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AdminAdmin | 2022-08-10關鍵字:
我的第二人生
桃園市的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是全國唯一提供脊髓損傷者重建訓練的專業機構,二十多年來,到這裡接受生活重建或職業訓練的學員中,從年齡最小的國小學生,到84歲的資深長者都有。
他們不放棄任何一位傷友, 最大的核心價值,除了提供同儕訓練、同儕陪伴之外,整個機構是由傷友組成,55位員工中,傷友占7成,讓進來這個環境的學員,比較容易融入跟適應。
這裡不少學員都很年輕,受傷後影響到身體的功能也不相同,要克服挑戰的目標也不盡相同。他們是如何從不能接受到接受,改變觀念,甚至走出自己的第二人生?
第76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309
-
-
-
AdminAdmin | 2022-04-13關鍵字:
從通用設計到共融
而隨著台灣社會的改變,通用設計的應用,也能協助大家過更好的生活。例如照護空間的設計,當空間不是只為長者設計、不是只為障礙者規劃,原本看似冷冰冰的不鏽鋼扶手、改以溫潤的木質呈現;功能性的桌椅、顏色繽紛的空間,讓不同年齡層都能自然融合、樂在其中。
這種從通用設計理念出發的共融服務,也可以運用在常被人忽略的資訊平權上,透過提供心智障礙者的易讀手冊,讓訊息可以被理解,是消除資訊障礙的重要媒介。不只協助心智障礙者,對於文字閱讀困難、高齡長者、母語非華語的使用者,都能透過易讀手冊獲得資訊,擁有自我決定及選擇的能力。
第745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劉建邦x 236
-
-
AdminAdmin | 2021-09-01關鍵字:
防疫缺口下的身影
台灣疫情經過108天之後,終於在8月25日這一天,首次沒有本土案例,雖然是好消息,不過台灣要回到五月前的生活可能還不是那麼容易。回想五月中旬,在疫情最艱困的那段日子,受到衝擊最大可能還不是一般民眾,而是在防疫上,有不同需求的不同障礙者,他們無論在食衣住行、甚至就醫、工作上,都受到很大的衝擊。
包括一下子被抽掉的人力支持,造成生活、就醫困難。必須戴口罩的規定,造成腦性麻痺者的生活困擾。影響聽障者跟別人的溝通。對視障者來說,到處都有的實聯制,以及台北捷運環狀線,在六月下旬試辦的引導杖方式,都沒有考慮到視障者真正的需求。這些都讓不同障礙者擔心,如果疫情反覆升溫,甚至萬一升高到四級,政府有一套超前部署的方案來協助他們嗎?
第71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267
-
-
-
-
AdminAdmin | 2020-04-01關鍵字:
投保,無障礙?
身障人士因為狀況特殊,在投保時常被額外要求要體檢、加保費等事項,諸多限制的門檻,讓他們常碰保險公司的軟釘子,成為保險孤兒。
評估目前商業保險市場,身障者投保醫療險或失能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意外險則要根據身體狀況而定。尤其,視力障礙或是肢體障礙者,被拒保的機率非常高,即使核保過關,意外險的保額也被拉得很低。
根據統計,全台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共117.4萬人,占全台總人口的5%。壽險公會也指出,2019年壽險業承保身心障礙者,比2018年成長了超過10%,投保成功率依舊明顯偏低。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不公平的狀況,又該如何改善呢?
第640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367
-
AdminAdmin | 2020-02-12關鍵字:
堅強的約定
獨立特派員曾為您報導日本身心障礙者的自立生活運動,當時台灣有四位不同障別的研修生,參加了日本自立生活領導人才的培訓計畫。他們從日本大阪一路到東京,實地到全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自立生活中心與協會。甚至有機會跟日本自立生活運動的發起人與中心幹部,進行珍貴的交流與經驗分享。
對每一位研修生來說,這二十幾天來的體驗與充電,都是他們跨越障礙的重要一步,也是一次生命探索之旅。現在他們回到台灣,回到原來的工作與生活,但這一趟日本自立生活運動之旅,對他們內心產生什麼變化與行動?又讓他們的生命產出什麼樣的火花?
第633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許中熹x 269
-
AdminAdmin | 2019-11-27關鍵字:
個人助理到我家
我們跟著台灣四位研修生,實際進入日本不同障別障礙者的家裡,看看他們跟個人助理怎麼相處,個助又是如何協助他們,讓他們生活過得精彩有趣。甚至變得有自信之後,可以到外面演講,分享他們的經驗。在日本,障礙者跟個人助理就像夥伴關係,過程中雖然也有磨合,但最重要是,使用者要坦誠需求,而個人助理則是在協助過程中,被一起培訓出來。
日本倡議自立生活運動三十幾年來,有很多年輕人投入個人助理的培訓,他們有人從學生時期開始打工,後來變成全職的個助。至於不同障別跟不同嚴重程度的障礙者,到底需要有少個助時數,日本都有評估標準。比較重障者或極重障者,經常可以看到十幾位、二十幾位個助,輪流進入他的生活協助。在這麼大量的個助需求之下,日本也已經制訂跟個助有關的制度保障,讓不管是全職或兼職工作者,可以更放心投入。至於障礙者又要如何準備呢?自立生活的規劃、同儕心理支持與個助服務三者缺一不可。
第623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x 311
-
AdminAdmin | 2018-05-14關鍵字:
邊緣共生
在日本非常流行的共生住宅,最近這幾年在台灣也開始興起。其實十年前,在高雄有一位香港牧師,他將廢棄的國小重新整理,讓一群社會邊緣人在那裡一起工作、生活,幫助他們能在社會重新站起來。他們有些曾經犯法,有的吸毒,也有街友以及身心障礙者。
通常政府對這些邊緣人的協助,就是分別安置在不同機構,給予輔導,但對一些曾經犯法或是吸毒的人來說,他們往往最需要的是一種家庭的溫暖與支持,而不是光從行為矯正就能解決問題。這群人在一起生活就像一個家,他們以相互扶持的方式共同生活。目前共生家園總共有87個人,他們沒有向政府申請任何經費補助,自給自足,除了做冰棒來賣,未來還想賣咖啡。一起來看他們的故事。
第545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黃政淵x 294
-
AdminAdmin | 2018-04-18關鍵字:
身心障成年後-就業
《身心障成年後-就業-台灣篇》
身心障的朋友們成年後,因為父母會老,離開學校又等於失去校園的照顧與保護。除了能找到適合永久居住的地方,來降低家屬照顧壓力外,如果還有就業潛能,鼓勵就業當然是另一項多贏的選擇。
不過,有些身體功能還好,障礙並不特別外顯的特教生,往往因為旁人不理解他的身心狀態,在密切的人際互動中一再造成衝突,甚至被排斥。像這樣的特教生,要如何發展適合的就業?獨立特派員帶您來看,原本困難重重的例子,在一群老師堅持不放棄的協助下,有了完全不同的結果。
《身心障成年後-就業-芬蘭篇》
其實身心障成年就業和輔導獨立自主,是所有國家共同追求的目標。但是各有不同做法。除了台灣案例,獨立特派員帶您到芬蘭,看看芬蘭的人才派遣中心如何幫助身心障礙者有尊嚴的安居樂業。
如何給予身心障朋友在成年後,從相處、照顧到輔導就業更多的資源與協助,其實是整個社會共同學習的過程。這個過程確實不容易,但卻也是身心障朋友們創造了一個讓大家能夠共同思考,更了解彼此,並學習創意及包容的交流平台。
第541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