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黃郁婷 | 2025-10-29土地環境文字:邱惠恩攝影:周明文 黃郁婷 | 2025-10-29土地環境文字:邱惠恩攝影:周明文看見避難弱勢馬太鞍堰塞湖潰壩後,獨立特派員記者前往災區,發現許多居民存在相同的疑問:不清楚要去哪裡避難才安全。其實早在十八年前就有相關政策,鄉、鎮、市、區公所應公告防災地圖和相關資訊。
 
 以光復鄉重災區大平村為例,疏散避難圖標示出避難處所,也就是光復國中跟光復鄉公所,箭頭則表示建議的避難路線。但您可以發現,這兩處避難所也成了災區,如果居民真的按照這個地圖,恐怕是遭難,而不是避難。
 
 再來看東華大學團隊協助規劃的疏散避難圖,清楚標示出大平村的行政範圍,避難收容處所是大進國小,上面有三種標示,代表發生水災、地震跟土石流等災情時,可以到這裡避難。不過,這項防災地圖的政策是否有被認真執行,以及看不懂地圖的弱勢族群該怎麼辦呢?
 
 第926集 x 70
- 
      
         黃郁婷 | 2025-10-29土地環境 黃郁婷 | 2025-10-29土地環境消失的國產牛羊!?您知道嗎,大家熟悉的牛肉湯,和冬天熱騰騰的羊肉爐,這些國產食材,正面臨一場無聲的危機。近年來國產牛肉供應吃緊、價格飆漲,不少店家甚至被迫提早打烊。
 
 但是國產羊肉卻面臨截然不同的命運,拍賣價創下五年新低,羊農感嘆「養一隻賠一隻」,許多農場主人不堪負荷,選擇離牧。透過獨立特派員的鏡頭,帶您一起走進牧場與市場,了解台灣的在地肉品,面臨了哪些問題與挑戰。
 
 第926集 x 31
- 
      
         黃郁婷 | 2025-10-29醫療公衛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黃郁婷 | 2025-10-29醫療公衛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釣遊並醫療的醫生們無論是偏鄉或是離島,醫療資源相較於都市資源匱乏許多。很多人都是小病拖成大病,誤診的情況也時有所聞。以澎湖七美來說,只有一個衛生所和兩位駐地醫生,要承擔島上兩千多位居民的醫療。
 
 九年前在因緣際會下,台南市醫師公會成立了一個釣遊並醫療團隊,定時召集熱愛旅遊的專科醫生們,開著自己的船,相邀到七美和望安離島玩,同時支援當地醫療,幫助偏鄉建構更安全的健康守護網。
 
 第926集 x 39
- 
      
         黃郁婷 | 2025-10-22食品安全攝影:劉建邦文字:鄭淑文 黃郁婷 | 2025-10-22食品安全攝影:劉建邦文字:鄭淑文鮮乳、牛乳 知多少?超市貨架上的鮮乳品牌琳瑯滿目,同樣都是鮮奶,有的保存期限不到兩週,有的卻能放上三個月。究竟差別在哪?食藥署修法,明年七月起,取得鮮乳標章或驗證標章才能標示為鮮乳,讓消費者購買時有所依據。
 
 但是普遍使用在手搖飲、連鎖咖啡通路的進口冰磚奶,在濃縮還原後,裡頭含有多少比例的生乳,以及有哪些添加物,消費者卻無從得知。對廠商來說,一公斤的冰磚奶至少可以還原成四公斤的液態乳,不但運輸方便,成本也大幅降低,因此進口量逐年攀升。
 
 雖然農業部和衛福部鼓勵連鎖飲料業者自主揭露資訊,但是試辦效果有限。這則報導要帶您了解,在純白的鮮奶世界裡,從包裝名稱、售價到通路,究竟隱藏了哪些消費者未曾察覺的真相。
 
 第925集 x 123
- 
      
         黃郁婷 | 2025-10-22科學新知 黃郁婷 | 2025-10-22科學新知主權AI的挑戰人工智慧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進我們的生活。這項技術看似無所不能,但是在我們享受便利的同時,您是否想過:生成式AI是用誰的大腦在思考?
 
 AI的學習資料,絕大多數來自英文,而中文語料又以簡體中文為主,台灣用詞和價值觀恐怕在AI發展過程中遭到邊緣化,這波AI浪潮迫使台灣得面對「主權AI」的挑戰。
 
 我們有能力打造全世界最先進的AI晶片,但卻苦於無法為AI大腦,注入屬於台灣的靈魂。在這場全球AI競賽中,台灣有哪些優勢?又面臨什麼挑戰?
 
 第925集 x 187
- 
      
         SystemAdmin | 2025-10-15社福弱勢文字:婁雅君攝影:羅盛達 SystemAdmin | 2025-10-15社福弱勢文字:婁雅君攝影:羅盛達與牠同行 搜救犬的身心照顧在這次花蓮光復鄉的救災行動中,我們看到來自各地的搜救人員,還有一群無聲英雄–搜救犬。在被泥沙淹沒的家園中,靠著牠們靈敏的嗅覺,協助搜救人員找到受困的災民和動物。這些都仰賴牠們平日扎實的訓練,才能派上用場。然而,高強度的搜救訓練,不僅可能造成訓練卡關,對動物的身心健康也有不良影響。
 
 近年來,許多單位開始關注牠們的心理健康,引進動物行為與心理課程,協助領犬員瞭解狗的肢體語言和心理狀態,讓狗狗不但能樂在工作,也讓日常的生活和訓練更為順利。在各種災難現場、邊防檢疫,都能看到工作犬執勤的身影,而牠們的福利和身心健康,需要人類來守護。
 
 第924集 
 文字 婁雅君 攝影 羅盛達x 165
- 
      
         SystemAdmin | 2025-10-15社福弱勢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SystemAdmin | 2025-10-15社福弱勢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展演動物的悲歌您知道嗎?10月有個很特殊的節日,就是4日的「世界動物日」,而月底29日,也有「美國貓日」,希望提升動物權和福利。
 
 台灣在新冠疫情之後,興起一波動物農場風潮,例如模樣討喜的水豚,就是在這波風潮下來到台灣;同時,寵物咖啡廳也越來越多。這些在營業場所,和人們互動的動物,被稱為展演動物。牠們提供服務、娛樂人類,但這些呆萌的勞工,不會為自己爭取勞權,當人類和牠們互動之際,也應該問問,牠們,過得好嗎?
 
 根據獨立特派員的走訪與調查,目前全台不合法的動物展演場所,可能超過5成,違法業者的黑數難以估計。在這樣的場所,設備多半不符合動物需求,例如遮蔽空間不足、飲食以及衛生狀況不佳,甚至繁殖失控和疾病叢生。台灣雖然有展演動物保護制度,但是能否落實?以及有哪些灰色地帶?一起來看獨立特派員的報導。
 
 第924集 
 文字 萬真彣 攝影 黃政淵x 211
- 
      
          
- 
      
         黃郁婷 | 2025-10-08醫療公衛文字:顧展瓏攝影:袁宏書 黃郁婷 | 2025-10-08醫療公衛文字:顧展瓏攝影:袁宏書醫師留不住!醫界過勞危機台灣醫療人員的工作環境,越來越嚴峻,繼護理師出走潮,預估今年將有超過百位的急診醫師離職。根據醫知彼調查,住院醫師平均每週工時落在60到80小時,每個月經常會超過300小時,而主治醫師的月工時也達到196小時,遠高於標準的176小時。醫師在面臨高壓的環境下,還得無酬加班,導致身心俱疲。
 
 其實,不僅是急診,重症與部分科別的醫師同樣也面臨高工時、薪資停滯的狀況,這也是許多年輕醫師會選擇離開的重要原因。看似高收入的族群,真實的工作情況如何?這樣的勞動條件,若不能立即改善,醫師出走,將對台灣醫療產生重大衝擊。
 
 第923集 
 
 文字 顧展瓏 攝影 袁宏書x 215
- 
      
          
- 
      
         黃郁婷 | 2025-10-08司法人權文字:婁雅君攝影:袁宏書 黃郁婷 | 2025-10-08司法人權文字:婁雅君攝影:袁宏書從被害到馨生今年五月,新北市三峽發生的重大車禍案件,造成學童及市民共3人死亡、12人輕重傷的重大事故,震驚社會。被害者及家屬,在事發當下,不僅得承受傷痛,之後還得面臨陌生又冗長的司法程序。司法判決往往不如預期,對一般民眾來說相當煎熬。
 
 為了保障被害人權益,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會在第一時間與相關人員聯繫。以三峽車禍案為例,犯保協會立即對肇事者進行假扣押程序,以保障後續的賠償事宜。同時也協助被害人或是家屬,事故後的心理和生活重建。對他們來說,這樣的過程,往往比司法程序更為漫長和艱難。一起來關心,犯罪被害者的重建之路。
 
 第923集 
 文字 婁雅君 攝影 袁宏書x 192
- 
      
         SystemAdmin | 2025-10-01公共安全文字:邱惠恩攝影:周明文 SystemAdmin | 2025-10-01公共安全文字:邱惠恩攝影:周明文公館圓環的難題爭議20年的台北市公館圓環,於9月13日正式拆除,半個月後的29日已經改為正交路口,並且通車。9月30日迎來第一個上班日,早上尖峰時段,有些路段依舊出現直行車與左轉車爭道的現象。
 
 而回顧整起事件,可以說是爭議不斷。如果鳥瞰原本的公館圓環,可以看到這裡多達七個岔路口,羅斯福路上面還有公車專用地下道,包括台大、台師大跟政大的公車族學生、都會從這裡經過,再加上這裡是台北市連結新北市的重要樞紐,尖峰時段每小時大約有1萬1千輛車子通過,是台北市車流量前幾名的路段。
 
 更值得注意的是,公館圓環也是台北市連續七年肇事件數最多的路段。今年台北市政府決定拆掉圓環,改為正交路口,但卻引起民間團體和部份用路人的質疑與抗議。到底怎麼回事呢?
 
 第922集 
 文字 邱惠恩 攝影 周明文x 270
- 
      
          
- 
      
         黃郁婷 | 2025-10-01土地環境文字:尹雯慧攝影:羅盛達 黃郁婷 | 2025-10-01土地環境文字:尹雯慧攝影:羅盛達洪水襲來 馬太鞍的警示9月23日下午,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潰壩,洪水挾帶泥沙土石傾瀉而下,短短幾分鐘就淹沒聚落。截至9月29日為止,已經有18人罹難。
 
 獨立特派員採訪團隊走進花蓮光復鄉的災後現場,當地居民表示,災難發生前並沒有收到撤離簡訊,相關單位也沒有積極的疏散作為。等聽到廣播,已經來不及撤離。另一方面,災後的物資、人力和機具湧入,在缺乏調度指揮的狀況下,出現分配不均的問題。
 
 這場災難不僅揭示了堰塞湖潰壩的威脅,更凸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在防災和疏散體系上的缺口。相較於中央和地方政府災後相互指責推諉,民間救援力量在第一時間承接起災民的需求。
 
 第922集 
 文字 尹雯慧 攝影 羅盛達x 311
- 
      
         SystemAdmin | 2025-09-24土地環境文字:尹雯慧攝影:羅盛達 SystemAdmin | 2025-09-24土地環境文字:尹雯慧攝影:羅盛達泡水的鰲鼓濕地嘉義東石的鰲鼓濕地是一處面積將近1500公頃的濕地森林園區,吸引黑面琵鷺等候鳥前來棲息。然而,今年七月接連的颱風和豪大雨,讓鰲鼓濕地陷入前所未有的挑戰。上千公頃的土地,泡在水裡超過一個半月,直到八月底水還沒有完全消退。不只造成園區內,台糖養豬場上萬頭豬隻淹死,更嚴重破壞了濕地的生態環境。
 
 台糖公司表示,今年災情較往年嚴重,主因是超過一千毫米的強降雨,根本難以防範。但是當地居民卻認為,台糖公司排水不力再加上管理疏失,才是導致久淹不退的最大原因。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一起跟著獨立特派員的鏡頭,走進鰲鼓濕地一探究竟。
 
 第921集 
 文字 尹雯慧 攝影 羅盛達x 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