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羅盛達
攝影記者
報導
羅盛達
80
土地環境
文字:尹雯慧
攝影:羅盛達
2025-01-22
汙名的外衣
2024年9月,台東縣金峰鄉賓茂部落發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多名部落族人分食阿粨–一種小米包裹蝸牛製作而成的傳統食物後,產生不適症狀緊急送醫。最後造成4人死亡、8人重傷,目前仍有1人昏迷,震驚台灣社會。
全案到12月底偵結,原來是部落老婦人製作阿粨時,誤用混入托福松農藥保存的小米種子,才造成這起遺憾,老婦人也已經中毒身亡。雖然全案查無人為故意或過失,但這起不幸事件在網路上引發熱議,也出現對原住民傳統飲食文化汙名化的獵巫現象。
第887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
羅盛達
67
人物故事
文字:尹雯慧
攝影:羅盛達
2023-06-28
薩米人的蘭嶼夢
今年五月,來自北歐挪威的國寶級薩米原民藝術家馬漢士,在文化大學舉辦了一場特別的《薩米文化|台灣印象》半世紀回顧展。
馬漢士44年前第一次來到台灣,在台灣各地及蘭嶼旅行,留下深刻的印象。睽違44年後,在旅居挪威的策展人王湘鄉協助下,馬漢士帶著自己的藝術創作,重返心心念念的島嶼。辦展的同時,也走入校園,與台灣的學生交流,分享薩米文化和他關注的原民權益及環境議題。
是什麼樣的機遇牽起這段橫越八千公里的緣分?蘭嶼經驗對身為北歐原住民的藝術家又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第807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
羅盛達
44
人物故事
攝影:羅盛達
2019-10-30
在台灣遇見人類學家
把台灣稱為第二家鄉的猶安娜‧高葛蘭,從1977年來到台灣後,決定研究台東卑南族的南王部落。他獲得族人的信任,記錄下原本嚴禁女性參加的大獵祭。出版第一部卑南語-法語字典,留下許多珍貴的研究素材。
而另一位維洛尼卡‧雅諾則從1970年代開始研究蘭嶼達悟族文化,至今長達近半世紀。他保存許多達悟族語的錄音,累積許多來自蘭嶼原住民第一手的海洋文化、口傳文學及歌謠資料,彌足珍貴。
這兩位法國的人類學家幾乎把他們一生寶貴的青春都奉獻給台灣的原鄉文化,相當動人。
第620集
文字:
其他
/ 攝影:
羅盛達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