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24-11-06
    關鍵字:
    店家裡的藝穗節
    你有想過,在旅社房間裡,也能看戲劇表演嗎?今年十月,苗栗舉辦了第四屆店仔藝穗節,連續三個週末,六檔演出輪番上陣。演出地點不在正式場館,而是與在地店家合作,有咖啡館、旅社,甚至是古蹟空間,近距離的演出形式,是苗栗少有的嘗試。

    不過根據獨立特派員的觀察,這次活動很可惜,跟在地居民互動非常低。台灣近年來,各縣市的藝術節百花齊放,這樣的活動形式如何跟在地連結?又有何侷限?
    第876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

     

    HD x 481
  • AdminAdmin | 2020-12-30
    關鍵字:
    【卓越大賞】跨界文創–生存的兩難
    軟實力也得有良好的環境空間來培育滋養。政府2002年正式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政策,2007年起,台灣菸酒公司繳回的舊酒廠土地陸續轉型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共有台北、台中、嘉義、台南、花蓮等五大據點,這五大園區,分別在不同的縣市,也因為地方屬性而有不同定位。

    文創應該是門好生意,不過文創園區的商業經營挑戰重重。文化部的五大文創園區,花蓮園區去年與經營廠商終止契約、收回自管、進行轉型。台南文創園區,起初經營遇到瓶頸,去年底團隊調整後漸入佳境,才有盈餘。最「年輕」的嘉義文創園區被文化部定位為傳統藝術創新園區,每月需三百萬元營運金,至今收支無法打平。只有台中文化資產園區屬公辦公營無虧損問題。

    五大文創園區中,台北的華山文化園區最為引人注目,雖然餐廳、商店太多、藝文性不足屢遭批評,不過華山文創也足足花了六年才達到損益兩平。究竟文化創意園區該是什麼樣貌?要如何兼顧創意與營運管理,才不致陷入生存的兩難呢?
    第679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羅盛達

     

    HD x 297
  • AdminAdmin | 2020-06-03
    關鍵字:
    跨界文創–生存的兩難
    軟實力也得有良好的環境空間來培育滋養。政府2002年正式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政策,2007年起,台灣菸酒公司繳回的舊酒廠土地陸續轉型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共有台北、台中、嘉義、台南、花蓮等五大據點,這五大園區,分別在不同的縣市,也因為地方屬性而有不同定位。

    文創應該是門好生意,不過文創園區的商業經營挑戰重重。文化部的五大文創園區,花蓮園區去年與經營廠商終止契約、收回自管、進行轉型。台南文創園區,起初經營遇到瓶頸,去年底團隊調整後漸入佳境,才有盈餘。最「年輕」的嘉義文創園區被文化部定位為傳統藝術創新園區,每月需三百萬元營運金,至今收支無法打平。只有台中文化資產園區屬公辦公營無虧損問題。

    五大文創園區中,台北的華山文化園區最為引人注目,雖然餐廳、商店太多、藝文性不足屢遭批評,不過華山文創也足足花了六年才達到損益兩平。究竟文化創意園區該是什麼樣貌?要如何兼顧創意與營運管理,才不致陷入生存的兩難呢?
    第649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羅盛達

     

    HD x 284
  • AdminAdmin | 2019-11-13
    關鍵字:
    藝起翻轉
    在桃園,有一群從事藝文工作的年輕人,他們在地方組成「桃園藝文陣線」,希望用藝術的方式來改變社區。他們連續四年舉辦「回桃看藝術節」的活動,每年都有不同的議題設定,用各種不同的創新模式去展現。

    今年藝術節主題「封印解除」是以學生為主體,除了請業界導師協助學生創作,更想藉由年輕人實際參與社區的過程,讓藝術走入社區,用藝術的創新模式實現在地經營,留住年輕人。
    第621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267
  • AdminAdmin | 2018-01-09
    關鍵字:
    奧地利活動防災
    2015年暑假發生的八仙塵爆至今兩年半,後續效應仍在發酵,十位八仙塵爆罹難者家屬在2017年11月提起國賠訴訟。

    面對越來越多的表演活動希望製造最佳聲光效果,但相對也可能造成公共意外災害的情況。該如何管控風險?我們要帶您到藝文活動頻繁的奧地利,看看他們在每一次的活動中,如何利用層層的安全措施,確保文創活動能讓大家安全同樂。
    第527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HD x 297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554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