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交通地獄 – 當公車遇上路口

公共安全
文字:婁雅君
攝影:袁宏書
AdminAdmin | 2024-12-11
近幾年政府致力推動行人路權,但2024年1到8月,行人交通事故死亡還是有228人,甚至比去年同期還要高。獨立特派員將推出《如何走出交通地獄》系列報導,全面檢視行人和道路設計政策。<br /> <br /> 首先要從重大的行人事故談起。今年九月台中宮原眼科前,兩名東海女學生走在斑馬線上,遭到客運撞上,導致一人死亡、一人受傷。這是最近四年台中公車造成的第三起行人死亡事故,主因除了駕駛未停讓行人之外,不良的路口設計,也容易造成公車轉彎而撞到行人。<br /> <br /> 事故發生後,台中交通局針對該路口進行改善,卻改得不夠徹底。民間團體認為,人行道拓寬之外,還要將轉彎軌跡做出來,車輛轉彎時就不會壓上人行道。另外,政府每年給客運業者數千萬甚至上億的補貼和補助,現有的評鑑機制卻無法要求業者,有效改善勞動條件和安全問題,讓這些每天在路上往返的大眾交通工具,成為道路安全的隱憂。<br /> <q>第881集</q><br /> 文字:<a href="/Mw" title="在本視窗開啟 婁雅君">婁雅君</a>&nbsp;/&nbsp;攝影:<a href="/MTk" title="在本視窗開啟 袁宏書">袁宏書</a> <p>&nbsp;</p>

公車重大車禍頻傳,如何走出交通地獄?

婁雅君 袁宏書 / 採訪報導



黃郁婷 / 整理報導
 



今年九月台中宮原眼科前,兩名女學生走在斑馬線上,遭到客運撞上,導致一人死亡、一人受傷。事故發生後,台中交通局針對該路口進行改善,卻改得不夠徹底。另外,政府每年給客運業者數千萬甚至上億的補貼和補助,評鑑機制卻無法要求業者有效改善勞動條件和安全問題。
 

 

台中重大交通事故路口已改善,但是改對了嗎?

 

台中公車在四年內造成三起行人死亡事故,根據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資料,112年到今年8月,行人事故超過一半以上發生在路口。台中市政府交通局針對A1事故,也就是發生死亡車禍的路口進行會勘。

 

台中市政府交通局科長周志遠表示,行人路口的照明如果充足的話,車輛在行駛的過程中就會比較容易看到行人。

 

台中學士路、英才路口,兩年前公車撞上一家三口,造成兩人死亡。事發後,斑馬線從路口退縮到較為安全的位置,並增設行人庇護島。雖然加強了夜間照明,但覆蓋面積不足,行人過馬路時會有一段走入暗處。



 

台灣汽車貨運暨倉儲業產業工會監事李泓茂指出,路燈其實都很昏暗,下雨天的時候是暗的,而且有時候會亮,有時候不會亮。

主管機關從中央到地方,該做的基礎建設沒做好,交通安全安只能仰賴用路人自己小心。

 
 

台中展開公車大執法 為何路口不停讓依舊發生?

路口安全的改善工程,應該整體規劃施工,但現實狀況是,同一個路口分屬不同單位,交通局負責的項目已經施作完畢,建設局卻還在評估中。

以人為本的交通設計,已經陸續引進台灣,不過,路口怎麼設計,雖然有規範,卻沒有強制性。

貓頭鷹交通書主編黃筠倧坦言,實際施作的時候,不照這些做都沒有任何問題,這是台灣現階段法規面缺乏的東西。中央的法規出來了,地方政府依照這個規範去施行,才會有個依據。

透過工程手段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率,但是行車安全還牽涉到客運的經營和管理。




 

台灣汽車貨運暨倉儲業產業工會監事李泓茂觀察,現在新手客運駕駛上路,幾乎都出狀況,不是去撞人家,就是不小心去擦撞別的車子。

交通部要求地方政府對客運駕駛,每半年進行一次路口停讓教育訓練。台中市也在東海女大生事故後,展開無限期公車大執法,但依舊有路口不停讓的狀況發生。

資深駕駛李泓茂指出,公車評鑑要求準點率,駕駛如果碰上塞車,休息時間不夠,為了準點或是趕下班,就很容易搶快而發生事故。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林柏勛認為,地方政府說駕駛不準時,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地方政府做了錯誤的要求,業者也跟著錯,身為最基層的司機駕駛,他沒有辦法抵抗這麼龐大的一個國家加企業的機器,所以憾事發生。

 
 

路權團體呼籲檢討客運補貼制度 提升用路安全!

台中市政府為防止客運事故,要求1400輛公車全面安裝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在台中坐公車,不時會看見,車門旁出現小黃人的警示圖案,目前安裝率已經來到九成。

宮原眼科前的事故,系統在當下已經發出警示,卻阻止不了悲劇的發生。無論是駕駛個人素質,或是公司營運,還得從結構面來改善公車的安全問題。

巨業客運因為這起事故遭到市府罰款120萬,其中一條黃金路線停權三個月。另外111年度因為評鑑乙等,2400萬的虧損補助扣款一成。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林柏勛表示,駕駛的職前訓練、過勞的狀況都沒有改善,只處理車體,車體內的司機、車體外的道路都不改善。




 

台中市政府交通局專員徐世樺則提出,明年會成立一個專責的公車評鑑委員會,這委員會除了專家學者之外,也會把民間的代表納入。而百萬肇事死傷人數的評鑑指標,目前的配分是5分,也在研議是不是有倒扣的機制。

改善評鑑效力和路口設計,才能讓這些每天往返在道路上的客運,不再成為交通地獄的因子,大眾才能行得更安全。

 

HD 觀看人數x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