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司法人權
177
司法人權
文字:張筱瑩
攝影:賴振元
2025-07-02
兒少憂鬱風暴
暑假來臨,您的孩子是否依然穿梭在才藝班及補習班呢?一項驚人的數據統計,近幾年兒童、青少年輕生死亡率不斷攀升。2023年台灣有24名14歲以下學童輕生,15至24歲每年都有200多個年輕人,選擇結束自己生命。
衛福部曾針對國高中生做調查,發現有一成左右國高中生曾經嘗試輕生。校園霸凌、課業壓力與人際關係,這些都是孩子經常會碰到的難題,尤其現今網路世代與社群媒體的過度使用,孩子面臨的問題更加複雜,在尋求自我認同與探索人生方向時經常容易感到挫折與無助。一起去看看家長、學校及政策,應該如何接住這些懸崖邊的孩子。
第909集
文字
張筱瑩
攝影
賴振元
66
司法人權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5-07-02
定格之傷 反偷拍攻略
根據衛福部調查,台灣民眾被偷拍的終生盛行率有6.8%,換算下來,大約每15人就有1人會是被偷拍的受害人。 而在推估數字外,第一線服務的婦女團體也發現,近幾年因為被偷拍而求助的受害者有上升的趨勢,顯見偷拍犯罪在台灣社會已經越來越氾濫。透過檢警人員對偷拍犯罪的偵辦觀察,解析偷拍犯罪的樣貌,同時學習防範技巧。
第909集
文字
李婕綾
攝影
張智龍
207
司法人權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5-06-18
定格之傷 性影像反制戰
藝人黃子佼非法持有兒少性影像被判刑,引發社會譁然。但其實光是去年,由衛福部成立的性影像處理中心就接到將近2000件申訴案,其中有35%的受害人尚未成年,然而這只是性影像危害的冰山一角。
根據國內婦女團體推估,台灣一年至少有79萬位民眾,在知情或不知情的狀況下被拍攝私密影像,同時也提出示警,有性誘拐者埋伏在網路上,透過利誘、圓夢、情感操縱三大手法,鎖定兒少作為獵捕對象。透過報導一起看看,性影像的危害與潛藏風險,以及有哪些反制機制。
第907集
文字
李婕綾
攝影
張智龍
288
司法人權
2025-03-19
犯保重傷照顧
2024年3月,台北寶林茶室中毒案造成33人中毒、6人死亡。這件過失致死案件,因為符合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的補償條款,6名死亡被害家屬分別獲得180萬的補償金,是國內第一件食安案件犯罪被害補償。
事實上,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在2023年大修法,大幅提高對重傷犯罪被害人的照顧保護,除了原有的補償金,對於被害人後續的醫療、生活也以個案管理的方式量身提供協助。獨立特派員透過三位過失傷害案件的重傷被害者,一起關心修法後,新法案如何幫助他們重建生活。
第894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276
司法人權
2025-03-12
打詐攻略
您有親友曾經被詐騙過嗎?假投資、假購物、假交友,詐騙集團手法花招百出。統計最近5年,詐騙案件數持續攀升,財損金額到2024年已經高達502億,是5年前的11倍。
雖然今年1、2月有稍微下降,但詐騙問題依然是社會的嚴峻課題。去年政府三讀通過打詐新四法,詐欺犯罪最多關12年,最重罰3億元,但第一線警方,卻面臨人力不足的困境。
第893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
劉建邦
274
司法人權
2025-03-12
詐騙實錄
您的手機也常常收到各種詐騙訊息嗎?有些人被騙了,上網求助,竟然還被假律師二次詐騙。資訊爆炸的年代,各種訊息真真假假,詐騙集團甚至會假冒警察或檢察官,提供各種假文書、引誘被害者一步步上當。
獨立特派員訪問了幾位受害者個案也發現,即使家人朋友都出面勸告,受害者還是不願意承認受騙,才導致財損越來越大。到底怎麼做才能有效防詐、識詐、不受騙?農會、信用合作社,或是大型銀行等第一線金融機構如何防詐?
第893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
劉建邦
407
司法人權
文字:尹雯慧
攝影:羅盛達
2025-02-05
【卓越大賞】印度崛起–兩個世界
印度經濟爆炸性的成長,意味著社會進步與改變的契機。根據研究,印度大約有2.29億的人口,生活在每日2.15美元的最低生活基準,也就是貧困線以下,更有超過五分之一的兒童處於貧困狀態,數量是全球最多。
另外在全球性別差距指數方面,印度在146個國家當中排名第135名,性別平權的推動幾乎是敬陪末座。保守封閉的性別偏見、受教權的被剝奪、經濟主權操控在男性手中,在在使得女性進入勞動市場困難重重,成為印度經濟發展的隱憂。
第888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
羅盛達
380
司法人權
文字:邱惠恩
攝影:周明文
2025-01-22
移工成詐騙肥羊
詐騙猖獗已經不是新聞,但是在台灣,連81萬名外籍移工都成為詐騙對象。調查保守推估,移工被騙金額至少新台幣17億元,被騙的類型從假親友借錢、假購物網站及投資都有,但比較特別的,是利用移工跨境匯款來詐騙。
目前移工可以用手機APP登入帳號密碼,輸入匯款金額,就會產生一組條碼,去四大便利超商櫃台掃條碼付款,幾分鐘就可以合法完成跨境匯款回母國、養家糊口,但這便利的管道卻給了詐騙集團操作空間。
第887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周明文
322
司法人權
文字:邱惠恩
2025-01-01
鐵飯碗生鏽中
最該保護勞工權益的勞動部,去年11月3日,發生一起公務人員因職場霸凌而輕生的案件,但這恐怕不是個案。2023年,輕生是國人死因排行第11名,但卻是公務人員死因的第4名。
想捧鐵飯碗的人越來越少,8年下降35%,其中年輕人更嚴重。而且丟掉鐵飯碗的離職人數,正在逐年升高,5年來上升了38%。
在勞動部輕生案之後,又陸續爆出許多公部門霸凌案,光是衛福部就有8案。到底公部門的體制有沒有助長職場霸凌文化?鐵飯碗又為何生鏽?
第884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周明文
402
司法人權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5-01-01
移工媽媽的抉擇
2024年台灣的移工已經超過81萬人,缺工時代,移工被視為補充台灣勞動力的重要來源,但他們在台灣的生活,卻面臨不同的難題。獨立特派員將推出《移工在台灣》系列報導,首先從女性移工在台灣如果懷孕,可能遭遇的困境看起。
去年10月,一位家庭看護移工在雇主家中生產的影片被放上網路,引來台灣社會許多討論,其中不乏抨擊批評的聲音。獨立特派員走訪移工媽媽的相關諮詢和庇護單位,實際了解移工媽媽在台工作期間,一旦懷孕會面臨哪些問題,他們又如何抉擇?
第884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405
司法人權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4-12-11
圳邊老宅存續戰
獨立特派員三年前曾經以〈家在圳道邊〉為題,報導過新店瑠公圳迫遷案。這個案件從2012年就展開訴訟,當時因為一份監察院的調查報告出現曙光。
不過法院卻在今年11月發出強拆的執行命令,通知要拆屋還地,最後在反迫遷團體及文史團體緊急採取一連串的行動下暫緩。透過這一場老宅的存續戰,一起關心這件歷時13年的迫遷案涉及哪些爭議,又歷經哪些轉折。
第881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401
司法人權
文字:尹雯慧
攝影:羅盛達
2024-12-11
黑箱日記
日本有一位35歲的獨立記者伊藤詩織,2015年被前TBS電視台華盛頓分局長,利用開會的名義邀請吃飯,席間將他下藥迷昏,帶回飯店性侵。
案發後幾經思索,伊藤詩織決定採取法律途徑,不過報案後警方卻消極辦案。為了不讓真相被掩埋,伊藤詩織最後決定露臉具名,召開記者會公開控訴。並以記者的身分,持續追查自己的案情,揪出政治與媒體的黑幕,並將過程拍成紀錄片《黑箱日記》。
第881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
羅盛達
266
司法人權
2024-12-04
【卓越大賞】緬甸煙硝 – 遠方的援手
自從2021年緬甸政變後,軍政府強力鎮壓抗議,並且四處追捕抗爭者。不少人選擇逃到鄰國,但來自緬甸的威脅與跟騷擾仍步步進逼,讓他們必須不斷流亡,躲避追捕。人在他鄉的流亡者生活困難、經濟拮据。但為了持續支持緬甸國內的抗爭,他們用盡各種方法尋求國際的力量。相反的,來自他國的社群也看到了緬甸人民反抗的韌性,三年來不斷輸入資源,讓緬甸抗爭的星火,得以持續下去。
第880集
文字:
楊智強
/ 攝影:
蘇威銘
423
司法人權
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4-11-20
犯保元年
1997年台灣發生白曉燕命案,這起治安史上的重大事件,讓台灣社會開始關注犯罪被害人的處境,也催生了《犯罪被害人保護法》。
法案實施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對於犯罪被害人的保護還是有許多不足,於是2023年進行大修法,改名為《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並在今年上路實施。這部攸關犯罪被害人權益的法案,修法前後有什麼不同?又提供給犯罪被害人哪些保護服務?
第878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422
司法人權
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
文字:婁雅君
攝影:袁宏書
2024-11-06
死刑 憲法判決之後
死刑釋憲案歷經5個月,結果終於出爐,首先影響37名死刑犯未來的命運。判決書中明確指出,死刑犯可以請求非常上訴的理由。如果最高法院受理,到時候案件重審,死刑犯羈押與否,將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這次判決也存在許多爭議,其中死刑判決必須一致決的內容,造成社會許多誤解。獨立特派員向司法院求證,不管一審、二審判處什麼刑責,只要最終審所有法官一致判死,最後就會以死刑定讞。另外,死刑憲法判決還要求:兩年內必須修改多項法律,未來也將影響死刑判決。
第876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袁宏書
385
司法人權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4-10-16
司法少年志工
獨立特派員曾經報導過,少年犯罪後會到矯正學校進行感化教育,希望少年能在繼續接受教育的同時,也可以改過自新、重新生活。
不過根據統計,離開這些矯正學校後,少年再犯率達55%,出校3年再犯率甚至高達80%。從國外經驗觀察,如果能有適當輔導機制介入,3年再犯率可以降到44%。
為了充沛輔導量能,有民間機構大量培訓志工投入司法少年輔導工作。透過報導一起看看,這群特殊的司法少年志工如何培訓,又做哪些工作。
第873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1
2
3
4
5
下一頁
最後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