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雅君
-
202013-09-26日據時代 漆藝在台紮根
蓬萊塗漆器 自成台灣漆
七十年後的今天
台日的漆藝情緣,又再度重逢。
台灣和日本之間一直有著很密切的關係。日據時代在台中有一家很有名的富貴亭餐廳,老一輩的人大約還有記憶,前一陣子當年餐廳的大小姐在70年後回到了故地,為了尋根也為了還願,他的爸爸就是帶來日本漆藝的山中公,還在這裡設立工藝專修學校,培養台灣第一代的漆工人才。獨立特派員幾個星期前曾報導台灣漆藝文化滄桑,當中的三位大師級人物就是山中公的徒弟,他們各有一片天。
在日本,每個地區的的漆器有不同的特色和名稱,台灣是日本殖民地,有蓬萊島之稱,因此在這裡製作的漆器就叫做蓬萊塗,山中公就奉命開發這項技藝,徹底將日本文化和生活融入台灣。今天獨立特派員追本溯源,這是公共電視首次和日本富士電視台合作拍攝,讓我們回到上個世紀的台灣,來看看這段台日漆緣。
第314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 -
202013-09-05漆 相當有個性
人碰到它容易過敏
但是它卻能為漆器
帶來永恆的色澤
台灣服務業一枝獨秀,就業人口佔六成,從事傳統手工製造的人越來越少,就像現在連鎖麵包餐飲店一家家的開,但真正手工精緻麵包,和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的小店卻剩沒幾間。我們日常生活都會用到的器具也一樣,過去都是陶瓷,還有一種漆器。常聽到一個時下的流行用語,落漆,今天我們要幫漆來平反一下。
長期以來,台灣人把油漆和漆當做同一種東西。事實上,油漆是化學塗料,漆則是採收自漆樹的天然汁液,真正的漆是不會掉色的。目前被發現最早的漆器距今大約7000年,河姆渡文化出土的木碗,雖然有些變形,但以漆塗繪的顏色還保存得非常完好。一百年前,日本人來台灣也帶來了他們最愛的漆器,在台中還創立第一間工藝學校,成就了第一批人才。民國6、70年代,中部是生產外銷漆器的大本營,但現在大部分人對漆器卻相當陌生,因為工業化,後來我們用的都是美耐皿、紙杯紙碗或保力龍。在漆器沒落後,當年創設台中工藝學校,日本人山中公的三位徒弟轉而教學或做漆畫,成為國寶級人物,現在唯一健在的王清霜,92歲了,從他作畫過程可以清楚看到漆藝的繁複工序,一幅畫往往要好幾年才完成。
漆,來自日本,卻在台灣落地生根自成一格,反映了台灣庶民生活,日本富士電視台特地尋根來到台灣,首次和公共電視台合作,藉由獨立特派員的鏡頭,探訪日本漆藝落腳台灣的足跡。
剛才故事中這位把漆藝帶到台灣的日本人山中公,在戰敗後兩手空空回到日本,他把一生最精彩的留在台灣,沒兩年就去世了,他的女兒山中美子現在也85歲,前陣子首次來台灣,將父親的文物全數捐給我們,這段故事,獨立特派員也將會說給您聽。
第311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