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19-10-30
    關鍵字:
    腎病王國的美麗與哀愁
    台灣洗腎人口在今年創新高,位居全球之冠。根據健保署公布的醫療費用支出統計,107年國人洗腎人口已增加到9萬人,洗腎患者一年花掉健保513億元,位居健保支出第一位。

    醫師表示,人口老化,以及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控制不佳,是造成洗腎主因。不過良好的健保、醫療制度提升了洗腎病人的存活率,讓台灣和日本一樣成為全球洗腎人口最多的前兩名。

    台灣完善的醫療制度,加上編列的洗腎預算如此寬裕,似乎是洗腎病人的福音。但其實不然,台灣仍有一些地區因為種種原因,讓腎病患者得為了活下去,每天努力地奔波著。

    這次獨立特派員記錄兩個台灣偏遠的地區:北台灣最遙遠的後山之一復興區,和離島澎湖。來體會當地的腎病患者,每天是如何歷經千辛萬苦才能到達透析中心來洗腎。
    第620集
    文字:
    鄭青青 / 攝影:謝孟甫

     

    HD x 251
  • AdminAdmin | 2019-10-30
    關鍵字:
    致民主:我的街頭歲月
    台灣民主化過程,有不少第一線的紀錄者,但很少人像「小邱」邱萬興這樣,從黨外時期,就有全方位的參與記錄。

    小邱,一個喜歡用相機記錄故事的人,他說影像就是一個時代的記憶。邱萬興開始拿起相機記錄時,正是台灣街頭運動最狂飆的年代。從參與黨外雜誌到突破黨禁、二二八平反運動、五二○農運、野百合學運、國會全面改選、廢除刑法一百條、黑名單抗爭、總統直選、救援雛妓、反核等社會運動,幾乎無役不與。

    除了用鏡頭留下歷史,小邱也拿出學生時代的各種看家本領,在好幾個重大運動議題,所有需要的布條、傳單、道具等等,樣樣自己來。

    因為參與反對運動,早期邱萬興曾經被情治單位電話騷擾,也常常搬家躲避跟監,但是這些動作與困擾,無法讓他卻步。當年野百合運動時,他帶著兩歲的女兒一起參加,如今女兒已經為人母了,而他還在第一線記錄。
    第620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HD x 275
  • AdminAdmin | 2019-10-30
    關鍵字:
    在台灣遇見人類學家
    把台灣稱為第二家鄉的猶安娜‧高葛蘭,從1977年來到台灣後,決定研究台東卑南族的南王部落。他獲得族人的信任,記錄下原本嚴禁女性參加的大獵祭。出版第一部卑南語-法語字典,留下許多珍貴的研究素材。

    而另一位維洛尼卡‧雅諾則從1970年代開始研究蘭嶼達悟族文化,至今長達近半世紀。他保存許多達悟族語的錄音,累積許多來自蘭嶼原住民第一手的海洋文化、口傳文學及歌謠資料,彌足珍貴。

    這兩位法國的人類學家幾乎把他們一生寶貴的青春都奉獻給台灣的原鄉文化,相當動人。
    第620集
    文字:
    其他 / 攝影:羅盛達

     

    HD x 332
  • AdminAdmin | 2019-10-23
    關鍵字:
    青銀共事練習曲
    有部電影《高年級實習生》,描繪了退休的銀髮族和年輕的女主管在職場上互相交流,彼此扶持的故事,現在這樣的情節在台灣職場也會越來越常見。

    今年7月,行政院宣布通過「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草案,希望提高台灣中高齡者的勞動參與率。草案通過後,「青銀共事」成為各地職訓或就業服務單位的主推項目。

    其實,五年前勞動部就成立了「銀髮人才資源中心」,以媒合55歲以上民眾就業為主要任務。五年下來,中心有哪些成效?而在廠商眼中,中高齡者有哪些職場競爭優勢呢?一起看看「青銀共事」的職場,有沒有實現的可能。
    第619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黃政淵

     

    HD x 384
  • AdminAdmin | 2019-10-23
    關鍵字:
    文蛤的難題
    只要經常買菜的人都會發覺,現在市場上的文蛤一年比一年貴,尤其今年8-9月的零售價,文蛤每台斤140元,比起五年前一斤只要60-70元,足足貴了一倍。

    104年開始,文蛤面臨大量減產的問題,因為受到氣候因素及病菌感染等因素,產量一年比一年減少。今年更慘,現在連文蛤苗都出了問題,文蛤苗的育成率不好,很多漁民根本買不到。這幾年文蛤越來越難養,大家的平均收成只剩4-5成,連成本都不夠,養殖戶叫苦連天。
    第619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245
  • AdminAdmin | 2019-10-23
    關鍵字:
    做公益不悲情
    做公益,一定要用悲情號召嗎?常見到身心障礙的朋友在路上賣口香糖、面紙、抹布、原子筆,民眾想要發揮愛心、但自己又不見得需要,每每遇到街賣,只好移開眼神默默快速走開,陷入兩難的心情。

    其實,身心障礙者的處境特殊,但純真的心靈、專注的特質,往往有獨特力量。透過伯樂的眼光,將他們的獨特串連到不同的模式中,以創新的方式來做公益。

    身心障礙者與機構單位,不僅能看見自己獨特的創造力,民眾從事公益活動,也有更多實用與趣味的可能性。
    第619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許中熹

     

    HD x 214
  • AdminAdmin | 2019-10-16
    關鍵字:
    預立醫療兩相安
    人的一生為求學、就業、成家做許多的準備,但是對於人生最後的那段路,卻很少好好做準備。108年上路的病人自主權利法,讓民眾有機會在意識清楚的時候,預立醫療決定。

    不過要簽署這項內容,必須先和三人以上的醫療團隊進行諮商,時間約半小時到一個小時,對醫院來說人力成本過高。

    目前全台灣有80多家醫院,可接受預約諮商。實施九個月以來,全台簽署大約7000多份,被認為成效不佳。這麼重要的事情,有必要在社會上大力推廣。不過生死大事,也需要更完善的諮商,才能落實病主法的精神。
    第618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

     

    HD x 278
  • AdminAdmin | 2019-10-16
    關鍵字:
    社工‧拳擊‧夢
    位於新北市的隆恩埔國宅,是一個原住民國宅,十多年前成立時,有一批社工進駐。除了傳統的生活協助、課輔、共餐等服務之外,因為看到社區內青少年打架、破壞公物等偏差行為,這群社工還成立了一支拳擊隊,透過拳擊教孩子如何不打架。十年來這支拳擊隊拿下許多獎項,也讓許多衝突少年找回自信與肯定。

    不過去年組織調整,隆恩埔駐點被裁撤,四名駐點社工同時失業。面對失業,這群社工沒有像一般人一樣趕快另找工作。如同他們教孩子「堅持」、「面對」的拳擊精神,他們想辦法留在社區,繼續工作。來看看這群社工、他們的拳擊隊,以及他們的夢。
    第618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黃政淵

     

    HD x 354
  • AdminAdmin | 2019-10-16
    關鍵字:
    家是最好的病房
    台北都蘭診所由醫師、護理長跟具有長照背景的專業人士一起組成,目的是為了發展出台灣在宅醫療的原形。

    台北都蘭診所的所長張凱評曾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與一般診所投入在宅醫療,累積許多個案需求的照護經驗。透過這些實務累積知道:要做好在宅醫療,醫療、長照及社區其他資源的連結,必須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目前台北都蘭照顧個案中,有癌症患者,另外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屬於中風失能者,也包括罕見疾病患者,老人、年輕人、小孩各年齡層都有。診所還提供「在宅諮商」與「預立醫療諮商」。

    由於台灣高齡化速度非常快,日本目前有所謂的在宅全時段管理費,台灣則是相關制度與給付尚未完備。為了儘早運作出都會型在宅醫療的模式,台北都蘭診所將成為全時段支援在宅個案的診所,專心發展在宅醫療。
    第618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HD x 326
  • AdminAdmin | 2019-10-09
    關鍵字:
    陸客來去自由行
    台灣這塊寶島,有好山好水又有好吃的美食,向來受到國際觀光客的歡迎。交通部觀光局統計,2019年1-7月來台旅客總計696.6萬人次,比去年同期,成長了12.8%;其中來客數最多的,正是陸客,比去年同期多了46萬餘人,成長率達近30%。

    不過8月,中國突然宣布,暫停核發47省市居民來台自由行簽證,並大砍團客配額,無疑對台灣的觀光產業,投下一枚震撼彈。

    這突如其來的變化,台灣的政府跟業者該如何因應?推動3年的新南向政策,是否有機會補足這個經濟缺口呢?
    第617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鄭凱文

     

    HD x 315
  • AdminAdmin | 2019-10-09
    關鍵字:
    如果我有一艘船
    台灣四面環海,漁村生活一度興盛,不過討海的日子辛苦又有風險,越來越少年輕人願意投入。

    我們要帶您來看兩位年輕的漁民,彰化鹿港的林仕軒和雲林口湖的許秦源,他們分別在退伍和畢業後回到故鄉從事捕魚工作。懷抱著夢想打造自己的船隻,對海洋充滿憧憬,也希望傳承前輩的討海智慧。他們回鄉投入漁業,需要經歷什麼樣的磨練,又是如何看待這個產業?

    同時我們也將深入年輕漁民的家庭生活,看到他們工作背後的情感牽絆。透過兩位年輕漁民的工作及生活,呈現討海人生的趣味與辛酸,也讓大家更認識漁村文化與漁民生活的日常。
    第617集
    文字:
    其他 / 攝影:其他

     

    HD x 244
  • AdminAdmin | 2019-10-02
    關鍵字:
    文化景觀的難題
    在有形文化資產中,有一個非常特別的項目「文化景觀」,指的是人長期與自然或環境互動,而形成具有特殊意義的樣貌,其中人類的活動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今年新北市將轄內已經有130多年歷史的新店渡列為文化景觀,登錄理由主要為,新店渡是目前全台僅剩的人力擺渡,對台灣渡口及擺渡文化有相當重要意義。不過唯一的擺渡人卻傳出打算退休的消息,讓這樣文化景觀面臨可能缺少人文要素的困境。

    我們將從新店渡以及另一個文化景觀「蟾蜍山」來看看,這項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的特殊文化資產,在保存上有哪些挑戰,又該如何克服?
    第616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黃政淵

     

    HD x 338
  • AdminAdmin | 2019-10-02
    關鍵字:
    白色恐怖下的香港之路
    香港反送中運動持續進行,香港網友發起的929反極權大遊行,全世界包含台灣在內有24國,65個城市響應。

    而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的外交委員會更在9月25日口頭表決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這項法案預期在十月進行投票,由總統川普簽字後生效。這個法案將能授權美國總統,對侵害香港人權、民主與自治的中共及港府官員施以制裁,包括凍結他們在美的資產,以及禁止入境美國等。

    反送中抗爭持續到現在,香港人已經進一步發展為積極尋求外國政府的支持,因為目前香港正在面臨白色恐怖的壓迫。民眾參加遊行集會隨時都有可能被拍照,影像被監控傳到中國,甚至有些公司鼓勵員工舉報彼此對相關政治的發言,很多人現在通訊和談話都得非常小心。香港過去引以為傲,創造自由經濟環境的民主自由與獨立性正受到嚴重挑戰。
    第616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348
  • AdminAdmin | 2019-09-25
    關鍵字:
    老礦工的願望
    北台灣的基隆、新北市一帶,是早期煤礦的產地。民國七十幾年,陸續發生重大災變,造成礦工死亡,政府全面停止煤礦的開採。如今這些煤鄉,像是平溪、猴硐,都成了觀光區。昔日的運煤車,也成了遊客體驗礦坑的小火車。但是礦工們的故事,卻越來越少人知道。

    礦工在能源危機的年代,撐起了台灣經濟的一片天。但是惡劣的工作環境,和無數人的犧牲,卻隨著礦坑的關閉,也跟著塵封。在猴硐地區,幾位老礦工用他們的老人年金,合力打造自己的文史館,親自擔任解說員,訴說那段黑金歲月,也期盼相關單位能延續這份文化和歷史。
    第615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

     

    HD x 289
  • AdminAdmin | 2019-09-25
    關鍵字:
    撤回之後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宣布撤回逃犯條例草案後,香港反送中運動是否產生任何化學變化呢?

    受到英國殖民統治影響,香港人一向十分重視法治,過去即使進行抗爭也非常反對暴力。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是過去香港人集會遊行、示威抗議時所秉持的原則。

    不過這次反送中運動卻使他們已經無法再信任政府,當示威民眾覺得退無可退,抗爭行動也越來越激烈。即使現在特首林鄭月娥已經宣布撤回逃犯條例草案,但每週末還是有許多抗爭衝突活動。

    政治不穩定,進而影響商業環境與活力,目前已有資金逐漸撤離香港。加上不少香港人對日後香港是否還能保有獨立性失去信心,越來越多人開始思考想轉往其它地方發展。面對香港未來種種不確定因素,也令香港人內心有很大的矛盾與糾結。
    第615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303
  • 最前
  • 36
  • 37
  • 38
  • 39
  • 40
  • 上一頁
  • 下一頁
  • 最後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614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