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羅盛達
攝影記者
報導
羅盛達
66
全球脈動
攝影:羅盛達
2024-09-18
跨國勞動方程式
越南河內的人力仲介產業現場,如今上演的跨國勞動力爭奪戰。台灣從2000年開始引進越南勞工,20多年來,一批又一批的移工,帶著改善生活的夢想,前仆後繼來到台灣,成為製造業的主要勞動力。
但20多年後,人口老化讓台灣很多行業人力缺口越趨嚴重,日本、韓國同樣面臨缺工困境,但這一兩年,日韓頻頻祭出不少新政策,要延攬包括越南移工在內的海外勞工。面對這股隱約浮現的搶工潮,台灣還有優勢嗎?
第869集
文字:
蘇玲瑤
/ 攝影:
羅盛達
73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在勞動之外,更清晰的移工面貌!
文字:婁雅君
攝影:羅盛達
2020-03-18
蘇格澳底和移工們
來自東南亞的移工,已經是台灣日常的一部分。左鄰右舍不乏來照顧長輩的看護們,在大家的口中,他們被喚作印尼的、越南的,或者是外勞。他們已經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勞力,但是這群來自不同地區,有不同面貌和名字的人,卻顯得面目模糊。
在東北角的一個小漁港,有個二手書店–蘇格澳底,提供當地移工一個借書、休憩的空間。老闆操著簡單的印尼話,和當地移工話家常,還提供他們需要的生活物資。
第638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羅盛達
25
政治經濟
文字:萬真彣
攝影:羅盛達
2017-03-27
誰的東協廣場
台中第一公有市場和第一廣場,鄰近火車站,原本是中區最繁榮的商圈,卻在1995年,因為衛爾康餐廳火災事件,第一廣場在後續的消防安檢中,被評為不合格,加上民間的耳語傳說,間接造成人潮減少,之後逐漸發展為東南亞移工和新住民的聚集地和商圈。
今年7月,市政府順勢將第一廣場更名為東協廣場,目的是要串聯鐵路高架化和綠川水岸廊道計畫,來讓台中中區再生。更名後的東協廣場,希望帶進台灣人潮和國際觀光客,打造龐大商機,但眼前仍有不少瓶頸要突破。究竟移工、新住民和廣場業者,在第一廣場的轉型中扮演什麼角色?來看我們的報導。
第461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羅盛達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