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振元
-
66
-
642022-09-21【花東918強震】
台東的關山、池上分別發生了芮氏規模6.4與6.8的強震。地牛不斷翻身,讓全台民眾都飽受驚嚇。學者觀察,這次的地震很可能是有史以來還沒有記錄到的地震序列群,而且是一個活動的盲斷層。
918強震後災情最嚴重的地區是花蓮,玉里中山路二段的三層樓房整棟震倒;高寮大橋被震斷成好幾截;還有許多遊客受困在沒電的山區裡;甚至天然溫泉都震出異相。花東地區老舊的建築非常多,偏偏又是地震頻繁地帶,未來該如何預防房子倒塌帶來傷亡?而台灣是否進入百年地震活躍期或強烈地震的高風險期呢?
【中央山脈下地震密碼】
地震發生後不久,經濟部地調所負責調查斷層人員與地科界的學者們也都趕到主震區進行了解,有的找斷層,布臨時地震站,也有針對地震經過,發生地表破裂或拱起的地區,進行量測與調查。這次地震多數分析指向跟中央山脈斷層有關,不過由於過去這裡發生過的大地震紀錄較少,累積的地震資料有限,必須投入更多調查。
第768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賴振元 -
382019-09-18再過幾天,921大地震就滿20週年了,儘管時間流逝,這場地震依然是台灣許多人心中難以抹去的傷痕。這場芮氏地震規模7.3,天搖地動持續102秒的921大地震相信許多人至今餘悸猶存。全台有2415人死亡、29人失蹤,慘痛的傷亡也讓許多家庭因此破碎,但也有人將失去親人及劫後重生的傷痛,轉化為希望與力量。
20年前才高二的李進德,在大地震中失去母親,後來因為外界的援助才完成學業,他決心成為一名特教老師,希望用一己之力回饋社會。還有原本已經離開部落的泰雅族青年林建治,在大地震劫後餘生才決定重返故鄉,二十年來,他在部落開起共食廚房、推動友善耕作,要讓部落災民透過自己的力量重生。
第614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
372018-02-05《花蓮強震夜》
東台灣深夜地牛翻身,全台餘震不斷,花蓮市區災情慘重,包括統帥飯店、雲門翠堤大樓等四棟建築物倒塌,搜救行動持續在進行當中。這場發生在深夜11點50分,芮氏規模6.0的地震,震央在花蓮近海,地質專家研判是貫穿花蓮的米崙斷層錯動所引起。而2月4日晚間花蓮近海已經發生過一起規模5.1的地震,就是這起地震的前震。由於餘震非常頻繁,氣象局表示不排除未來還可能引發更大地震。
《206啟示錄2.0》
兩年前,南台灣發生了震央在高雄美濃,造成117人死亡的南台大地震,是繼921大地震後最嚴重的地震。而2月6日花蓮強震再次造成重大災情,這是巧合嗎?能不能有更科學的方法精確預測地震?地質學家指出,環太平洋地震帶已經進入了活躍期。和地震共存,是台灣人民必須正視的事實。如果我們將時間軸拉長來看,過去113年來,台灣發生過13次大地震。
內政部統計,全台超過三十年以上的老屋,有370萬戶,它們的耐震係數都不足。尤其是台北,像這種四、五十年的老建築總共有5萬3千棟。國家地震研究中心曾經估算,如果台北發生了像這次花蓮地震般6.2以上的地震,將有1850棟的房子會倒塌。為了確保民眾住的安全,營建署決議對民國88年底前興建的住宅,給予健檢補助。未來政府要如何輔導耐震力不足的住宅進行補強或拆除重建,是一場和時間賽跑的挑戰。
《挑戰‧蘇花改》
對東部地區花蓮台東的民眾來說,一條安全回家的路一直是他們心中的最痛。這一次花蓮強震也造成台九線蘇花公路一度中斷,和中到崇德有零星落石,經過搶修,在3點55分恢復通車。蘇花公路每逢地震豪雨就坍方,地方人士訴求建蘇花高速公路,卻因為環保問題爭議多年,最後行政院核定以改善山區道路的方式進行工程,也就是目前俗稱的蘇花改。
蘇花改分成三段施工,蘇澳到東澳、南澳到和平以及和中到大清水,蘇花改工程行經十四個斷層帶,工程單位採高標準設計,除了避開易坍地段,也加強防震設施,能夠抵抗震度七級的強震。其中A段也就是蘇澳到東澳的9.7公里,歷經五年多的施工,2月5日通車了。其他的南澳到和平以及和中到大清水,則預定要到108年底才能完成。現在通車的A段,2月5日剛通車就面臨地震的考驗,到底這段新的公路如何對抗強震豪雨?未來還面臨哪些困難及挑戰?
第531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