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全部議題
1K
05:49
土地環境
11月24日 第125集
溫泉吊橋的兩端
國內知名的觀光景點南投廬山溫泉,上個週末舉辦了溫泉季的開幕活動。廬山溫泉在去年的辛樂克颱風受到重創,今年的莫拉克也同樣災情慘重。 基於安全考量,政府開始規劃廬山的遷建案,如果成功,它將是國內第一個風景特定區的遷村案例。您也許也到過廬山泡湯旅遊,但是您知道嗎:三十多年來,這整個區域,幾乎是違建大集合。從商店、到民宿,幾乎沒有建照、也沒有使用執照。本報導帶您到廬山走一趟,看看實際的狀況。同時,也討論廬山在遷村與不遷村之間的進退兩難。 走過將近半個世紀的風華,廬山和溫泉,已經成了不可分割的兩個名詞。但是一年兩次風災,卻讓溫泉業者的投資,真的泡了湯。一座吊橋,將廬山分成了兩個世界,受災的想走,沒受災的想留。 吊橋靜靜地佇立著,數十年來,它承載過無數的遊客,來來往往。吊橋依舊,廬山,卻變了容顏。 塔羅灣溪的下游,怪手和砂石,正在進行一場澎湃的疏浚交響曲。對於民宿業者來說,這可不是件浪漫的事,多年的經營,就這麼給埋在土石堆裡。 業者達成共識,把一樓當作地基,不再清理了。因為這樣的損失,已經不是第一次。好不容易清理完,又來一個八八水災,所有的投資都泡了湯。有業者叫苦連天,也有人不玩了。 蔡鬆田的民宿,就位在吊橋下方,自從去年辛樂克之後,一直沒有恢復營業。今年七月本來打算重起爐灶,卻是天意難違。看著以前的泡湯區,只剩下眼前的一堆廢鐵,蔡鬆田打算,永遠放棄這個地方。 當地人以吊橋為界,將廬山分為兩個區域,下游受災嚴重,上游幾乎沒有災情,業者對於遷村的看法,大致上也是以此做為區隔。廬山地區總共有六十多家業者,幾乎全數不合法。這個問題,得追溯到民國六十五年,廬山溫泉被指定為風景特定區,卻沒有立即公告禁建,造成一股搶建風潮。當年違法濫建的問題,如今因為風災而浮上檯面,業者希望遷村,並不是毫無條件地離開。但也有業者自知違法在先,只想維持現況,繼續在廬山營業。 不過這些業者也點名南投縣政府,當初沒有盡到規劃的責任,之後又不積極取締違建,他們認為責任不能完全推到他們的頭上。我們訪問了南投縣政府,發現經歷了兩次風災,廬山應不應該遷村?違建要不要拆?縣政府的態度,果然真的是三十年來如一日。 南投縣政府委託逢甲大學教授高孟定,進行廬山溫泉的遷建計畫。高孟定參與多次行政院召開的相關會議,知道中央原本的態度認為,補償不合法的業者,既沒有法源依據,也不合乎情理。不過今年的莫拉克重創廬山,莫拉克的災後重建特別條例,卻替這種不合情理法提供了的補償解了套。根據第二十條的內容,只要被劃定為特定區域的災區,必須強制遷村者,就能夠獲得相關的救助和補償金。 聽起來,不合法的業者可以因此而獲得補償,社會的公平正義好像成了最大的輸家。但這個問題在辛樂克和莫拉克之後,似乎也不該再拖下去了!因為中央地質調查所從民國九十六年,就開始監測緊鄰廬山的母安山的地層滑動狀況。根據地調所的監測,辛樂克颱風當中綺麗飯店的倒塌,和母安山的滑動有關,一旦豪雨或地震發生,可能引發大規模的崩塌,後果不堪設想。 地調所提出了嚴重警告,但是也有業者基於利益考量,對於這樣的評估卻寧願半信半疑。他們期待泡湯旺季的來到。但是過完這個冬季,之後呢?明年的颱風季節,會不會又重來一遍?不遷村,怪手的每一鏟,都要納稅人共同埋單。現在搭著重建特別條例的順風車,廬山長期以來不合法的問題總算有機會解套。 如果依照南投縣政府的評估,將業者搬到離廬山不遠的春陽台地安置,初步估算下游地區的遷建費用需要八億元。 至於該怎麼補償?社會輿論能不能接受?天平的兩端,就看南投縣政府,如何拿捏。這則報導,也請大家一起來思考,搬與不搬的兩難。不知道您贊成哪一個選項?
11月24日 第125集
溫泉吊橋的兩端
30
15:04
司法人權
11月19日 第124集
回鄉
馬英九總統在這個星期天,也就是八八風災的第一百天,來到高雄縣杉林鄉月眉農場的永久屋預定地,行禮如儀地主持了動土典禮。 這個災民的安置計畫是由政府和慈濟、鴻海公司共同合作的 ,目前規劃第一期六百戶,將在過農曆年之前完工,讓災民們入住,不過尷尬的是,現在有很多災民打了退堂鼓,他們認為政府違背了「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的重建原則 ,不但要災民們通通離開自己的家鄉,而且只能擁有永久屋的地上物所有權,未來房子年久失修,他們的後代是不是又要流離失所呢? 這些問題,需要災民加入一起來討論,不過,現在政府卻要他們趕快做決定。 我們向相關的慈善團體和官員求證,重建這等大事,為什麼非得搞得這麼匆促不可? 慈濟說,他們發願要在農曆過年讓災民們有個新家,因為台灣人最重視的是農曆年,慈濟說,希望外界尊重他們想要「一次到位」的做法。慈濟說,這也是上人著急的事,上人巴不得災民們明天就住進新家,否則難以安心。 無巧不巧,我們所採訪的官員,似乎也很有默契地順著慈濟的邏輯在思考重建,因為這次蓋永久屋的規模很大,包含了很多來自不同村落的人,為了讓慈濟可以早點確定戶數,以便安排同村、同族的人可以住在一起,所以才希望災民們趕緊決定要不要住進永久屋,看起來不管是政府和慈善團體都是出於善意,看起來很難苛責政府得了有人分擔照顧災民責任的便宜而急於脫身,看起來更難苛責慈濟有沒有「慈善霸權」的心態,但究竟有沒有人想過,是誰面臨不簽永久屋可能流離失所,簽了永久屋卻可能失去回鄉路的風險? 誰才是重建的主體? 誰的想法才最該被尊重? 透過這則報導,也許請您和我們一起來想想:政府和慈善團體的願,也是所有災民的願嗎?
11月19日 第124集
回鄉
3K
06:55
政治經濟
10月28日 第121集
沉默望將橋
已經花了2億的澎湖望將橋宣佈停建後,如果要復舊善後,竟然還要再砸1.9億元?台灣不只有蚊子館,還有兩億元蓋不好的「奈何」橋!在台灣有許多閒置的公共建設,政府花大錢蓋好了,卻沒有妥善的利用,我們說那是「蚊子館」。不過今天我們要看的不是閒置的蚊子館,而是一座蓋了六七年沒完工,現在卻連要蓋要拆都不知如何是好的「奈何橋」。 在澎湖有兩座小離島望安和將軍澳,兩島之間相距大約三百公尺,開船只要五分鐘就能到達對岸。 在1995年,政府喊出「一日生活圈」的口號,希望為澎湖群島規劃出一個完善的交通網絡,連結望安和將軍的「望將大橋」也在這個計畫當中,到了2002年,終於開始興建。不過蓋了六、七年,最後卻宣佈停建。預計六億的工程款,已經花了兩億元。兩億元成就了一組無法便利交通、反而妨害行船的障礙物,更教人進退維谷的是,現在兩座小島、海上陸上已經都被橋梁工程弄得一團糟,政府沒錢繼續蓋橋也就罷了,如果要復舊善後、裝作沒這回事,也竟然還要再砸一點九億元,到底要怎麼辦呢? 現在政府似乎可以有三個選擇: 1. 兩億元認賠殺出,只見橋墩、沒有橋身的望將橋,以及岸上的廢土堆繼續存在,管他居民罵到臭頭 2. 再花一點九億元,清除所有的障礙。就當是用三點九億元蓋了座「國王的新橋」 3. 再花四億元或者更多,重新發包工程,蓋出一座居民不見得很需要的橋 這三個選項好像都不是很優。 只好說,這還真是一座讓人莫可奈何的「奈何」橋!台灣是政治人物的天堂嗎? 難道也要套句最近幾年很夯的話來說嘴,說這也是「歷史共業」嗎?請和我們一起來關心,莫可奈何望將橋。
10月28日 第121集
沉默望將橋
2K
06:50
土地環境
10月21日 第120集
高樓的秘密
什麼是開放空間?什麼是容積移轉?開放空間不開放?容積移轉使得台北市民平白失去了將近二十萬坪的綠地?這難道不是政府的責任嗎?如何在不損及住戶權益的狀況下,討回更多綠地? 最近很熱的一則新聞,緊鄰博愛特區的一品苑豪宅,因為停車位的容積獎勵,使它「長高」了3.5層樓。停獎,是為了增加都市的停車空間,鼓勵建商將停車位開放給公眾使用的一種獎勵措施。可是,當建商拿到獎勵之後,增加了可以買賣的樓層,卻往往沒有把停車位開放出來。不只是停獎,還有一種「開放空間」的容積獎勵,也是同樣的狀況:建商只要將社區裡的活動空地開放出來,就可以獲得容積獎勵。 建商與政府合作,透過這樣的政策,多賣了好幾層樓的房子。可是,當消費者從建商手中買走房子,卻往往將社區大門一關,其他市民不得其門而入。換句話說:先是建商,用鋼筋水泥遮蔽了市民的藍天接下來是住戶,又用鐵欄杆圍走了大家的綠地。 大多數的大樓用各式各樣的圍籬把中庭圈了起來,加上駐衛的保全人員,讓大多數人對美麗的花園望而卻步。市府人員告訴我們,這些圍籬應該算是違建,只要有人檢舉就會派人拆除。 但如此一來,社區住戶的安全感和隱私權要怎樣維護呢?畢竟現在住在裡頭的是花錢買屋的民眾,建商賣了房子,早已獲利了結。這筆爛帳是算不到他們頭上的。那麼這消失的二十萬坪 (至多) 的綠地,台北市民該怎麼爭取回來呢? 政府允許建商蓋了高樓賣了錢,有考慮到乙地的環境品質、消防安全等實際的問題嗎?這些讓一般人摸不透「鋩鋩角角」,正在危害我們的居住環境品質。請大家一起來關心。
10月21日 第120集
高樓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