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24-09-25
    關鍵字:
    拳擊‧奧運金牌之後
    這一屆的巴黎奧運,光是拳擊項目,台灣就奪下三面獎牌,成績傲視其他運動項目。連帶著提高拳擊這項運動的能見度,最近有越來越多民眾走進拳擊館練拳,想一嘗揮拳對戰的暢快感。

    不過,獨立特派員採訪後發現,在台灣,拳擊長期屬於冷門運動項目,因為培訓資源不足,拳擊選手往往在走入擂台之前,就可能先被諸多現實狀況擊倒。奧運激情之後,拳擊風潮會不會只是曇花一現,民眾會不會只是一日拳迷呢?
    第870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周明文

     

    HD x 466
  • AdminAdmin | 2024-09-18
    關鍵字:
    湄公河上有座台灣島
    你可能沒聽過,越南西南部有座「台灣島」。要到這座小島,得搭渡輪越過湄公河。島上人口大約3萬,這個世紀開始,有不少女性,為了改善生活,選擇離鄉背井,嫁到台灣,這座島因此成了當地人口中的「台灣島」。

    只不過,並非每段跨國婚姻,都是美滿順利,部分新住民因為婚姻問題或經濟因素,將小孩送回當地給外公外婆撫養,形成跨國隔代教養的現象,也衍生出部分孩子因為沒有戶籍,無法正規上學的問題。

    目前,在台的越南籍配偶人數超過11.8萬,台越新二代人數更是逐年攀升,而這座小島,可以說是整個越南南部,20多年來,跨國婚姻現象的縮影。
    第869集
    文字:
    蘇玲瑤 / 攝影:羅盛達

     

    HD x 436
  • AdminAdmin | 2024-08-28
    關鍵字:
    雞伴 羈絆
    一般來說,生病了就會吃藥治療。不過現在,有越來越多透過動物來做輔助治療,而且不只是養貓、養狗,養雞也成為一種輔助治療的方式。

    台灣已經有農場透過養雞,協助毒品藥癮者遠離毒品;也有醫院透過養雞,來協助精神病患做職能治療。

    獨立特派員採訪了毒品藥癮者跟精神疾病患者,聽聽他們如何與雞作伴,進而與雞產生了羈絆,對生命也再次有了盼望。
    第866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周明文

     

    HD x 489
  • AdminAdmin | 2024-07-03
    關鍵字:
    北投溫泉怎麼了
    說起北投,很多人會立刻聯想到溫泉,這裡的泉質是台灣少見的酸性溫泉,地熱谷的青磺泉酸鹼值不到2,白磺泉的pH值大約3到5。

    當泡湯風氣越來越盛行,大家想過嗎?這些酸性溫泉廢水,會排放到哪裡去呢?北投主要的河川,南磺溪和磺港溪,正在無時無刻地承載著這些溫泉廢水。

    南磺溪也是關渡平原的灌溉水來源,從清朝時代開始供應農業用水,到了2018年就因為水質酸化,再也無法灌溉使用。這幾年學術團體開始在兩條溪進行研究,也發現河川酸化,改變了物種。環保團體在今年初向總統建言,要求中央到地方的主管機關,應該要改善酸性溫泉水破壞生態的現況。
    第859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袁宏書

     

    HD x 385
  • AdminAdmin | 2024-05-22
    關鍵字:
    台灣竹,築未來
    談到竹子,你第一個會想到什麼?台灣的地理位置與自然氣候非常適合竹子生長,它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材料。不過,竹材的重要性,在過去卻很少引起關注。隨著全球淨零轉型的目標願景,環保的竹產業,近年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推波助瀾下,逐漸受到各國重視。

    今年台灣首度舉辦以竹為主題的博覽會,同時舉行第十二屆「世界竹論壇」,與會者來自全球二十幾個不同國家的竹領域專家,這是全球最重要的竹組織之下,最盛大的國際交流活動。

    面對氣候變遷,竹材作為建材,帶來哪些發展的可能性?台灣在竹材使用的創新與設計,又有什麼樣的突破?
    第853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

     

    HD x 454
  • AdminAdmin | 2024-04-10
    關鍵字:
    流亡藏人在台灣
    在花蓮壽豐的山腳下,住著一位來台多年的流亡藏人歌手–龍珠慈仁。他和台籍伴侶,同時也是影像工作者的蔡詠晴,2008年在印度認識,結婚後來台,原本以為從此可以結束流亡生涯,落地生根。卻因為無國籍者的身分,台藏婚配的組合,不見容於當時台灣的移民法規,而遲遲無法獲得居留權。

    經過多年抗爭,2018年終於取得居留權的龍珠,開始以傳統藏地民謠創作者的身分,活躍台灣。多元文化的台灣環境提供龍珠展演的舞台,龍珠也為島嶼的創作空間帶來另一種風貌。
    第847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

     

    HD x 446
  • AdminAdmin | 2024-03-27
    關鍵字:
    金門之後 台海之間
    2月14中午,中國一艘無船名號、無船籍港、無船舶證書的非法三無漁船闖入金門縣禁止、限制水域,並在台灣海巡人員追緝時翻覆,釀成兩死意外。這起金門翻船事件,影響最大的就是當地的居民,尤其是每天得出海作業的漁民。他們期待,緊張情勢能盡快落幕,回歸日常生活。

    藉由這次事件,國台辦宣布不承認禁限制海域,中國海警船更是常態性進行巡查,進行一系列的法律戰作為,使得我方海域被一步步近逼。兩岸在海上,不論是巡查或是執法,面對面的機會越來越多。部分中國海警船為軍艦轉用,不但噸位大,武裝配備也超過海警所需。我方海巡署艦艇要對應海警船,差距懸殊,對第一線的執法人員來說,有著相當大的挑戰。海巡署艦艇發展計畫是否需要調整,以及人員必須再教育,才得以因應海上新常態。
    第845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袁宏書

     

    HD x 408
  • AdminAdmin | 2024-03-27
    關鍵字:
    金光閃閃舞台車
    大約在八○年代左右,中南部地區出現電子琴花車表演,短短幾年內,這種隨車彈琴、女子歌舞表演的陣頭便流行全國。無論婚喪喜慶、迎神廟會都可看到,成為當時台灣特殊的民俗文化。

    電子琴花車沒落之後,九○年代出現了結合科技與創意的舞台車!當時業者將貨櫃車改裝成舞台車,設計以動力機械的方式延伸舞台,並且將音響、燈光裝置在其中。短短三十分鐘內,一台貨車就變成金光閃閃的大型舞台,在全台的廟會、喜宴活動廣受歡迎,還成為藝術家沈昭良的攝影創作主題,驚艷全世界!

    我們要帶您來看看舞台車業者林有仁一家三代,他們曾經走過電子琴花車和舞台車的輝煌時期,但是這幾年來,受到疫情嚴重衝擊,舞台車的演出和戲金都大幅減少。即使營運辛苦,他們仍像黑暗中的螢火蟲,辛勤地穿梭於鄉野廟埕帶給大家歡樂,在荒野間成為最絢麗的風景。
    第845集
    文字:
    賴麗君 / 攝影:彭家如

     

    HD x 260
  • AdminAdmin | 2024-03-06
    關鍵字:
    從戰爭來的人
    俄烏戰爭開始後,聯合國統計超過八百萬的烏克蘭人被迫遠離家園,到其他國家生活。其中,有一些人來到萬里之外的台灣。他們離開了家鄉,但心靈卻永遠駐紮在自己的國家,並且用自己的方式繼續告訴這個世界:家園如何被入侵、戰爭有多殘酷,以及反戰對每一個人有多重要。

    雖然他們說的是自己在戰爭下的故事,但傳遞的卻是和平的訊息。目前,這場戰爭的和平尚未降臨,然而這些身在台灣的烏克蘭人卻不約而同地告訴獨立特派員的記者,在烏克蘭人的字典裡沒有「放棄」一詞,一起來看他們的生命故事。
    第842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鄭仲宏

     

    HD x 405
  • AdminAdmin | 2024-01-24
    關鍵字: 2024 卓越新聞獎
    緬甸煙硝 – 戰火下的青春
    2021年2月,緬甸爆發軍事政變,之後緬甸內部反對軍政權的抗爭不斷。雙方僵持將近3年,2023年10月底,緬甸東部、北部等地都爆發反抗軍的反攻潮,並且成功奪下許多緬甸軍方占領的城市與要塞,讓緬甸反獨裁長時間的低迷,出現了新的希望。

    獨立特派員特約記者楊智強與蘇威銘,深入緬甸叢林,獨家採訪到在這三年來與緬甸軍政府交戰的其中一支反抗軍部隊。這些政變前只是一般平民,政變後卻義無反顧投入反抗軍的年輕人們,透過鏡頭,訴說他們反抗的決心以及辛酸血淚。
    國際新聞獎
    第837集
    文字:
    楊智強 / 攝影:蘇威銘

     

    HD x 310
  • AdminAdmin | 2024-01-24
    關鍵字: 2024 卓越新聞獎
    緬甸煙硝 – 遠方的援手
    自從2021年緬甸政變後,軍政府強力鎮壓抗議,並且四處追捕抗爭者。不少人選擇逃到鄰國,但來自緬甸的威脅與騷擾仍步步進逼,讓他們必須不斷流亡,躲避追捕。

    人在他鄉的流亡者生活困難、經濟拮据。但為了持續支持緬甸國內的抗爭,他們用盡各種方法尋求國際的力量。相反的,來自他國的社群也看到了緬甸人民反抗的韌性,三年來不斷輸入資源,讓緬甸抗爭的星火,得以持續下去。
    國際新聞獎
    第837集
    文字:
    楊智強 / 攝影:蘇威銘

     

    HD x 235
  • AdminAdmin | 2023-12-27
    關鍵字: 2023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
    【卓越大賞】數位網路戰
    最近中國無人機頻頻侵擾我軍金門和馬祖防區,台海情勢緊張,共軍不斷對台灣操作灰色地帶戰略。而除了以軍機、軍艦和無人機侵擾台灣周邊海空域,中共也採混合戰,以線上和線下網路攻擊的方式對台步步進逼。

    根據國家資通安全情勢報告指出,近幾年政府各機關頻遭網軍資安攻擊,去年政府公務機關共通報696件資安事件,其中發現多個機關的物聯網設備有被下載惡意腳本的連線紀錄,例如在監視器,還有印表機及掃描器,都曾被攻擊者利用安全漏洞從遠端入侵。

    依據統計,國內政府機關每個月平均受到3,000萬次的境外網路攻擊,估計有一半來自中國。中國駭客實際早已長期滲透國內機關組織,21世紀,網路戰已經成為重要作戰手段。
    媒體素養獎
    第833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482
  • AdminAdmin | 2023-12-27
    關鍵字:
    【卓越大賞】失智詐騙
    根據警政署資料,去年平均每天有11.4件詐騙案件,受害者是65歲以上的高齡長者。這個統計數字雖然沒有標記受害的高齡長者是否為失智長輩,不過從事高齡社福工作的第一線人員表示,雖然長者遇到詐騙的機率與是否失智沒有關係,但一旦失智長輩遇到詐騙被得手的機率確實比較高。

    今年年初銀行公會也正式發布了一份失智者金融實務參考指引,希望提供失智者更友善安全的金融環境。接下來獨立特派員記者要帶您了解,失智者容易遭遇哪些詐騙型態,以及未來金融業面對失智者有哪些服務指引?
    第833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77
  • AdminAdmin | 2023-12-27
    關鍵字: 2023 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
    【卓越大賞】百年祕境三貂嶺
    電視新聞報導獎全台唯一公路到不了的祕境–三貂嶺火車站,今年剛好一百歲了。沿著鐵道發展的三貂嶺曾經繁華,以往被稱為平溪線上的綠光寶盒,經歷過19世紀前人穿山越嶺墾拓,以及20世紀煤礦開採時的工業發展,21世紀的今天,山城間的聚落累積厚實的自然與人文風采。

    當年礦場撤出後,人口減少,而今,聚落原居民多半年事已高,年輕一代則出走在城市生活。這個位於北台灣、典型的非都會區域,平時僅20多人在此生活,似乎是個快要被遺忘的小鎮,其實正有好幾股新的活力正在升起。美麗純樸的小鎮迎接著新舊住民交織的火花,也面臨著發展觀光帶來的種種挑戰。童話般的山林小鎮,該如何保留樸實風貌,兼顧觀光發展?
    第833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羅盛達

     

    HD x 333
  • AdminAdmin | 2023-12-20
    關鍵字:
    移工就愛台灣味
    要適應台灣生活,對來自異國的移工來說,可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報導中的兩位主角,是當年來台灣當移工的印尼人,他們來台灣工作後,因為迷上台灣文化,所以愛上台灣。

    吳咪非常會唱台語歌,不但擁有很多台灣粉絲,還考上街頭藝人證照;Pindy跟台灣老師學會做捏麵人,現在自己也當上了老師,教台灣人和印尼移工做捏麵人,以捏麵人串起兩國文化交流。
    第832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HD x 592
  • AdminAdmin | 2023-12-06
    關鍵字:
    三叉坑重建.待續
    1999年台灣發生921大地震,許多人的家園受到毀損,甚至有不少山區的村落或是原住民部落必須遷村重建。位於台中東勢山區的三叉坑部落就是其中之一。不過,現在重建區內,卻有族人被提告要求拆屋還地。直到這時候族人才發現,20多年來,自家房子底下的土地一直沒有完成過戶程序。和獨立特派員記者一起走訪三叉坑部落現場,實際了解這件隱藏了20多年的行政疏失。
    第830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55
  • 最前
  • 5
  • 6
  • 7
  • 8
  • 9
  • 上一頁
  • 下一頁
  • 最後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55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