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24-05-22
    關鍵字:
    台灣竹,築未來
    談到竹子,你第一個會想到什麼?台灣的地理位置與自然氣候非常適合竹子生長,它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材料。不過,竹材的重要性,在過去卻很少引起關注。隨著全球淨零轉型的目標願景,環保的竹產業,近年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推波助瀾下,逐漸受到各國重視。

    今年台灣首度舉辦以竹為主題的博覽會,同時舉行第十二屆「世界竹論壇」,與會者來自全球二十幾個不同國家的竹領域專家,這是全球最重要的竹組織之下,最盛大的國際交流活動。

    面對氣候變遷,竹材作為建材,帶來哪些發展的可能性?台灣在竹材使用的創新與設計,又有什麼樣的突破?
    第853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

     

    HD x 461
  • AdminAdmin | 2023-09-27
    關鍵字:
    來去鎌倉 地方創生篇
    鎌倉雖然每年吸引觀光人口超過常住人口130倍以上,不過也面臨少子高齡化困擾。為了緩解人口減少,鎌倉市從2015年起推出就業、居住在鎌倉的相關政策,吸引不少團體或企業入駐鎌倉,其中有不少具有地方創生色彩。

    例如,有些人協助解決觀光區的企業員工用餐難題、有些人進行空屋活用、也有些人致力發展鎌倉品牌。透過鏡頭,看看這群人如何為鎌倉古都增添新氣象。
    第820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410
  • AdminAdmin | 2022-10-12
    關鍵字:
    你VR了嗎?
    虛擬實境VR,隨著網路頻寬、晶片、軟體等技術成熟,設備成本愈來愈低,加上搭了「元宇宙」概念列車,人們再度重視沉浸式體驗、虛實整合新契機,應用也越來越多元。

    在台灣,除了大家熟悉的電玩、演唱會等休閒娛樂領域之外,也有不少大學裡的種子教師,正在開拓VR教案。戴上VR頭顯裝置,體驗穿梭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無限可能,例如透過電子顯微鏡、斷層掃描,製作3D影像,轉成VR,走進蜜蜂的家,觀察複雜的築巢行為,還能把螢火蟲的發光器、內部氣管叢都看得清清楚楚。

    VR已經成為教學利器,同時還有些不需頭戴裝置的沉浸式體驗與跨域合作正在發生。到底VR對現代生活帶來哪些改變?VR對教學者帶來哪些挑戰?在全球競逐VR商機的同時,台灣的VR產業又是什麼樣貌?
    第771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劉建邦

     

    HD x 290
  • AdminAdmin | 2020-12-30
    關鍵字:
    【卓越大賞】跨界文創–台灣妖怪與超級電腦
    20世紀初,從英國引入文創產業這個名詞後,近20年來,台灣也不斷嘗試讓既有的文化加值,文化創意產業是台灣近年努力推廣的目標與願景之一。「文創」一詞充斥在你我周遭,但究竟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這幾年文創又有什麼樣新的趨勢及意涵?

    我們來看看台灣妖怪文學遇上超級電腦後,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台灣妖怪學近年蔚為潮流,小說、桌遊、電影,如雨後春筍以多元樣貌出現。妖怪,串連民俗、文學、科技、動畫藝術,加速了文化跨系統的整合與創新。妖怪風潮讓當代藝術跨域整合,透過數位科技、動漫、插畫,成為「妖言惑眾」的顯學。充滿生猛氣息的台灣妖怪,吸引了跨領域、跨技術的人才。台灣鬼怪如何以文學為基礎,串連國網中心的超級電腦、算圖農場,再結合動畫藝術,產生多元創新。
    第679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羅盛達

     

    HD x 295
  • AdminAdmin | 2020-12-30
    關鍵字:
    【卓越大賞】跨界文創–穿越生死 紙紮藝術
    跨界文創產生許多可能,有一些沒落或即將消失的傳統技藝也可能在文創找到新出路。例如百年的傳統工藝糊紙或紙紮藝術,近年就有了極大的翻轉變化。

    糊紙或紙紮本來是在喪葬儀式中火化給過世親人的作品,也因此蒙上禁忌的神秘面紗。不過現在透過一群年輕人的努力,不但延續糊紙工藝的生命,還和手作文創、動畫藝術結合,成為當代藝術的創新型式,甚至登上巴黎博物館,在國際舞台上闡釋這個呈現台灣生死文化觀的傳統工藝。紙紮本是穿梭陰陽兩界的使者,一度瀕危的紙紮藝術,在文創的內涵中再度重生。
    第679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羅盛達

     

    HD x 301
  • AdminAdmin | 2020-12-30
    關鍵字:
    【卓越大賞】跨界文創–生存的兩難
    軟實力也得有良好的環境空間來培育滋養。政府2002年正式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政策,2007年起,台灣菸酒公司繳回的舊酒廠土地陸續轉型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共有台北、台中、嘉義、台南、花蓮等五大據點,這五大園區,分別在不同的縣市,也因為地方屬性而有不同定位。

    文創應該是門好生意,不過文創園區的商業經營挑戰重重。文化部的五大文創園區,花蓮園區去年與經營廠商終止契約、收回自管、進行轉型。台南文創園區,起初經營遇到瓶頸,去年底團隊調整後漸入佳境,才有盈餘。最「年輕」的嘉義文創園區被文化部定位為傳統藝術創新園區,每月需三百萬元營運金,至今收支無法打平。只有台中文化資產園區屬公辦公營無虧損問題。

    五大文創園區中,台北的華山文化園區最為引人注目,雖然餐廳、商店太多、藝文性不足屢遭批評,不過華山文創也足足花了六年才達到損益兩平。究竟文化創意園區該是什麼樣貌?要如何兼顧創意與營運管理,才不致陷入生存的兩難呢?
    第679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羅盛達

     

    HD x 297
  • AdminAdmin | 2020-06-03
    關鍵字:
    跨界文創–台灣妖怪與超級電腦
    20世紀初,從英國引入文創產業這個名詞後,近20年來,台灣也不斷嘗試讓既有的文化加值,文化創意產業是台灣近年努力推廣的目標與願景之一。「文創」一詞充斥在你我周遭,但究竟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這幾年文創又有什麼樣新的趨勢及意涵?

    我們來看看台灣妖怪文學遇上超級電腦後,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台灣妖怪學近年蔚為潮流,小說、桌遊、電影,如雨後春筍以多元樣貌出現。妖怪,串連民俗、文學、科技、動畫藝術,加速了文化跨系統的整合與創新。妖怪風潮讓當代藝術跨域整合,透過數位科技、動漫、插畫,成為「妖言惑眾」的顯學。充滿生猛氣息的台灣妖怪,吸引了跨領域、跨技術的人才。台灣鬼怪如何以文學為基礎,串連國網中心的超級電腦、算圖農場,再結合動畫藝術,產生多元創新。
    第649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羅盛達

     

    HD x 328
  • AdminAdmin | 2020-06-03
    關鍵字:
    跨界文創–穿越生死 紙紮藝術
    跨界文創產生許多可能,有一些沒落或即將消失的傳統技藝也可能在文創找到新出路。例如百年的傳統工藝糊紙或紙紮藝術,近年就有了極大的翻轉變化。

    糊紙或紙紮本來是在喪葬儀式中火化給過世親人的作品,也因此蒙上禁忌的神秘面紗。不過現在透過一群年輕人的努力,不但延續糊紙工藝的生命,還和手作文創、動畫藝術結合,成為當代藝術的創新型式,甚至登上巴黎博物館,在國際舞台上闡釋這個呈現台灣生死文化觀的傳統工藝。紙紮本是穿梭陰陽兩界的使者,一度瀕危的紙紮藝術,在文創的內涵中再度重生。
    第649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HD x 273
  • AdminAdmin | 2020-06-03
    關鍵字:
    跨界文創–生存的兩難
    軟實力也得有良好的環境空間來培育滋養。政府2002年正式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政策,2007年起,台灣菸酒公司繳回的舊酒廠土地陸續轉型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共有台北、台中、嘉義、台南、花蓮等五大據點,這五大園區,分別在不同的縣市,也因為地方屬性而有不同定位。

    文創應該是門好生意,不過文創園區的商業經營挑戰重重。文化部的五大文創園區,花蓮園區去年與經營廠商終止契約、收回自管、進行轉型。台南文創園區,起初經營遇到瓶頸,去年底團隊調整後漸入佳境,才有盈餘。最「年輕」的嘉義文創園區被文化部定位為傳統藝術創新園區,每月需三百萬元營運金,至今收支無法打平。只有台中文化資產園區屬公辦公營無虧損問題。

    五大文創園區中,台北的華山文化園區最為引人注目,雖然餐廳、商店太多、藝文性不足屢遭批評,不過華山文創也足足花了六年才達到損益兩平。究竟文化創意園區該是什麼樣貌?要如何兼顧創意與營運管理,才不致陷入生存的兩難呢?
    第649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羅盛達

     

    HD x 286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55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