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書
-
55
-
662022-07-20花蓮吉安鄉有一間專為脊髓損傷者量身打造,非常特別的主動廚房。主動廚房創辦人陳守實曾在2013年發起滾動台灣,用六年的時間補助全國近七百位有需求的傷友電動輪椅,讓他們可以走出來跟社會接軌。
後來又有傷友跟他反應找不到工作,生活失去目標,陳守實乾脆從台北舉家東漂花蓮,創立了以社會企業經營模式的主動廚房,希望讓傷友們有工作能力及機會,不必一輩子受人救助。
這裡選定的食材跟產品,都是根據傷友們的體力與能力設計,其中一位手部變形的傷友,他所負責的搓蛋殼工作,就是為他量身打造,為了訓練他,就算用掉幾萬顆的雞蛋也在所不惜,還特別設立獎金制度。獨立特派員帶您一起走進這間,具有全國實驗性意義,又充滿溫度的主動廚房。
第75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41
-
502021-08-25最近幾個月,民眾應該常常從手機上的APP,收到地震警報,地震多數來自花東,甚至7月14日,花蓮一天就多達40震。國人也在擔心,是不是大地震的前兆,但是一天40起地震,已經是最高紀錄了嗎?答案恐怕不是。
今年4月18日,花蓮壽豐發生規模6.2的地震,讓大家虛驚一場。壽豐地震第二天,獨立特派員團隊跟著中央大學來到花蓮,記錄他們如何在木瓜溪與壽豐溪之間,擺了66部的地震觀測儀器,持續追蹤壽豐地震的餘震。
66部地震儀器,觀測22天,能追蹤到多少資料和地震呢?其實過去五年來,已經有地震學者,在全台灣布設過1100個臨時地震站,這個計畫的起點是從九二一地震後,台美合作的老虎計畫開始。
目前這1100個臨時地震觀測站,有超過五百部的地震儀器,就擺在東部,長期對東部,進行密集地震站的布設,與資料的收集。每一個地震站,就像一部接收器,收集到的資料就像X光片,除了可以了解地底下的地體構造,也能解釋東部地震帶分布的成因。
第713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60
-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