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以來豬肉供不應求,豬價雖然上漲,但最高價格也受到限制。不過您記得曾經有一段時間大家不敢買也不敢吃豬肉嗎?民國86年3月,台灣爆發口蹄疫,豬價一夕崩盤,短短的時間就有五分之四的縣市被波及,豬肉賣不出去,豬農叫苦連天。
口蹄疫是屬於微小核醣核酸病毒科的一種,看起來有點像高爾夫球,只會感染偶蹄類的動物,病毒在豬隻的潛伏期從一天到一兩個禮拜不等,一旦發病,每天以排四億顆的病毒量,隨風及空氣傳播,吸了感染的母乳,會造成小豬急性死亡。感染的豬隻會在口、鼻、蹄冠和趾間產生水泡、脫蹄等症狀。
現在口蹄疫二十年了,台灣卻還沒有從疫區除名,為了了解這段歷史,我們找到了二十年前發生口蹄疫的源頭,也採訪了當年參與防疫與檢驗口蹄疫的第一線人員,以及深受其害的豬農。透過他們的回憶,讓口蹄疫風暴的輪廓愈來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