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雅君
-
292014-06-17台北市房價年漲14%世界第二,真的有這樣的身價嗎?有人不停買房置產卻有更多人一屋難求,雖然政府一再釋放打房政策,但一邊打一邊卻有人大開方便之門,新北市的淡海新市鎮就是如此。
為了紓解台北市的擁擠和抑制高房價,1992年劃出1756公頃土地做為淡海新市鎮,原計畫25年後也就是今年2014年要容納30萬人口,但過程當中就發現問題,監察院對前行政院長張俊雄提糾正案,指出這個計畫大而不當,未能考量台灣地區空屋太多供需過剩,就地喊停,只興建六百戶國宅,預估人口下修到13萬。
近年中央與新北市又數度提出要蓋淡水輕軌等交通利多因素,建商一窩蜂轉戰淡水林口汐止,投資客聞風而來。在爆發八德合宜住宅弊案後,這個案子也跟前營建署長葉世文牽扯上關係,獨立特派員長期關心土地正義,之前就注意到淡海新市鎮的問題,在我們的鏡頭下這裡建案多、新屋多,空房也很多。居民原先盼望的美麗願景二十年來猶如海市蜃樓,聯外交通的開發至今還多變數,回頭看看自己田地沒了、老宅荒蕪,這才懷念起早期農家生活的踏踏實實。來看獨立特派員的追蹤報導。
第352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陳民紋 -
272013-08-29光復新村
在九二一的摧殘和搬遷案的迫使之下搖搖欲墜
人雖然走了
卻割捨不掉對土地的情感和記憶
究竟光復新村是如何歷劫歸來?
而未來又將如何被賦予新生?
這陣子一連串的土地徵收問題從北到南鬧得全台沸騰,到底怎樣徵收土地才符合公共利益?拆與不拆誰有理?其實最大的問題是,政府這頭少了點溝通,民眾的那端多了些情緒。獨立特派員找出了一件案例可供參考: 台中霧峰有個台灣第一村,當時是一個實驗計畫,為了疏遷政府機關,包括公務員及家屬,因此1956年在霧峰蓋了這座光復新村,第二年才在南投建立中興新村。
當年它就師法英國的花園城市概念設計,有完善的衛生下水道系統,雨水污水分流,但後來因為精省,標售國土,差點被拆,當時居民大部分都搬走了只剩9戶,持續爭取保留原地。2012年終於被台中市政府列為文化景觀,在怪手前硬是給搶救下來。但是這座過去的明日之城,究竟能有怎樣的明天?大家都在看。
不是所有的案子用抗爭的手段就能取得正當性讓政府低頭,也不是所有住了五六十年的房子都能被當成古蹟文化,但是因為台灣很民主,每個人都可以抒發意見爭取人權,相對而言政府就變小了,政策上需要更多時間去協調,建設可能無法一步到位,這就是民主的代價。
第31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