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李婕綾
文字記者
報導
李婕綾
454
司法人權
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
系列報導:台灣歷年法規倡議與修法進度追蹤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0-09-16
素人‧審判席
在許多國外電影或是影片中,我們常看到陪審團或是陪審員的橋段內容,國民參與審判的制度,通常是為了讓民眾更了解司法運作以及提升對司法的信心。
台灣在今年七月通過了國民法官法,未來年滿23歲的國民都將有機會被抽選當國民法官參與刑事審判。獨立特派員要透過模擬法庭,帶您一起了解,國民法官如何產生?要怎麼當?而面對素人法官,檢察官與律師在辯護攻防上,又會有哪些挑戰?
第664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365
人物故事
文字:李婕綾
2020-08-26
銀髮人的地方再生
107年12月,國發會借鏡日本經驗,啟動台灣版的地方創生戰略,將108年定為台灣的地方創生元年。同時列出台灣134個有滅村危機的鄉鎮區優先推動地方創生,其中高雄市的旗山區就是其中之一。
這幾年積極進行社區營造的旗山區,在人口老化及外移的難題下,決定先從地方再生做起,而執行的主力就是地方上的長輩。他們努力創造服務與商品,希望為地方帶來亮點,一起和獨立特派員來看看他們做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
第661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許中熹
452
司法人權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0-08-05
南鐵‧那一夜
七月,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針對僅剩的五戶拒拆戶執行強拆,其中7月21日預計拆除北區黃家兩戶。這戶黃姓屋主以黃春香為代表,一直到拆除的前幾天,他都還帶領著家人北上開記者會陳情表達不願拆遷的意願。
然而在拆除前的兩個小時,他簽下了自願拆除同意書。在許多迫遷案中,對於抗爭者最後簽下同意書,外界常會以「還不是想要更好的條件」來解讀,然而卻很少能看見抗爭者的壓力,一起來看看拆遷戶黃春香如何從不同意到同意的過程。
第658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379
政治經濟
文字:李婕綾
2020-07-01
罷免‧之外
6月6日,高雄通過市長罷免案,寫下台灣地方自治史新頁。不過這件歷時一年多的罷免案落幕後,包括人際關係的緊繃以及延續的報復性罷免活動都依然餘波未平。
在市長罷免案落幕後,有研究單位針對高雄市民做了一份問卷調查,從調查結果,高雄的選民們透露了哪些在乎的事情?一起看看,在罷免之外,高雄人的心聲。在罷免過後,我們又可以有哪些思考和學習?
第653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鄭凱文
369
政治經濟
系列報導:台灣的抗疫之路
文字:李婕綾
2020-07-01
國旅‧旅行團的挑戰
端午連假,各風景區湧入大量觀光人潮,許多人戲稱這是疫情平緩後的報復性旅遊。而從7月1日開始,提供各種旅遊補助及優惠折扣的安心旅遊也正式上路。
雖然這段時間,各風景區確實感受到旅遊回溫,不過對旅遊業者來說,他們依然不敢掉以輕心。一起來關心,在國旅回溫之際,旅遊業還有哪些挑戰需要克服?
第653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許中熹
474
政治經濟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0-05-27
罷免這件事
選舉、罷免、創制、複決是憲法賦予人民的四項直接民權,對台灣民眾來說,相較於已經相當熟悉的選舉,另外三項民權的行使就比較陌生。
6月6日,高雄將舉行台灣第一次的直轄市長罷免投票,我們要透過這個罷免案,帶您一起了解現行罷免機制的設置,還有行使罷免權,可能遇上哪些實務上的問題。
第648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374
藝術
系列報導:台灣的抗疫之路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0-05-13
疫情‧藝情‧等待天明
武漢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除了觀光、餐飲等服務業受創嚴重,表演藝術產業也幾乎停擺。因為擔憂群聚問題,許多表演幾乎通通取消,業界說,這是比921甚至比SARS還嚴重的考驗。目前表演藝術產業的狀況如何?在這一波疫情衝擊下,他們又必須採取哪些自救措施?一起看看表演藝術界如何面對疫情的考驗。
第646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406
政治經濟
系列報導:台灣的抗疫之路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0-04-22
疫情下的就業危機
武漢肺炎對產業經濟的影響正逐漸擴大,許多公司正掀起無薪假風暴。上一回台灣曾經歷一次無薪假海嘯是在 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的時候,當時許多企業希望透過「無薪假」取代「資遣」,不過因為法令的不完備,引發相當多問題。
12年後,因為武漢肺炎疫情,台灣無薪假影響人數,已經以倍數增長的幅度突破1.5萬人大關,相關勞動部門都相當憂心,認為這是國內失業潮的預警。不過在這一次的無薪假風暴裡,資方出現哪些灰色的規避手段?勞方又有哪些權益可以主張?攸關勞工就業的產業結構可能有什麼變化?
第643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404
公共安全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0-04-08
監視幼兒園
在兩歲以下幼兒無法表達的基礎上,去年三月立法院通過兒少法修正,明定托嬰中心必須裝設監視錄影設備,希望防範兒虐以及釐清爭議事件。
不過對於幼兒園內裝設監視器的爭議,雖然不斷有修法的聲音,卻一直沒有定論。今年年初,立法院法制局發出一篇「幼兒園虐童事件問題研析」的報告,報告中提出,以修法來強制推動裝設監視錄影設備的具體建議。對於幼兒園裝設監視器,園所以及家長兩端,一直以來存在極大落差。
第641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393
醫療公衛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0-04-01
缺角的同婚
台灣在去年通過同性婚姻專法,在台灣的同性伴侶有法源可以合法登記結婚,專法通過以來,截至今年2月,已經有超過3400對同性伴侶登記結婚,不過卻有部分跨國的同性伴侶並沒有辦法合法登記,享有婚姻保障。現行法規為跨國同性伴侶造成哪些障礙?沒有辦法合法登記,跨國同性伴侶又會面臨哪些問題?
第640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388
人物故事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0-03-11
來去迺菜市
這幾年台灣吹起的青年返鄉風潮,為許多地方帶來產業振興效應,其中不乏相當具有創意的構想。在宜蘭有一位年輕人,透過從小在菜市場長大的經驗,返鄉後除了務農,還帶團參觀菜市場。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菜市場有什麼值得參觀?又該如何將導覽菜市場變成一門生意?一起看看在宜蘭的少年阿公怎麼做?
第637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240
司法人權
文字:李婕綾
攝影:黃政淵
2019-12-04
重返美麗島
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而在40年前的12月10日,台灣爆發了「美麗島事件」。整起美麗島事件並不單指當晚發生在高雄美麗島雜誌社所舉辦的人權大會現場,有幾個事件都互為影響。
我們要以一日遊的方式,帶您回到當年事件的現場,看看當年美麗島發生的原因及經過。導覽者也非常特別,他們是親身參與並見證事件發生的總統府祕書長陳菊及總統府資政姚嘉文。
他們帶大家重返當年的美麗島雜誌社、美麗島捷運站等事發現場,看這個四十年前的美麗島事件,對台灣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第624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黃政淵
443
政治經濟
文字:李婕綾
攝影:黃政淵
2019-10-23
青銀共事練習曲
有部電影《高年級實習生》,描繪了退休的銀髮族和年輕的女主管在職場上互相交流,彼此扶持的故事,現在這樣的情節在台灣職場也會越來越常見。
今年7月,行政院宣布通過「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草案,希望提高台灣中高齡者的勞動參與率。草案通過後,「青銀共事」成為各地職訓或就業服務單位的主推項目。
其實,五年前勞動部就成立了「銀髮人才資源中心」,以媒合55歲以上民眾就業為主要任務。五年下來,中心有哪些成效?而在廠商眼中,中高齡者有哪些職場競爭優勢呢?一起看看「青銀共事」的職場,有沒有實現的可能。
第619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黃政淵
384
土地環境
文字:李婕綾
攝影:黃政淵
2019-10-02
文化景觀的難題
在有形文化資產中,有一個非常特別的項目「文化景觀」,指的是人長期與自然或環境互動,而形成具有特殊意義的樣貌,其中人類的活動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今年新北市將轄內已經有130多年歷史的新店渡列為文化景觀,登錄理由主要為,新店渡是目前全台僅剩的人力擺渡,對台灣渡口及擺渡文化有相當重要意義。不過唯一的擺渡人卻傳出打算退休的消息,讓這樣文化景觀面臨可能缺少人文要素的困境。
我們將從新店渡以及另一個文化景觀「蟾蜍山」來看看,這項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的特殊文化資產,在保存上有哪些挑戰,又該如何克服?
第616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黃政淵
280
政治經濟
文字:李婕綾
攝影:黃政淵
2019-09-04
美味關係
您家的晚餐時間是如何度過的呢?在台灣經濟起飛的民國60、70年代,曾經有過「爸爸回家吃晚飯」的活動,呼籲忙於工作的爸爸們也要重視家庭生活與家人相處。
不過隨著雙薪家庭增加,許多家庭越來越難聚在家裡的餐桌上吃晚餐。面對逐漸擴大的外食現象,有一群人開始擔心台灣「家庭餐桌」的危機。於是他們媒合了退休或空巢期的媽媽和沒有時間做晚餐的雙薪家庭,讓退休或空巢期的媽媽做晚餐,外送給沒時間做菜的家庭吃。希望讓兩個世代的人可以透過料理互相幫助建立美味關係,也讓台灣媽媽們的家常味道得以延續。
第612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黃政淵
最前
4
5
6
7
8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