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25-05-07
    關鍵字:
    波波醫師怎麽了 解方篇

    醫師人數在世界許多國家都受到總額管制,其中一個目的是避免醫師太多,為了競爭業績而產生非必要的醫療。台灣就是透過限制醫學院校招生人數來做控管,醫學生每年上限1300位,牙醫系學生每年更只招收391名。

     

    近幾年牙醫學系非常熱門,波波醫師無法考進國內的牙醫系,選擇去其他國家就讀,返台後必須通過一階國考,再參與實習,然後參加二階國考,就可以取得台灣的牙醫師執照,目前每年只開放50個實習名額給波波醫師,但有超過千人在排隊,這樣的作法公平合理嗎?


    而台灣的醫院一方面控管醫師人數,一方面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還有急診,又面臨五大皆空的困境,原因是什麼?


     第901集
    文字鄭淑文  攝影劉建邦
    HD x 455
  • AdminAdmin | 2022-07-06
    關鍵字:
    確診,然後呢?
    新冠疫情全球確診人數超過五億人,台灣也有超過三百萬人確診。疫情,從之前的急性發作期走向下一階段。與疫共處,成為人們長期抗戰的日常。

    獨立特派員邀請兒科醫師、感染科醫師、諮商心理師、營養師,為大家分析確診以後,應如何應對、增加身心抵抗力。並且分享康復者的經驗,從幼稚園孩童、國小生、國中生、家長、年長者確診後的初期症狀、病程經歷,分享他們做對哪些事情,才順利保護家人、度過難關。
    第757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許中熹

     

    HD x 282
  • AdminAdmin | 2017-06-13
    關鍵字:
    請醫師到我家
    最近居家醫療、在宅醫療成為一種趨勢,目的是為了翻轉病房,找回醫病關係最初的原點。台灣的在宅醫療起步較晚,現階段以照顧高齡、失能的成年人為主,小兒科還沒有受到重視。

    反觀日本早在18年前就開始注意到重症孩子,以及接受居家呼吸照顧兒童的需求,這幾年來大力推動小兒科在宅醫療。

    雖然台灣還未跨出一大步,但是十年前已經有民間非營利組織NPO、基金會走在政府前面。他們請來剛從國外回來的呂立醫師,還有在國內一直倡議的呼吸治療師楊玲玲,開始走訪接受居家呼吸照顧兒童的家庭,提供協助與專業諮詢。透過他們的協助、家長全力配合,有的孩子甚至八年不曾住院。

    台灣確實有一群有特殊需求的兒童,他們需要跨專業、跨領域整合的在宅醫療照護,有了專業協助之後,在家裡一樣可以把照顧水準做得很好,讓孩子可以快樂過生活。目前兒童在宅醫療醫師雖然很缺乏,但是台灣已經看到這個需求,下一步要怎麼推動?
    第500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HD x 293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558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