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婁雅君
文字記者
報導
婁雅君
62
醫療公衛
文字:婁雅君
2021-05-26
當病毒進入社區
台灣在本土案例迅速竄升之後,正式進入疫情大流行階段。一直以來採取的邊境管制、入境檢疫的措施,為何在這波疫情中失守?英國變種病毒有哪些特性,防疫上有哪些困難?透過第一線的疫調過程,可以發現這支病毒的傳播樣態。
在這波疫情初期,彰化縣也一度陷入疫情升溫的危險當中,他們是如何透過疫調和不同於以往的防疫作為,初步緩解了緊張態勢。當病毒已經進入台灣社區,我們的防疫作為和監測系統又該如何調整。
第700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鄭凱文
44
政治經濟
系列報導:台灣的抗疫之路
文字:婁雅君
2020-06-17
疫情下的自由
為了防疫,您願意付出多少個人隱私及自由?在防疫優先的大架構下,個人自由的限縮似乎是不得不的作為,但是做為民主國家,明確的法源才是防疫措施的最佳後盾。
為了防疫所進行的手機門號電子監控、限制醫護人員出國,甚至在武漢的台灣人無法回台,身分遭到註記,這些防疫措施,是否有明確的法源依據,甚至侵害人民權利,在過程中引發不少疑慮。
經過防疫的緊急時刻,正是檢視台灣的民主法治基礎的最佳時機。17年前我們經過SARS的教訓之後,在這波疫情中,有了長足的進步。在武漢肺炎之後,相關的法治基礎,是不是也能更上一層樓?
第651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鄭凱文
63
醫療公衛
文字:婁雅君
2020-03-25
全球大流行之後
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全球有超過九億人宅在家。根據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的預估,若各國防疫不積極作為,本週將新增近51萬名案例。
疫情爆發以來,台灣的確診病例一直維持在相對平穩的曲線,但是三月開始,隨著全球大流行,境外回台的案例急遽上升,造成國內民眾恐慌。這兩週是重要觀察期,只要確診案例能侷限在境外移入,醫療體系足以承載的狀況下,大家無須過度恐慌。
但是要注意的是,這幾週回國民眾數以萬計,會不會因此而爆發社區感染,是防疫重點。而第一線的醫療單位,如何因應升溫的疫情,獨立特派員帶您一起瞭解。
第639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鄭凱文
35
食品安全
文字:婁雅君
攝影:賴振元
2017-03-28
不明防疫
台灣今年首次傳入H5N6禽流感病毒。和往年不同,農委會在首例確診後,不到兩週就祭出七天禁宰禁運的高規格防疫政策。消息一公布,引發禽農的抗議和不滿。然而H5N6在中國大陸不但有禽傳人的案例,而且高致死率,因此在防疫的觀點上,必須讓這個新病毒消失。
但是在禁宰禁運令解除之後,立即傳出兩起H5N6的確診場,除了時間上的巧合之外,這兩起案例的檢驗時間過長,也引起解禁後才公布的猜測。台灣每年都有禽流感的發生,而且有不同的病毒出現,防疫資訊是否透明,攸關著防疫的決策和成效。
第486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賴振元
2
食品安全
文字:婁雅君
攝影:賴振元
2015-09-14
禽何以堪
禽流感從年初爆發至今,經過了夏天的高溫,但高病原性病毒卻沒有消失,持續有疫情傳出,讓不少人擔心今年秋冬的狀況。監察院八月份才針對中央和地方的防疫單位提出糾正,八月底九月初,南部就立刻傳出疫情,而且這次遭到撲殺的是以往比較少發病的鴨隻。
產業界表示,鴨子不是沒問題,只是死亡率不像鵝那麼高,通報的狀況也比較少,不過這反而會成為防疫上的大問題。因為鴨子一直被認為有保毒作用,如果鴨隻帶原但是沒有發病,就很可能成為病毒的散播者,也成為防疫體系的最大考驗。台灣在上半年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禽流感疫情,九個月的時間,防疫工作真的有改善了嗎?來看我們的報導。
第414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賴振元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