞工、兒童、婦女、原住民、客家運動、二二八、白色恐怖、老兵、外省人返鄉、以及國際反獨裁運動、媒體改革等等。越是弱勢,越是邊緣的議題,人間挖得越深。

    八○年代《人間雜誌》的出現,對在台灣媒體發展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八○年代台灣非主流媒體兩個重要代表,除了人間雜誌,還有隔年成立的「綠色小組」。《人間雜誌》跟綠色小組關心議題接近,並互相合作。包括從報導台灣第一個公害運動-台中縣大里反三晃農藥廠污染事件、新竹水源里反李長榮化工、鹿港反杜邦、後勁反五輕等議題。特別是在報導並發起《槍下留人》援救原住民青年湯英伸行動上,影響深遠,綠色小組當時就紀錄了陳映真的談話。過去人間報導過的議題,31年後再回頭審視,仍有他的進步性,而且很多問題至今尚未解決。1989年9月《人間雜誌》雖然因為財務困難而停刊,但是從人間鍛練後,離開的記者及攝影們,也在各個領域開枝散葉。2006年陳映真赴任北京人民大學客座教授,2016年11月22日病逝北京,享年79歲,人生謝幕。「有人雖生猶死,有人雖死猶生」陳映真的文字跟他的人道主義,以及人間雜誌的影響,就是最好證明。

    在人間雜誌有兩股主要戰力 ,一部分是來們剛畢業的年輕人;一部分是已經相當有名的作家或攝影報導者。曾經在人間雜誌工作的記者或攝影,幾乎都有機會被陳映真叫進去辦公室長談,告訴他們:「不是人間的記者有多會寫,而是受壓迫底層的人民,他們的受苦們教育了我們。」並再三叮嚀記者們進入採訪現場時,要用最誠懇、謙卑的態度去面對受訪者,並找出隱藏在背後的社會結構問題。這份關懷弱勢,追求真相的精神,也是所有媒體工作者應該不斷提醒自己的指標。
    第479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HD x 221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577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