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17-03-27
    關鍵字:
    咱的鄉,我的事
    台灣從1993年開始推廣社區營造的行動與概念。二十幾年後,社區營造遍地開花,卻成效不一,是否真的能促進地方永續發展,還有待進一步檢驗。

    在金門,有一群平均年齡只有25歲的年輕人,組成了「村落島嶼社區發展協會」,以志工的身分,帶動社區活力,甚至自掏腰包辦活動,活化閒置的公共空間。雖然滿腔熱忱,但他們卻也面臨到,村民對空間使用方式有著不少分歧的意見,讓我們一起到金門,觀察這一場青年返鄉做社區營造的機會與挑戰。
    第445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羅盛達

     

    HD x 257
  • AdminAdmin | 2017-03-27
    關鍵字:
    失智病房
    大家對失智症的第一印象,就是記憶力衰退。其實很多症狀,像是出現幻覺、情緒和行為問題,都可能是失智的徵兆。不過大多數的家屬,可能會輕忽這些狀況,視為理所當然的退化現象。第一線的醫護人員也反應,等到家屬覺得不對勁,送病人就診時,可能已經是中度失智的狀況。

    國內有高達24萬的失智症人口,不過他們一旦因病住院,可能分佈在精神科或是內科等病房,相關的用藥整合,其實是一大問題。今年初,台灣第一個失智症專責病房成立,提供病患醫療服務,也提供家屬照護上的知識。
    第445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

     

    HD x 322
  • AdminAdmin | 2017-03-27
    關鍵字:
    帶我去太空3
    八年前,四個大學教授帶著一群學生,用土法煉鋼的方式不斷研究,打造出低成本的混合式燃料火箭,連美國太空總署 NASA都佩服不已。

    現在他們組成ARRC前瞻火箭中心,自籌1600萬的研發費用,經費常困窘到老師們開玩笑說要帶著學生去搶銀行,不過他們的堅持和努力,也吸引不少貴人相助,現在他們瞄準微衛星商機,要實現讓台灣本土火箭飛上太空經濟市場的夢想。
    第444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鄭凱文

     

    HD x 220
  • AdminAdmin | 2017-03-27
    關鍵字:
    在浩瀚蒼穹探索
    台大物理系教授吳俊輝,雖然頂著知名科學家霍金教授門生的光環,但他不是刻板的學者,而是對生命和宇宙奧祕充滿好奇和熱情的生活家。就像他國中時為了想知道月球上有沒有嫦娥,決定用水管自製望遠鏡觀察月亮,現在他還經常跟很多人分享自製望遠鏡的方法,也啟發許多民眾對星空的興趣。

    對他來說,夢想、好奇與熱情,賦予他往前走的動力,現在就來看他是如何堅持夢想、分享夢想,告訴大家在物質世界裡,人類微不足道,只要放下在物質世界遭受的挫折,每個人的精神世界都可以跟宇宙一樣大、甚至比它更大。
    第444集
    文字:
    劉伯姬 / 攝影:賴勳毅

     

    HD x 177
  • AdminAdmin | 2017-03-27
    關鍵字:
    恐懼的總和-自由的代價
    恐懼的總和系列報導最後一集,我們要帶您到奧地利和斯洛伐克,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難民潮的挑戰。歐洲經歷過幾次難民潮,特別是1950及60年代,匈牙利十月革命及布拉格之春時,都有大量難民前往奧地利尋求庇護,也讓奧地利安置難民經驗豐富。

    然而這次敘利亞的百萬難民潮,卻因為歐盟的政策分歧,讓奧地利訂下收容難民上限,甚至派軍隊駐守邊界,徹底挑戰無國界的申根公約。而東歐各國如斯洛伐克反難民立場堅定,又即將在七月輪值歐盟主席國,未來歐盟難民政策前途未卜。
    第444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HD x 222
  • AdminAdmin | 2017-03-27
    關鍵字:
    防震密碼
    最近全球強震不斷,鄰近的日本熊本發生7.3強震,南美厄瓜多、緬甸和阿富汗都發生了七級以上的強震,地質學家指出,環太平洋地震帶已經進入了活躍期。日本幾天內連續兩次強震,造成嚴重災情。但專家們指出,日本為了防震發展出的精密地震預警系統,嚴格的建築法規,其實已經大大減緩地震的傷亡。而台灣呢?根據國家地震研究中心估算,台北只要發生了6.2級以上的地震,將有1850棟的房子會倒塌。

    內政部統計,全台超過三十年以上的老屋,有370萬戶,它們的耐震係數都不足。為確保民眾住的安全,營建署決議對民國88年底前興建的住宅,給予健檢補助。未來政府要如何輔導耐震力不足的住宅進行補強或拆除重建,是520即將上任的新政府所要做好防震減災的重要課題。
    第443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255
  • AdminAdmin | 2017-03-27
    關鍵字:
    恐懼的總和-流浪者之歌
    這些跋涉千萬里,遠離家園的難民們,怎麼在人生地不熟的異鄉展開新生活?無論年紀大小,他們都必須從學習新語言和適應不同宗教、文化的生活方式開始,試著融入新的社會,等於整個人生重新開始。

    而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政府的資源,大量NGO組織及志工的陪伴和投入,則是減緩難民潮壓力的重要黏著劑。
    第443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HD x 239
  • AdminAdmin | 2017-03-27
    關鍵字:
    長照七老八十奧地利
    台灣醫護人力不足,資源也吃緊。但卻得面對少子化及人口老化的事實,未來政府希望民眾能夠在地老化,但相對的也需要更多的長期照顧人力。

    這些目標要怎樣達成?不僅是台灣的挑戰也是許多人口老化國家的挑戰。

    奧地利是歐盟醫療和長照品質評價相當高的國家。和其他國家有些不同的是,奧地利採取現金給付,同時搭配更人性的家庭醫師和外籍看護制度,這正是台灣在摸索改善的方向之一。

    本週節目將帶您到奧地利,了解他們如何確保老人得到較好的社區與居家照顧。
    第443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HD x 296
  • AdminAdmin | 2017-03-27
    關鍵字:
    救災創與傷
    在南台震後60天的特別報導中,我們為大家還原了救災的困難和挑戰,今天這些第一線的救災人員他們真心告白,其實這些災難對他們而言也是難以承受之痛,救災當下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讓這些醫護與救災人員沒有太多時間擔心自己。

    但他們和災民一樣,在第一時間承受強烈的心理衝擊,災難過後,他們的身心安頓值得我們關注,接下來的報導我們要帶您和醫護及救災人員經歷這些救災時刻,也請大家心理上準備,凝視這真實的痛苦。
    第442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HD x 254
  • AdminAdmin | 2017-03-27
    關鍵字:
    恐懼的總和-難民的抉擇
    歐盟和土耳其的難民遣返協議生效了,許多在希臘邊境的敘利亞難民被遣返回土耳其,難民群起抗議,聯合國難民署也譴責歐盟和土耳其的協議程序不成熟,不過在此之前,別忘了已經有上百萬的難民進入歐洲,特別幾乎都集中在德國,這是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最大的人口移動。

    如果有選擇,沒有人想成為難民,敘利亞的民眾逃離戰火,千里跋涉來到歐洲,然而宗教文化的差異及大量難民所帶來的政治、經濟效應,卻也對德國帶來極大的衝擊,來看看難民的抉擇所帶來的挑戰。
    第442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HD x 252
  • AdminAdmin | 2017-03-27
    關鍵字:
    誰關了小燈泡
    台北市內湖四歲女童小燈泡在媽媽面前遭隨機殺害的事件,震驚了台灣,失去孩子的痛所有人都感同身受。這是台灣七年來,第十起隨機殺人案件。專家歸納嫌犯的特質,幾乎都是社會挫敗的底層人口、仇視社會,引發殺機。

    而警政署更統計出近十年來,刑案犯罪率遞減的情況下,隨機殺人的犯罪率卻更高,也更頻繁。恐懼和悲痛之餘,我們必須反思的是,台灣社會結構M型化之後,越來越明顯的社會落差,和隨機殺人這種犯罪型態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的惡性循環?
    第442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張智龍

     

    HD x 229
  • AdminAdmin | 2017-03-27
    關鍵字:
    移人的夢田
    這群平均年齡接近三十歲的編輯團隊,之所以不願意放棄,是有感於台灣還有40萬的新住民,跟60萬的東南亞移工,尚未獲得真正的平權與尊重。而所謂「移人」是指「移動的人」,代表移工、新移民族群。英文名字叫「Migrants’Park」,也就是移人的園地。

    為了減少營運成本,團隊暫時不支薪,也沒有固定的工作室,要延續他們的夢想,還得靠接案子來維持開銷。不過也就在《移人》創刊兩個月後,世新大學傳播學院嘗試轉型為社會企業的新《四方報》,也如期上線。但是為何新住民、移工,還是獨鐘《移人》呢?請看以下的報導。
    第462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HD x 333
  • AdminAdmin | 2017-03-27
    關鍵字:
    發明之島
    台灣在世界發明展中,一直有亮眼的表現。台灣代表團在今年日內瓦國際發明獎中,拿下5金20銀8銅以及7面特別獎。獲獎率在32個國家中,排名第一。台灣代表團,幾乎年年拿下全世界最多的金牌。光是2010到2011年這一年,台灣代表團戰果輝煌,橫掃瑞士日內瓦、美國匹茲堡、德國紐倫堡、韓國首爾等世界六大發明獎,獲獎數都是全球第一。

    這些代表團多半由學校組成,將校園的知識加以運用,大大發揮了知識經濟的價值。不過得獎之後,這些獲得大賞的發明卻無法變成商品,創造附加價值,甚至沒有專利申請的人才,一個個年輕人的創意,只淪為出國比賽拿金牌,如煙火般短暫,相當可惜
    第456集
    文字:
    王惠敏 / 攝影:黃政淵

     

    HD x 256
  • AdminAdmin | 2017-03-27
    關鍵字:
    穆斯林爸爸
    台灣的穆斯林移工已經超過十萬人,他們獨特的文化及信仰,總被外界批上一層神祕面紗,再加上最近全球恐怖攻擊不斷,穆斯林更要承受不少的誤解和刻板印象。

    在台灣的穆斯林大部分是來自印尼的移工和新住民,他們在台灣許多生活及工作上的問題,都仰賴一位他們暱稱為「爸爸」的馬良棣協助解決,來看這位穆斯林爸爸如何協助在異鄉的穆斯林們度過許多困境。
    第456集
    文字:
    其他 / 攝影:其他

     

    HD x 333
  • AdminAdmin | 2017-03-27
    關鍵字:
    再見四方報
    國內唯一用東南亞新住民、移工熟悉的語言發聲的四方報,在四月底、五月初全面停刊。 新住民,移工、外勞,在台灣已經二十多年,過去幾乎沒有什麼發言權,一直到2006年,已故的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成露茜,率先捐五十萬元,找來剛從越南學四個月語言的張正,還有廖雲章、邱德貞,在大家不支薪的情況下,讓四方報從零到有。

    這十年來,四方報也從越南文、泰文一路增加到有印尼、菲律賓、柬埔寨到緬甸文,六種語言,發行最久的越文版,還曾經被視為是紙上的「FACEBOOK」,四方報陪伴這些在台灣各個角落的異鄉人及新住民,成為他們重要的精神糧食。

    但是四方報這兩年,一直面臨最現實與殘酷的經費問題,在幾項補助結束之後,社方宣布四方報停刊,朝社會企業公司法人的型態規劃,四方報會就此消失嗎?一起來看四方報的停刊號及轉型後的未來。
    第445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HD x 340
  • AdminAdmin | 2017-03-23
    關鍵字:
    工地裡不能說的祕密
    今年2月6號小年夜的南台大地震至今兩個月了,地震在瞬間就摧毀家園,但重建卻是條漫漫長路,獨立特派員一直持續關心守候。

    在今天的南台震後六十天特別報導中,我們要走進工地,檢討施工品質和審視建築法規;我們陪伴生還者,一起面對心靈與家園的重建之路;我們更要還原救災現場,公開搜救不為人知的困難與挑戰。

    首先要來看的是維冠大樓倒塌,震出了很多建築結構設計與工地施工的問題,獨立特派員記者張筱瑩和周明文後來跟著結構技師一一去看了很多在地震受損嚴重的房子,發現大部分建築在鋼筋綁紮以及混凝土的作業上都有問題,究竟為什麼會這個樣子,原因出在台灣的建築管理流於形式,造成私有住宅興建時幾乎處在沒有人管的狀況,整個工程品質全都仰賴建商與建築師的良心,工地裡更充斥著不能說的祕密。
    第441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210
  • 最前
  • 63
  • 64
  • 65
  • 66
  • 67
  • 上一頁
  • 下一頁
  • 最後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567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