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專題影片專欄意見調查主題網站關於我們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主題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專題影片
專欄
意見調查
主題網站
關於我們
社福弱勢
主題
隱者地圖
有些人的生命一時失落,不代表再也沒有機會重拾日常,紀錄片《隱者地圖》, 探訪城市的角落裡,有些人因為失去工作,或家人遺棄,而流落街頭、居無定所、三餐不能溫飽。像是小梅姐和順福哥,因故成為獨居老人及城市街友,他們對人生充滿絕望,一度認為人生不再有機會,直到參加了楊兆琪等人成立的另類城市導覽計畫,讓他們這群隱身在城市角落的人,重新感覺有了新的人生。
社福弱勢
主題
當我們同在疫起
疫情三級警戒期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國人,儘量在家不要出門,也讓大家過了一個和往年不同的端午佳節,近來街上也因此顯得冷清。 不過這一波疫情升溫,受到最大衝擊的還有許多弱勢族群。沒有住所的街友,成天暴露在戶外,讓不少人擔心,他們會不會成為防疫破口呢?而之前發生獨居老人在家中死亡後,才被確診罹患武漢肺炎的事件,又該怎麼做,才能避免憾事再發生?另外,嚴峻的疫情對身心障礙人士來說,增加了哪些生活上的困難?
人物故事
主題
看見貧窮
一般人對街友或無家者的印象會認為他們是懶惰不找工作,很少思考是不是我們的社會系統出了什麼問題或是給弱勢者的選擇機會太少。不過現在有些人及組織,他們希望能幫這些街友或無家者找回自己的人生。 在台北熱鬧的饒河夜市,有位台大博士生擺攤賣起炸雞,不過他不是自己當老闆而已,而是雇用一些街友,一起工作。另外也有NGO組織成立「起家工作室」,讓街友發揮所長幫人整修房子。透過他們的小小行動,不只創造工作機會,其實最重要的是希望幫無家者建立一套支援系統, 讓他們不再只是孤立無援的個人,而能藉由各地方的支持,慢慢找回屬於自己的人生。
社福弱勢
主題
無家者的風景
當你身無分文,該如何在街頭求生?過去幾年有關心無家者與貧窮議題的團體以流浪體驗的方式,帶領參與者在街頭與街友共同生活。從街友們如何賺取生活所需、日常生活,以及就算離開街頭要面對什麼樣的生活挑戰,都一一親身體驗、觀察。獨立特派員記錄了這一場體驗,一起看看身無分文的人如何在街頭求生。 ♦延伸閱讀 → 你願意體驗兩天一夜的無家遊民的生活嗎? ♦延伸閱讀 → 特派員+《那一夜,我是無家者》
社福弱勢
主題
城市寄居蟹
 接下來我們要帶您到城市的邊緣,看看街友,遊民或者他們現在稱自己是城市寄居蟹的人們,他們的生活。這幾年不時聽到遊民遭到潑水、強光照射等驅趕手段。這些作法,不但無助於解決遊民問題,更加深了社會的對立,而這些對立,多半來自於不瞭解甚至是誤解。 其實遊民面臨的生存挑戰,是讓他們難以擺脫漂泊命運的最主要原因。像是他們最常做的工作就是發傳單、出陣頭,但是這些工作不固定,又長期存在著剝削結構。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民間組織,長期關注遊民議題,他們試著以不同的方式,邀請遊民參與攝影班,讓他們以影像,和這個社會對話。或者成立工站,讓難以找工作的中高齡者,能夠選擇不同的工作模式。
社福弱勢
主題
流浪的貴婦
過農曆年很多人大年初一會上廟裡拜拜,祈求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的,北港朝天宮、南鯤鯓代天府、大甲鎮瀾宮、東港東隆宮和萬華龍山寺是網友票選的五大廟宇,其中龍山寺很有意思,既是國際知名觀光景點,卻也並陳著遊民聚居與性工作者站壁的社會景象,一群國民美術畫家就愛上了這裡慈悲寬大的包容力。 很難想像,長期有七百個街友來來去去,每天住在龍山寺廣場的總有個三五十人,怎麼維持生活秩序?白天如何恢復觀光門面?獨立特派員花了一段時間採訪、觀察,這裡所有街友的家當只准一包,在警察來清場時,多的來不及帶走就會被扔進垃圾車。 住在所謂的龍山寺大飯店,街友有他們固定的床位,自己的作息方式,每個人都有一段埋藏心底的故事。街友當中最高齡的是顏阿嬤,一個洗車工女畫家常常下班後去探視他,給他帶吃的幫他梳洗,也成為畫中人物。阿嬤有家卻不想回去,寧可餐風露宿自在生活,跟勞工女畫家都因為對人生的豁達與甘願,成為忘年之交,他們在過另一種人生。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隱私政策

Power by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