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24-12-18
    關鍵字:
    找回消失的針線

    你接觸過刺繡嗎?早期台灣有很多繡莊,店裡會擺放像這樣用木頭做的繃架,將布撐開。刺繡師傅坐在繡繃架的前方,一針一線繡出精美的紋樣,做為神明衣、廟宇的裝飾,甚至成為一件件藝術品。但如今,在台灣要找繡莊已經很困難了,更不用說可以看到被稱為繡才的刺繡師傅們在店裡刺繡的畫面。為什麼呢?

    第882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周明文

     

    HD x 484
  • AdminAdmin | 2023-04-12
    關鍵字:
    春仔花
    結合剪紙、纏繞等技術的春仔花,又稱為纏花。它在台灣早年盛行一時,成為婚嫁節慶時,不可缺少的吉祥飾品。

    春仔花的形式不只是花卉,還可以做成像動物等許多花樣,栩栩如生,相當受到人們的喜愛。台灣早期,許多婦女把它當成閒暇之餘的女紅技藝,甚至是貼補家用的手工副業。但隨著時代轉變,春仔花的用途式微,工藝也逐漸失傳。

    被文化部公告尊稱為人間國寶的陳惠美,致力春仔花工藝二十餘年,他傳承這個台灣早期女性的智慧與美學,希望和大家分享春仔花精巧工藝背後的文化意涵與心意。
    第796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HD x 407
  • AdminAdmin | 2023-01-11
    關鍵字:
    百年蛻變 歌仔戲
    2022年可以說是歌仔戲榮耀非常的一年。演員陳亞蘭,以電視歌仔戲作品《嘉慶君遊臺灣》,史無前例的以女性演員奪下第57屆金鐘獎的最佳戲劇男主角獎;一樣是電視歌仔戲的《孟婆客棧》,也奪下金鐘獎戲劇類節目創新獎。歌仔戲三個字襲捲各大媒體版面將近兩個月,好不熱鬧。但在金鐘加持、熱鬧過後,看歌仔戲的人真的有多起來嗎?這個台灣本土發展起來的百年表演藝術,還有下一個百年嗎?
    第784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鄭仲宏

     

    HD x 445
  • AdminAdmin | 2022-08-31
    關鍵字:
    北港‧藝閣‧COSPLAY
    台灣是海島,傳說中會守望漁船的媽祖,就成了台灣最興盛的信仰之一。每年媽祖誕辰,各地的大小宮廟都會舉辦熱鬧的活動,位處海港旁的雲林北港也不例外。

    北港朝天宮,是當地最重要的信仰中心,香火鼎盛。每逢媽祖生日,朝天宮舉行的藝閣車隊遊行,成為當地特殊的宗教文化。但製作藝閣車的工藝,卻在時代的洪流中,逐漸失傳。北港有一位在地的藝閣老師傅顏三泰,他如何承擔起這項傳承任務呢?
    第765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HD x 405
  • AdminAdmin | 2022-05-11
    關鍵字:
    屋頂上的藝術家
    大家到廟裡拜拜,是否曾經注意過廟宇的屋頂,通常都會有些色彩繽紛的裝飾藝術,像是神仙人物或是神獸花鳥,用來呈現宮廟的莊嚴和氣度,這些建築裝飾就是剪黏。由剪黏師傅站在屋頂施作,將破碎的陶瓷碗片或玻璃剪成需要的形狀,再一片片黏貼到模型上。

    因為太過耗時費工,現在許多廟宇都改由機器大規模生產的裝飾來取代手工剪黏,使這項傳統工藝越來越少見。不過當一些古蹟廟宇或歷史建築需要修復時,還是必須找有名的師傅採用傳統剪黏。

    在台南市的葉明吉,家傳三代,都是有名的剪黏匠師,葉家作品風格細膩精緻,最大的特色就是人物神韻的掌握;另外還有一位國寶匠師陳三火,他擅長以敲代剪,再按照敲破的花瓶紋路堆疊拼貼,隨緣創作,作品獨特之外,更獲文化部登錄為國家重要傳統工藝剪黏保存者。
    第749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380
  • AdminAdmin | 2020-12-30
    關鍵字:
    【卓越大賞】跨界文創–穿越生死 紙紮藝術
    跨界文創產生許多可能,有一些沒落或即將消失的傳統技藝也可能在文創找到新出路。例如百年的傳統工藝糊紙或紙紮藝術,近年就有了極大的翻轉變化。

    糊紙或紙紮本來是在喪葬儀式中火化給過世親人的作品,也因此蒙上禁忌的神秘面紗。不過現在透過一群年輕人的努力,不但延續糊紙工藝的生命,還和手作文創、動畫藝術結合,成為當代藝術的創新型式,甚至登上巴黎博物館,在國際舞台上闡釋這個呈現台灣生死文化觀的傳統工藝。紙紮本是穿梭陰陽兩界的使者,一度瀕危的紙紮藝術,在文創的內涵中再度重生。
    第679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羅盛達

     

    HD x 301
  • AdminAdmin | 2020-06-03
    關鍵字:
    跨界文創–穿越生死 紙紮藝術
    跨界文創產生許多可能,有一些沒落或即將消失的傳統技藝也可能在文創找到新出路。例如百年的傳統工藝糊紙或紙紮藝術,近年就有了極大的翻轉變化。

    糊紙或紙紮本來是在喪葬儀式中火化給過世親人的作品,也因此蒙上禁忌的神秘面紗。不過現在透過一群年輕人的努力,不但延續糊紙工藝的生命,還和手作文創、動畫藝術結合,成為當代藝術的創新型式,甚至登上巴黎博物館,在國際舞台上闡釋這個呈現台灣生死文化觀的傳統工藝。紙紮本是穿梭陰陽兩界的使者,一度瀕危的紙紮藝術,在文創的內涵中再度重生。
    第649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HD x 275
  • AdminAdmin | 2018-09-26
    關鍵字:
    布袋戲音樂劇
    布袋戲從早期的野臺戲到電視劇,現在還多了一項演出形式,音樂劇。嘉義的創意木偶團隊三昧堂和迴響樂集,在今年九月底,將聯手演出第五部音樂劇。

    傳統布袋戲,只看見戲偶在台上演出,至於背後的那隻手,是不允許被看見的。不過三昧堂的戲,不只讓觀眾看戲聽曲,也讓大家看人和偶一同在舞台上演出。這樣的演出形式,遭遇過不少批評,不過參與演出的人,並不在意這些聲音。他們基於對布袋戲的喜愛,秉持著樂於分享的心,不以營利為目的,將布袋戲玩出另一片天。
    第564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

     

    HD x 292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56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