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minAdmin | 2024-09-18關鍵字:
湄公河上有座台灣島
你可能沒聽過,越南西南部有座「台灣島」。要到這座小島,得搭渡輪越過湄公河。島上人口大約3萬,這個世紀開始,有不少女性,為了改善生活,選擇離鄉背井,嫁到台灣,這座島因此成了當地人口中的「台灣島」。
只不過,並非每段跨國婚姻,都是美滿順利,部分新住民因為婚姻問題或經濟因素,將小孩送回當地給外公外婆撫養,形成跨國隔代教養的現象,也衍生出部分孩子因為沒有戶籍,無法正規上學的問題。
目前,在台的越南籍配偶人數超過11.8萬,台越新二代人數更是逐年攀升,而這座小島,可以說是整個越南南部,20多年來,跨國婚姻現象的縮影。
第869集
文字:蘇玲瑤 / 攝影:羅盛達x 445
-
AdminAdmin | 2022-12-21關鍵字:
藕傳人
嘉義縣民雄鄉的牛斗山村,早年盛產蓮藕,八○年代村民幾乎都種植蓮藕,當時耕地面積和種植人口都位居全台第一,也曾經外銷日本和香港,對村民來說,挖蓮藕就像採金礦一樣!
一雙「老鷹手」是老農辛勤的印記,當時尚未機械化,農民長年徒手挖蓮藕,造成一雙手扭曲變粗,如同鷹爪一般!但是牛斗山蓮藕的榮景只停格在過去,失去外銷版圖之後,再加上國內市場價格不穩定,很多農二代都不想繼承這項辛苦的傳統產業。種植人口從一百多戶減為27戶,耕地面積也從一百多公頃減為五十公頃不到。
當農村年輕人口大量外移,近幾年來,卻出現許多新住民第二代投入蓮藕產業,讓在地產業得以繼續維持下去。年輕的新住民二代踏入一條少有人願意走的路,充滿挑戰和艱辛,他們該怎麼突破現狀?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第781集
文字:賴麗君 / 攝影:彭家如x 337
-
-
AdminAdmin | 2017-03-27關鍵字:
誰的東協廣場
台中第一公有市場和第一廣場,鄰近火車站,原本是中區最繁榮的商圈,卻在1995年,因為衛爾康餐廳火災事件,第一廣場在後續的消防安檢中,被評為不合格,加上民間的耳語傳說,間接造成人潮減少,之後逐漸發展為東南亞移工和新住民的聚集地和商圈。
今年7月,市政府順勢將第一廣場更名為東協廣場,目的是要串聯鐵路高架化和綠川水岸廊道計畫,來讓台中中區再生。更名後的東協廣場,希望帶進台灣人潮和國際觀光客,打造龐大商機,但眼前仍有不少瓶頸要突破。究竟移工、新住民和廣場業者,在第一廣場的轉型中扮演什麼角色?來看我們的報導。
第461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羅盛達x 316
-
-
AdminAdmin | 2017-03-27關鍵字:
再見四方報
國內唯一用東南亞新住民、移工熟悉的語言發聲的四方報,在四月底、五月初全面停刊。 新住民,移工、外勞,在台灣已經二十多年,過去幾乎沒有什麼發言權,一直到2006年,已故的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成露茜,率先捐五十萬元,找來剛從越南學四個月語言的張正,還有廖雲章、邱德貞,在大家不支薪的情況下,讓四方報從零到有。
這十年來,四方報也從越南文、泰文一路增加到有印尼、菲律賓、柬埔寨到緬甸文,六種語言,發行最久的越文版,還曾經被視為是紙上的「FACEBOOK」,四方報陪伴這些在台灣各個角落的異鄉人及新住民,成為他們重要的精神糧食。
但是四方報這兩年,一直面臨最現實與殘酷的經費問題,在幾項補助結束之後,社方宣布四方報停刊,朝社會企業公司法人的型態規劃,四方報會就此消失嗎?一起來看四方報的停刊號及轉型後的未來。
第44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x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