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文
-
20
-
2
-
2
-
92015-06-22台灣近幾年瘋文創,台北、台中、嘉義、花蓮、台南陸續把過去的酒廠、倉庫改造,成立五大文創園區,台南文創上週開園。這讓我們想起今年年初,被柯市府點名假文創的台北松菸,和市府簽下BOT案的富邦與承租的誠品,三方關係吵了好一陣子,現在看來好像已經偃兵熄鼓,但確實一把火照亮了文創的假象,究竟什麼是文創?有文藝氣息的包裝、創新的設計就是文創嗎?
回顧誠品25年,確實為台灣文創開出了一朵奇葩,2012年在香港開第一間海外分店,今年八月蘇州店也即將開幕,在台灣文創產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很多創作者都視它為指標,只要能進入誠品,代表受肯定,但是得付出相當代價,租金比一般高,還要有業績,誠品會抽成,一個月沒有十萬塊很難登堂入室。
再看看華山,也是政府委託給業者經營,但除了創意商店、特色餐廳,有多少真正被扶植的本地創作者?台灣的文創除了賺錢還是賺錢,美麗的外表如果缺乏靈魂,沒有跟在地有任何連結,恐怕徒具空殼。
第403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12015-05-26因為污染關廠23年,受害員工打官司打了16年的RCA案,終於在上個月司法判決底定,要求廠方賠償5.6億,事情就這麼結束了嗎?
RCA是當年台灣經濟起飛年代,很多人搶著要進去的美國公司,風光了22年,卻也留下至今除不掉的毒害。八萬多個工人有的做沒幾年,發現得了莫名的怪病。後來被揭發,工廠使用多種有機溶劑,沒有做好控管,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1300多人陸續罹癌,員工這才組成自救會,開始漫漫的訴訟求償之路,可惜有人等不到遲來的正義,早一步走了,當然活著的,拖著病體也很痛苦,他們對台灣經濟的犧牲奉獻無法以區區5.6億計算。
其實全球都如此,底層的勞工承受工業的最大傷害,有10%的癌症與工作有關,包括石化業、電子產業,在台灣,被判定職業傷害獲得賠償的比例偏低,誰是下一個RCA?
第399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0
-
22015-05-05看看台灣近年的農業政策,民國95年農委會推出漂鳥計畫、園丁計畫,透過農業體驗,吸引都市人及青年返鄉從農,召喚嚮往田園生活的新農民;97年推動小地主大佃農,讓新從農的青壯年擴大經營規模;100年設立農民學院,希望藉由雲端知識將菜鳥變達人,這談何容易?
農業看似簡單卻需要長年經驗,中央提出的政策名稱漂亮卻難見實效,農業縣市也都各自為政。就像屏東燕南飛計畫,以師徒制帶領新農民入行,至今有43個人成為專業農,他們到農場實習,每個月有生活津貼,實習結束如果取得土地,頭一年還可以每月領一萬,聽起來好像不錯,卻還是有不少實際上的困難得突破。台灣總嚷著人力不夠,成本太高 ,跟歐美大農制沒得比,但為何不因地制宜找出小農的優勢,克服在地的缺點,比如用高科技來處理?像韓國就用無人機大面積灑水、噴藥、施肥,這是管理問題。獨立特派員帶你貼近土地來看青農合作社。
第396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12015-04-21衛福部公布國內最新癌症報告,罹癌人數又增加了,肺癌已經取代肝癌排名第二成為台灣新國病,可能和吸入二手菸、家庭油煙、空氣汙染有關。
還記得嗎?大陸前央視記者柴靜發表一部調查報導「穹頂之下」,造成轟動,也讓我們對PM2.5開始重視。台灣空氣品質有多糟,光是3月,整個西部已經好幾次達到最嚴重的紫色警戒。
過去大家看到灰濛濛的都以為天氣不好,後來知道是汙染就怪說是中國大陸飄來的,但實際上七成是本地製造。 兩千三百萬人口的台灣,機車高達一千四百萬輛,密度世界第一,還有,從民國49年開發工業區至今,人口圍繞著工廠四周越聚越多,習以為常,難怪小孩從小過敏氣喘,大人得到肺腺癌、心血管疾病,都和PM2.5細懸浮微粒有關。
當政府在談空汙減量時,應該透過工業區更新與都市計劃,對高污染產業重新評估,就像宜蘭水泥廠,現行標準比歐盟大陸寬鬆,七月將實施高標管制,台灣產業要轉型嗎?現有五座燃煤電廠遍佈南北,該怎麼制定新的能源政策?我們要錢還是要命?
第394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4
-
12015-03-03今天我們要帶您來關心台灣農村老化的問題,我國農民的平均年齡為62歲,還能辛苦勞動多少年,我們的農業就快後繼無人!而為了紓解人力荒,政府就像當年開放外籍勞工一樣,準備在今年六月引進農業外勞,但是這樣的做法能夠有多少幫助?
獨立特派員最近走訪了好幾個農業縣市,觀察不同的農產項目,發現在農忙時節,缺工的情況的確非常嚴重。像是採冬茶,好的採收班就算高齡六七十歲,還是被搶著要,但現在他們開始擔心外勞進來會不會搶了他們的工作?也有茶農質疑,採收高山茶不是一年到頭,沒事做的時候誰來養這些外勞?看起來這項開放農業外勞的政策,受惠的是大農場和大企業,對大多數的小農來說,卻可能有害而無利。
第38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0
-
02015-01-13新官上任三把火,幾個新科市長最近都話題很多,力求百日革新,台北市長柯文哲就博走不少版面,包含拆違建,但實際上對台北市來說,除了違建,還有更多老舊房屋不只影響市容更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問題。
上個星期獨立特派員帶您檢視南機場難堪的現況,今天繼續由點而線,從南機場到水源路、基隆路以及士林劍潭等共23個地方,這是台北市最早為了拓寬馬路、蓋公園、建商場,安置拆遷戶,而蓋起來共一萬九百多戶整棟整棟的住宅,如今每一處屋齡都超過四十年,都又小又破舊,甚至危及居民和路人安全,為什麼不都更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
長久以來都發局只幫社區在說明會上解釋法令與都更程序,其他就是里長和居民的事,想辦法自己去找建商,兩年前好不容易成立財團法人都更中心,進一步幫社區推都更,但居民那麼多,很多都搬到外頭,建商也不一定有利可圖,興趣缺缺,還是很困難,這就是為什麼大家期待公辦都更。難道都更不能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一定得讓建商賺錢才能做嗎?
第38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1
-
12014-12-02長久以來獨立特派員關心土地問題,因為當人沒了根,流離失所,生活就會發生問題,很多都市人以為靠本事謀職賺錢就好,但有些人的一生總是和土地親密相依,就拿東台灣的原住民來說,他們原本和土地和諧共生的生活方式遭到改變後, 很多人不再狩獵捕魚耕作,隨著開發的腳步他們只能到都會討生活打零工,被留在家中的孩子無人教導照料,甚至國中裏頭百分之六十幾的學生連ABC都寫不全,這些孩子回家,家裡沒大人,當然也沒晚飯吃,長此以往造成社會問題。
從十五年前開始,有人在大知本十四個社區陸續開了八間書屋,長期陪伴沒了親人、單親或隔代教養的孩子,給他們免費的晚餐,這樣的付出,在孩子們的身上看到了改變。
第376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22014-11-10選戰開打,到底人人手中的一票能選出怎樣的公職人員?未來我們的居住環境能改善嗎?生活與工作條件會有怎樣的改變?從這週開始獨立特派員將走訪六都,包括年底即將升格的桃園,追蹤調查各個地方民怨很深、積弊已久的老問題,端看未來的地方首長如何接下這樣的挑戰。
首先來到台北市,首善之區的台北市其實已經年紀不小了,住宅平均屋齡29年,全台最老,甚至將近八成的建築物屋齡在三十年以上,其中五萬三千棟還高齡四五十,佔47.2%,沒有電梯、巷子狹窄,隨著居民年紀越大爬樓梯越困難,管線也常堵塞,有的連消防車都進不去,防災防震完全不合格,誰不想都更,換個新的有電梯的。
但是過去很多都更案喊了十幾年依舊吵不完,原因是建商為了取得多數居民的同意,多半私下個別簽約談條件,佔地一千多坪的永春社區就是個例子,日前終於通過審議會,預計年底前動工,多數拆除重建,少數4%不同意的就老房子拉皮,但是十三年吵下來,把原本四十年老鄰居的關係都吵壞了。
台北市的新房子能蓋的都蓋了,老舊社區都更無疑是未來都市發展的首要任務,過去缺乏整體規畫,任建商各顯神通,造成市容凌亂,公共空間不足,還炒高了房價,這絕對是未來台北市長應該給市民的改變。
第373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22014-10-20台灣從北到南現在正積極規劃八個自由經濟示範區,裏頭有很多食品加工廠 ,包括肉鬆肉乾茶葉等等,我們本地產的哪有這麼多?以後很多都得進口大陸的,因此將開放中國830項原料進來,包括茶葉,在台灣加工後掛上MIT,再賣到國外。
雖然出口數字可能推升得很漂亮,但會不會影響到本地一級產業的生存?消費者要選擇真正本地食品會不會更困難?台灣以小搏大,為了與國際市場自由競爭,這是一場冒險之旅。
就因為食安問題,現在消費者覺醒,很多人想自己動手做,很好,但實際上有困難,比如花生油,好的花生一斤要三百,得三斤才能榨出一斤油,你願意花這樣的成本?有這樣的功夫嗎?更重要的是,現在市面上已經充斥著來自不同地方的產品,如果自由經濟示範區開了,可以進口便宜的原料,真正台灣產、台灣製的只怕被淹沒更看不到了。
我們要食品安全,要修復台灣美食的國際名聲,都得講求品質。政府一再表示,推自經區是為加入TPP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做準備,這是朝野唯一有共識的政策方向,TPP是強調高質量、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但為什麼自經區卻變成爭論不休的戰場,在立院召開五次公聽會後仍有82個版本需要整合。
第370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