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20-09-09
    關鍵字:
    移工的中文旅程
    台灣的外籍移工人數逐年攀升,到今年6月已經高達70萬3517人,比3年前還增加了5萬人,顯示他們對台灣勞動市場的重要性。他們在這裡最長可以工作到十四年,存了一筆錢回到母國之後,卻可能已經與當地社會脫節,想找工作,也只能再度重回勞力市場。

    台灣有一群年輕人組成的非營利組織,提供實體課程,以及免費的線上學習,讓移工學習中文,還鼓勵他們參加華語文認證考試。除了讓移工能透過語言更快融入本地生活,更希望他們帶著中文能力和證照回到母國,增加工作技能。
    第663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鄭凱文

     

    HD x 459
  • AdminAdmin | 2020-09-02
    關鍵字:
    雜糧國家隊成軍
    台灣過去生產的五穀雜糧,種類非常多,不過在全球貿易快速發展,還有台灣生產成本高,導致我們的雜糧自給率只剩下6%。台灣每年進口雜糧數量約800萬公噸,幾乎全數仰賴進口。

    為了提高國產雜糧自給率,農委會從105年起,推動大糧倉計畫,積極輔導農民改種「黃小玉」,也就是黃豆、小麥及玉米。

    現在面對武漢肺炎疫情隨時可能的糧食危機,如何超前部署成為不可忽視的挑戰。農委會集結農民團體、食品加工廠以及通路業者組成國家雜糧代表隊,力拚台灣雜糧自給率。
    第662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334
  • AdminAdmin | 2020-09-02
    關鍵字:
    廢太陽光電板何去何從
    蔡英文政府從2016年執政後,力推再生能源政策。2019年整體發電量中,再生能源發電量占6%,其中,太陽能發電占再生能源發電量超過26%,僅次於水力發電,成長顯著。

    但是政府預估在2035年開始,每年將產生超過10萬公噸的廢棄光電板,廢棄數量相當龐大。廢棄光電板的回收處理必須打掉太陽能板鋁框、剪掉金屬導線,剩下的塑膠背板和大面積的玻璃再送進粉碎機粉碎。而台灣有能力或是願意處理這些廢棄光電板的廠商卻不多,該怎麼妥善處理呢?
    第662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李金龍

     

    HD x 326
  • AdminAdmin | 2020-09-02
    關鍵字:
    卡關的新冠世代
    武漢肺炎襲擊,全球確診人數不斷創新高,台灣無薪假人數也已衝破三萬名,勞工市場的就業機會也因此大幅縮減。根據人力銀行調查,今年3月到7月,全職工作職缺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6萬個,其中,社會新鮮人的職缺,也一共少了14萬個。

    在經濟烏雲籠罩下,這一代的青年,面臨找不到工作,或找到的工作被取消的困境。尤其是應屆的大專院校畢業生,連出國留學都困難重重,這些族群被稱為「新冠世代」。他們有什麼樣的心聲?下一步,又有何打算呢?
    第662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HD x 429
  • AdminAdmin | 2020-08-26
    關鍵字:
    租金補貼的難題
    政府從2007年開始實施租金補貼政策,依地方每個月補貼三千到五千元不等。今年八月起,內政部擴大租金補貼對象,名額從原本的六萬戶倍增到十二萬戶,要讓更多的年輕單身租屋族,可以申請租金補貼。

    看似嘉惠民眾的政策,卻對弱勢族群很不公平,最根本的問題,是許多房東不願意暴露租屋事實,房客一提到要申請補助,就可能面臨漲房租、甚至被趕走的命運。

    而根據所得及家戶成員分級的可負擔基準,也沒有依法上路,使得月入一兩萬的低收入戶、跟月入三四萬的上班族,都只能申請齊頭式平等的租金補貼。到底這個新政策可能帶來哪些問題?
    第661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79
  • AdminAdmin | 2020-08-26
    關鍵字:
    看見蛻變的眉溪
    南投仁愛鄉的眉溪部落,早期這裡曾經有一百多種蝴蝶,是台灣三大蝴蝶谷之一。不過後來棲地受到人為開發破壞,蝴蝶變得越來越少,為了找回以前美好的生態環境,地方的人努力復育,不只蝴蝶,很多原有豐富的生態都回來了。

    眉溪以自然資源結合原民文化,成了深度旅遊的熱門景點,但是部落發展觀光,雖然帶動地方經濟,卻也為環境造成壓力。經過重新思考,他們現在決定放慢觀光腳步,轉而在清境農場開了一家原住民餐廳,由一群賽德克族的返鄉青年共同創業經營。他們想做些什麼呢?
    第661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319
  • AdminAdmin | 2020-08-26
    關鍵字:
    銀髮人的地方再生
    107年12月,國發會借鏡日本經驗,啟動台灣版的地方創生戰略,將108年定為台灣的地方創生元年。同時列出台灣134個有滅村危機的鄉鎮區優先推動地方創生,其中高雄市的旗山區就是其中之一。

    這幾年積極進行社區營造的旗山區,在人口老化及外移的難題下,決定先從地方再生做起,而執行的主力就是地方上的長輩。他們努力創造服務與商品,希望為地方帶來亮點,一起和獨立特派員來看看他們做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
    第661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許中熹

     

    HD x 323
  • AdminAdmin | 2020-08-19
    關鍵字:
    停止獵殺海洋
    在澎湖海域底下,有大量的幽靈漁網。這些漁網本來是捕撈漁獲的工具,因為氣候、海底地形或者人為等原因,最後沉入海底,覆蓋在海床上,造成許多海洋生物死亡,因此也被稱為索命鬼網。

    近年,漁業署跟澎湖縣農漁局開始清除海底覆網的工作。同時,為了讓海洋能有生養喘息的空間,訂立了限期禁捕等管理措施,但卻引起漁民反彈,擔憂生計不保。人類經濟活動和海洋保育間的拉扯,難以平衡。
    第660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李金龍

     

    HD x 317
  • AdminAdmin | 2020-08-19
    關鍵字:
    國安法下的香港
    中國強行實施港版國安法,適用管制範圍涵蓋全球,不但被視為一國兩制的終結,也引起世界各國譴責。

    7月1日起香港民眾持續上街抗議,不過港府也開始援引港版國安法逮補相關人士,尤其在8月10日逮捕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等七人,震驚各界。香港獨立導演記錄港版國安法實施後,對香港民眾所產生的衝擊與改變,一起來看看。
    第660集
    文字:
    其他 / 攝影:其他

     

    HD x 268
  • AdminAdmin | 2020-08-12
    關鍵字:
    振興幾倍券
    自從武漢肺炎重創全球的經濟,台灣也無法倖免,在疫情嚴峻的上半年,大家出門意願減少,造成消費市場的萎縮。在六月疫情緩和解封之後,七月中,政府開始發放振興三倍券,預估要創造一千億元的消費效益,挽救經濟。但政府的這個美意,將會造成民眾的哪些疑慮?預估的經濟效益,真的能夠達標嗎?
    第659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HD x 344
  • AdminAdmin | 2020-08-12
    關鍵字:
    新冠病毒抗體密碼
    武漢肺炎全球流行以來,目前已經超過2000萬人確診,70多萬人死亡,而台灣從4月12日最後一例本土病例確診後,四個月來,除了境外移入,沒有再新增本土案例,台灣真的就從此沒有本土病例了嗎?

    過去一兩個禮拜以來,陸續出現疑似武漢肺炎的的隱形感染者,感染源又從何而來?到底社區存在多少無症狀感染者?以及確診者身上的抗體有沒有保護作用,會不會消失?都有待更多追蹤與科學證據提出解答。

    為了釐清這些問題,台大公衛學院與彰化衛生局、彰化基督教醫院、中研院合作的新冠病毒血清抗體檢測,是國內第一個大規模血清抗體調查計畫。設定的調查對象是五大高風險族群,包括十幾位確診者。由台大公衛學院提供抗體檢測試劑,彰化衛生局找出受試對象抽血,透過有系統的血清檢驗,可以反映疫情的樣貌。

    獨立特派員從六月中第一場抽血檢測,就開始記錄,目前已完成大約三、四千人,初步檢驗發現有1~2%受試者,呈現陽性反應。在五大類族群中,有四類族群都有人驗出抗體陽性反應,證實的確有些非典型或無症狀感染者漏接的案例存在。

    但是對於初步報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未來研究結果出爐再做參考,並強調「中央追求是風險可控,社區裡有潛在的無症狀個案是可以預期」,跟公衛學界看法,各有見解與堅持。
    第659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HD x 292
  • AdminAdmin | 2020-08-12
    關鍵字:
    兼任教師的困境
    近二十年來,全台大學兼任教師急速成長,目前已經有四萬多人,公私立大學的兼任教師人數占了教師人數五成以上。名為「兼任」其實已經是主要教學人力。兼任教師戰戰兢兢地工作、不停找機會、希望有機會轉為專任。

    但高教崩壞、招生不足、經費受限,兼任教師所期待的「專任教師」員額很難增加,各校大多以兼任之名、行專任之實。

    沒有被教師法、勞基法納入的兼任教師,薪水是以鐘點費計算,也沒有其他的教學資源挹注,兼任教師與專任教師都是以自己的專業奉獻教學工作,但卻同工不同酬。工作權、在校園內的權益都矮人一截、欠缺保障。兼任教師的處境尷尬,工會從2012年起開始陳情,到現在都沒有得到教育部及勞動部的重視。
    第659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許中熹

     

    HD x 287
  • AdminAdmin | 2020-08-05
    關鍵字:
    再見,李登輝
    一生致力推動台灣民主化、本土化,確立台灣主體地位的前總統李登輝先生,人生謝幕,享耆壽98歲。

    1923年李登輝出生在三芝鄉小農家庭,歷經日本殖民、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時期。之後從一位傑出的農經學者踏入政壇,一路從農復會、政務委員、台北市長、省主席做到副總統職務,三年八個月擔任副總統期間,讓他獲得了解國政的機會,有助於日後他兩任總統任內的施政與改革。十二年六次修憲,台灣走過寧靜的革命,告別威權。

    被稱為民主先生的李登輝前總統,是台灣第一位民選總統,他推動的務實外交、促成兩次辜汪會談、提出兩國論、戒急用忍、南向政策都深深影響著台灣的發展。

    他也是第一位接受國史館進行口述歷史訪談的卸任元首。獨立特派員的報導中,有關李前總統訪談部分,就是取自國史館的訪問紀錄。一起來見證李登輝前總統在變動年代中,所留下的足跡及影響。
    第658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HD x 264
  • AdminAdmin | 2020-08-05
    關鍵字:
    南鐵‧那一夜
    七月,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針對僅剩的五戶拒拆戶執行強拆,其中7月21日預計拆除北區黃家兩戶。這戶黃姓屋主以黃春香為代表,一直到拆除的前幾天,他都還帶領著家人北上開記者會陳情表達不願拆遷的意願。

    然而在拆除前的兩個小時,他簽下了自願拆除同意書。在許多迫遷案中,對於抗爭者最後簽下同意書,外界常會以「還不是想要更好的條件」來解讀,然而卻很少能看見抗爭者的壓力,一起來看看拆遷戶黃春香如何從不同意到同意的過程。
    第658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401
  • AdminAdmin | 2020-08-05
    關鍵字:
    超人媽媽
    台灣人口負成長時代即將到來,依照內政部統計資料推算,2020年台灣可能步入「生不如死」的元年,也就是全國出生率可能低於死亡率。在生育率統計部分,三十歲以上才第一次當媽媽的人數大幅增加,顯示婚育年齡往後遞延。同時,近十年生育一到兩胎的比率高達九成。

    這一集獨立特派員要介紹的兩位媽媽,反而是反其道而行,一位生了三個,先生在老三出生第十天逝世。另一位是五寶媽媽,兩個人不僅扮演好媽媽的角色,也兼顧到了自己的事業,她們如何變成別人眼中的超人媽媽,祕訣是什麼?來看看看她們現身說法。
    第658集
    文字:
    林佳慧 / 攝影:鄭凱文

     

    HD x 236
  • AdminAdmin | 2020-07-29
    關鍵字:
    教室可以不一樣
    108課綱上路,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但目前台灣的教育方式,還是以課本和考試為主,學習能不能有不一樣的思維和方式呢?

    教改先驅國芬蘭,採用的主題式教學,是老師們試著運用同一個主題,串連起各個學科來做教學。舉例來說,「昆蟲」這個主題,可串連自然、音樂和生物等課程,讓孩子們可以在課程的不同環節裡,發掘自己的亮點和興趣。這樣的主題式教學方式,在2016年引進台灣之後,也形成浪潮。獨立特派員實際到彰化的彰泰國中跟梧鳳國小探訪,看看他們怎麼做。
    第657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HD x 314
  • 最前
  • 31
  • 32
  • 33
  • 34
  • 35
  • 上一頁
  • 下一頁
  • 最後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61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