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地震、颱風接連重創太魯閣,修復之路有多長?【獨立特派員】
萬真彣 黃政淵 / 採訪報導 黃郁婷 / 整理報導0403強震重創太魯閣,聯外道路台8線–中橫公路,也多處坍方。經過搶修,目前小規模的災情已陸續修復,大規模的損傷修復工程,7月底也開始發包,預計今年底將陸續開放封閉的景點。強震後地貌的改變,令人怵目驚心,而這也關係到許多人最關心的–未來太魯閣旅遊安全嗎?地震重創太魯閣經典地景 現成一片荒涼景觀? 0403強震,重創太魯閣國家公園景點,災情堪稱開園38年來最嚴重。災點從清水開始,往南到匯德及崇德,再到立霧溪出海口。往中橫公路往向西,太魯閣台地、砂卡礑,一直到長春祠、山月村、布洛灣,以及燕子口、九曲洞、綠水步道,再延伸至白楊。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秘書孫麗珠坦言,主要的災情都是發生在危險、陡峭的區域,而這些區域也是太魯閣最精華的地景。 精華地景之一的砂卡礑,是這次受災最嚴重的景點。砂卡礑橋頭,護欄被落石砸損;砂卡礑步道的入口,也難逃此劫。步道途中的坍方,足以把欄杆擊垮。原本清澈的砂卡礑溪,現在混濁許多。採訪團隊往太魯閣上游走,來到立霧溪,溪床同樣滿是強震崩落的落石。 孫麗珠表示,當時也花了相當多的精力去做防落石柵、防落石棚,提升安全防護,可是這一次的地震,將這些設施全部都摧毀掉了。 原本燕子口秀麗的景觀,如今多成斷垣殘壁。令人怵目驚心的是,沿途的明隧道,也被落石重創。採訪團隊再深入到同樣是大理岩壁的九曲洞,這個太魯閣峽谷最精華的路段,震後景象也荒涼。 中橫公路也遭落石重擊 交通部提出哪些修復方案? 這次山崩落石有多嚴重,採訪團隊沿著貫穿太魯閣的台8線–中橫公路走,感受更明顯。沿途,隨行的太魯閣國家公園人員,全神專注路況,不時提醒駕駛避災,行經錐麓斷崖附近,更加留心。不只太魯閣景點重創,也重擊了中橫公路東段,路上不時可見修路工程。 公路局表示,太魯閣口旁,福德祠邊坡的修復工程,原定10月完工,能提前到8月恢復原有地貌。而未來如何提升台8線中橫公路用路安全,交通部做出規劃。 公路局太魯閣工務段段長詹晨耀說明,從燕子口到九曲洞這邊,打算做四處的明隧道。有RC的明隧道,也就是混凝土明隧道,也有用鋼架式的防落石棚架。 至於長期安全策略,交通部提出建造隧道和高架橋的新路廊計畫。 詹晨耀段長表示,要找出台8線這邊,有沒有其他的路廊或是路線要避開,這些比較重大的災害路段。 太魯閣開放時間表出爐 學者籲遊客入園再緩緩 而太魯閣景點開放分3期,第1期已開放的有奇萊、南湖山,及合歡山地區。第2期研擬,今年底陸續開放太魯閣台地、長春祠、布洛灣、九曲洞和天祥等區,目標114年底遊憩區全區開放。第3期是砂卡噹和燕子口重災區,預計7年後的120年才完成重建。 但,114年若要達到遊憩區全區開放目標,就得克服不少施工變數。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秘書孫麗珠直言,這一次大地震之後,很多區域都是土石鬆動的,所以它可能會造成二次致災。第一個就是颱風,以及餘震的變數,還有調度難題。 孫麗珠祕書分析,太魯閣很多工程要上網招標,可是廠商考慮到地處偏遠,再加上現在屬於地質高風險時期,所以在人力還有安全的考量之下,來參與投標的意願可能會降低。      但,就算114年修復進度達標,學者卻提醒,屆時適不適合開放遊憩區,得再三謹慎評估。 台灣大學地質學系名譽教授陳文山呼籲,不太建議在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開放給遊客進去,因為畢竟還是有危險性在。他建議要利用光達技術,針對將來可能要開放的區域,或是園區的這種地方,看有沒有一些潛在的危險。 強震過後,大地休養生息,但萬物生生不息。盛夏,依舊飛來築巢的燕子,就看牠們捎來的祝福,能不能讓這片山林順利療傷。
專欄
921後最強震,403地震災情第一線觀察!
邱惠恩 周明文 / 採訪報導黃心亮 / 整理報導4月3日花蓮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震央在花蓮近海,屬於逆斷層地震,25年來最大地震。花蓮市區兩棟三角窗建築在幾秒內瞬間倒塌;台8線中橫公路、崇德隧道都有巨石坍方,一度切斷花蓮聯外道路。這些災情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403地震又傳遞出哪些過去台灣地震研究中,還沒開拓的領域? 25年來最大地震 逆斷層震撼花蓮 4月3日花蓮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僅次於規模7.3的921大地震。這次的震央在花蓮近海,屬於逆斷層地震,因此全台有感,北部地區不少民眾都感受到地震的威力。 花蓮市區災情最嚴重的兩棟建築,就是天王星大樓及北濱街早餐店,都是在幾秒內瞬間倒塌,畫面怵目驚心。(圖/獨立特派員) 位於明禮路上的花蓮統帥民宅大樓,由於403地震的緣故,10層樓的主結構已經受到毀損,因此只開放給民眾短短10分鐘跟20分鐘的時間,回住宅去收拾行囊。 許多民眾打包完行囊之後,就直接從窗戶丟出來,再到地上來撿拾,為的就是爭取寶貴的時間。(圖/獨立特派員) 而回顧花東地震史,1951年花東縱谷地震系列,從10月到12月期間,發生4起規模7以上的地震,其中3起就發生在花蓮。2018年2月6日,震央花蓮近海,發生芮氏規模6.2地震,統帥飯店以及雲門翠堤大樓倒塌。2022年9月18日,震央台東池上,發生芮氏規模6.8地震,橫跨秀姑巒溪的高寮大橋傾覆斷裂。 這次403大地震,統帥大樓三樓住戶表示,不只搖晃強度更大,造成的現象也不似過去地面隆起、路橋斷裂;本次許多受損的建築物外觀幾乎完好,但建物內裡結構破壞嚴重,難以住人。 統帥大樓只有一二樓嚴重變形,三樓以上仍然完好。主結構毀損最嚴重的二樓,牆壁傾斜、水泥塊剝落,鋼筋則因為擠壓變形爆露而出。(圖/獨立特派員) 追震小組密切監測!403大地震傳遞出什麼訊息? 這次花蓮許多建築物毀損狀況都類似統帥大樓,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顏君毅也觀察到,這次地震雖然跟2018年一樣,都坐落在米崙斷層帶上,然而卻沒有肉眼可見的地表破裂痕跡。 顏君毅說:「地表沒有看到破裂的時候,大部分建築物的破壞,其實就不是因為破裂、剪切,而是因為搖動而造成。大部分這邊的建築物,雖然都在斷層帶上,但是他的搖動,可能造成這些比較老舊建築物的破壞。」 除此之外,顏君毅也認為,這次地震發生在靠近海岸山脈起始點,與台東縱谷斷層系統、中央山脈斷層系統之間的影響是什麼?未來可能觸發什麼樣的結果?都是這次地震的研究重點。 為了瞭解這次地震的前因後果,由台大地質科學系教授郭陳澔率領的追震小組,地震隔一天就開始動作。(圖/獨立特派員) 這次布設了50個臨時地震站,形成密集地震網,最少收集一個月的數據並進行分析。追震小組成員,同時也是台大地質系博士生孫維芳表示:「不僅外海的斷層系統,加上縱谷斷層系統,所有的地震活動,應該可以在這次密集觀測網的記錄下,做出更細緻、更完整的地震活動的紀錄。」 三角窗高樓最致命!房屋倒塌是天災還是人禍? 這次受到地震影響而貼上紅單的危樓,截至7日為止,在花蓮共有32件,黃單則有35件。紅單表示建築物主結構的樑與柱受到毀損,需要進一步仔細的安全鑑定,來決定要進行補強還是拆除;而黃單則是樑柱等結構完好,沒有立即危險,但是外牆裂開、水泥土剝落等,需進一步勘驗並補強即可。 建築師提醒,三角窗高樓的一樓需要留意梁柱與承重牆的結構,否則易形成軟弱,造成倒塌。(圖/獨立特派員) 花蓮縣府地震當天成立「震災後危險建築物緊急鑑定人員」,緊急徵招建築師、土木技師、結構技師到災區現場勘驗,建築師溫天相地震當天便投入鑑定工作。 他從業超過30年,曾參與2018年206、2022年918以及此次403三個強震的建築物建物鑑定作業,他觀察倒塌損毀的房屋,歸納出三個原因,包括是否在斷層帶上、921大地震前防震法規較低的建築物,以及建築物的型態,尤其是一樓軟弱層的高樓尤其致命。 本次倒塌的天王星大樓是三角窗高樓,北濱街早餐店雖非高樓,卻也是三角窗且一樓為騎樓。「一塊基地的容積用到極大化,並且一樓常作為開店、停車場等需要打通空間的用途,在結構上形成軟弱層,地震來襲,柱子承受不住高樓重量進而彎曲變形,最終倒塌,」溫天相表示,建築物更動時,一定要請建築師、結構技師勘驗,確保結構完好。 過往206強震時倒塌的統帥飯店跟雲門翠堤大樓皆是這類建築型態,如果還是建於921強震前並且處於斷層帶上,很難通過強震考驗。 建築師也提醒,要小心短柱效應的建築型態。(圖/獨立特派員) 花蓮建築師公會建築師溫天相說:「一般我們柱子的配置,中間的那個箍筋是比較疏的,但是這樣形成短柱效應以後,就很容易造成柱子的破壞。」 這次倒塌毀損的建物,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有待進一步查驗。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地震是天災無法避免,但人禍,則是沒有藉口的。 邱惠恩/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