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鄭仲宏
攝影記者
報導
鄭仲宏
75
教育
文字:尹雯慧
攝影:鄭仲宏
2024-04-24
校園裡的日照中心
近年來,在少子化的衝擊下,校園閒置空間的比例,大幅增加。老化的社會結構,也凸顯了日照中心設置的急迫與重要。
位於高雄市中心的大同醫院,在長照2.0政策上路前,就已經開始推動在校園裡設置日照中心,讓孩子和長輩一起共學相處。究竟,這是不是個好主意?老幼共學真的能付諸實現嗎?
第849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
鄭仲宏
42
社福弱勢
攝影:鄭仲宏
2022-09-28
非正式照顧者在社區
在高齡少子的社會,兒女可能散居各地,老老相依成為趨勢,萬一兩人都生病,就會成為社會越來越大的難題。比台灣提早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歐洲國家發現,職業照顧者相對缺少,必須善用資源補足長照的缺口,所以應該在社區開發非正式照顧者,讓這些非正式照顧者進行訓練學習來支持老老照顧。一起來看看金門非正式照顧者如何扭轉重病老夫妻的生活品質。
第769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41
司法人權
攝影:鄭仲宏
2022-07-06
築遺囑 逐遺珠
隨著超高齡社會化的來臨,需要照顧的失智、失能者快速增加,家庭照顧者也越來越多,尤其是老老相依的家庭。面對人生無常,當照顧的一方可能會比失智者先離世,要如何確保留下的被照顧者能好好生活呢?這些都可能要提早安排,同時還得具有法律效力,避免不必要的爭端。如何預立遺囑,以及金融單位推出的安養信託是否真的有保障?
第757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46
社福弱勢
攝影:鄭仲宏
2022-06-08
前進超高齡社會-育才創新
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長照人才的培育是能否順利銜接的重要關鍵。否則政策迫於趨勢需求,投入可觀經費發展服務,但各地服務中心卻無法提供穩定的品質。要如何扎實培訓照服人才?
我們要將鏡頭轉向北歐的挪威。台灣的成人照服員培訓時數是90小時,挪威的照服人員則要投入8500-8700小時的學習才能參加考試。他們的訓練要如何符合產官學的期待外,還能多些服務時的熱情、耐心及人情味呢?
第753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46
社福弱勢
攝影:鄭仲宏
2022-03-23
前進超高齡社會-豐富生活
隨著超高齡社會的到來,未來會有更多比例的長者需要照護,但與其讓照顧成為沉重壓力,不如思考如何讓長者能有對生活期盼的動力,而能適度照顧自己也支持他人。
在比利時及荷蘭推動許多新方法,找出每位長者的生活期待,陪伴長者做長者們覺得重要的事情,這些執行起來並不容易。但如果願意花心思研究,再調整照顧流程與編制,卻能達成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雙贏。
第742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46
社福弱勢
系列報導:維護治安與偵辦刑案
攝影:鄭仲宏
2022-03-16
友善失智協尋
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腳步加快,失智人口逐步攀升,很多家庭都面臨家中失智長輩出門後,卻找不到路回家的挑戰和擔憂。
警政署最近通令各地警方要重視失智協尋,但怎樣找人,卻是門學問,遇見失智者該有什麼態度,如何應用失智知識來因應,都需要努力。因此警方收集個案影片檢討,嘗試新的訓練,希望未來警方和民眾有效配合,能預防走失,即使走失,也能降低不幸,讓失智者再次回家。
第741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43
社福弱勢
攝影:鄭仲宏
2021-11-17
前進超高齡社會-創造契機
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刻板印象,可能是會有更多人因為年老需要幫助,因此各國努力倡議運動、飲食及社交來延緩失能。但後來發現生命的價值不只是延緩失能,還要老有所用、能夠生產貢獻、互相幫助才是帶給熟齡人生的幸福動力。這些新的理解讓大家開始思考創造機會給慢性病、身心障及衰弱者等多元族群發揮所長,透過彼此的貢獻與互助,自然形成一個社會安全支持網絡。
第725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