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19-10-16
    關鍵字:
    家是最好的病房
    台北都蘭診所由醫師、護理長跟具有長照背景的專業人士一起組成,目的是為了發展出台灣在宅醫療的原形。

    台北都蘭診所的所長張凱評曾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與一般診所投入在宅醫療,累積許多個案需求的照護經驗。透過這些實務累積知道:要做好在宅醫療,醫療、長照及社區其他資源的連結,必須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目前台北都蘭照顧個案中,有癌症患者,另外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屬於中風失能者,也包括罕見疾病患者,老人、年輕人、小孩各年齡層都有。診所還提供「在宅諮商」與「預立醫療諮商」。

    由於台灣高齡化速度非常快,日本目前有所謂的在宅全時段管理費,台灣則是相關制度與給付尚未完備。為了儘早運作出都會型在宅醫療的模式,台北都蘭診所將成為全時段支援在宅個案的診所,專心發展在宅醫療。
    第618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HD x 315
  • AdminAdmin | 2017-03-28
    關鍵字:
    我家就是你家
    長照2.0強調社區化,「家庭托顧」就符合這樣的特性。也就是白天將家中需要照顧的失能老人,送到照顧服務員的家裡,讓他們在就近的社區裡接受照顧,晚上又可以回到自己的家裡,是一種介於居家與社區照顧間的服務模式。

    基於小而美的社區化原則,一個家托站,規定只能照顧四位老人。除了主要照服員之外,還需要有一位替代照服員,就照顧人力來看,等於是二個人照顧四位老人。這樣的人力配置,以及他們的照顧方式與服務內容,其實都比老人一個人獨居在家,或者接受移工照顧,有更多人際互動與社區活動的參與。

    目前台灣整體家庭托顧的規模並不大,但都會區跟原鄉都陸續在推動,未來應該有更多成長的空間。
    第473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HD x 194
  • AdminAdmin | 2017-03-27
    關鍵字:
    復能有望 照顧思維
    復能有望系列報導,讓大家看到只要有心並落實恰當的照護方式,其實長期失能的人仍有很多延緩失能的空間,同時還可以維持生活品質。而這些做法都未必需要高花費。尤其國際趨勢顯示,當福利走到盡頭,還是要回歸到家人負起責任。

    我們要到南部看一位罹患帕金森25年的張女士。他因為家人積極照顧的思維,讓醫生說本來只可以有六到八年的生命不斷延續,獲得不一樣的人生。
    第467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HD x 229
  • AdminAdmin | 2017-03-27
    關鍵字:
    復能有望 照顧實務指導員
    過去幾年,台灣在家照顧失能者引發的悲劇不斷。加上照服員人手嚴重不足,也影響政策推動。於是各地開始考慮發展照顧實務指導員制度,希望培養照服員升級成指導員,提供更多誘因讓照服員留任並貢獻所長,同時又能支持家庭照顧者支持者。

    不過這個立意雖然良善,但要一個只受過九十到一百小時的資深照服員去當人家老師,挑戰也很大。全台各地許多地方有意實施這個新制度,其中台東已進展到實驗階段。這個做法能成為台灣長照困境的解藥嗎?一起到台東實地了解。
    第466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HD x 284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588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