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鮮乳售價高,農民卻喊賺不到?台灣酪農面臨多重挑戰
台灣鮮乳終端售價高,但收購生乳的乳品廠與通路銷售的費用卻占了鮮乳售價的7成,生乳收購價亦沒有反應近年高漲的飼料成本,酪農表示快要撐不下去。再加上2013年台灣與紐西蘭簽訂《台紐經濟合作協定》,2025年紐西蘭液態乳進口將遞減至零關稅,酪農的挑戰接踵而來。 鮮乳終端價格高 收購價卻未反映成本 國小老師楊梅貴退休後,投入家裡的牧場工作,捨不得原有設備廢棄,繼續經營,卻遇上飼料大漲。倚賴進口的牛隻飼料,成了沉重的負擔,因為乳廠的收購價沒有隨之調整。 根據畜牧法第35條,生乳價格評議委員會負責訂定生乳價。成員由酪農、乳品廠以及專家學者組成,並以酪農生產成本的9大原物料為計算基準,至今卻已經流會2次,導致收購價的檢討停滯。 台南柳營酪農楊梅貴坦言,生乳的價格是冬季、夏季跟暖季三段式的,在一年三季中,都會承受冬季虧損的壓力,市售的鮮乳價格也不會因季節而不同。現在的價格,即使他是乳評會的委員之一,也很難打破。 工時長、工作量大的酪農,只能受制於握有收購契約的乳品廠。酪農協會祕書長吳進隆解釋,因為生乳無法保存超過3天,如此的原料特性讓乳品工廠有機可乘。「講明白就是:你不賣,我就不載。你看第2天、第3天,你的生乳要放到哪裡去?」 台灣出產新鮮牛乳 背後有多少成本? 台灣酪農業發展近70年,現有562戶酪農,在養的乳牛約12萬頭,年產生乳約46萬公噸。市面上能買到的多數台灣鮮奶是由酪農戶提供生乳,乳品廠將收集到的乳源,加溫殺菌、包裝並載送至各通路。廠、農之間雖是合作關係,但產、銷失調,矛盾難解。 乳價評議機制的原意是保障乳價平穩,但以9項常用進口草料及國產芻料漲跌估算飼料成本,卻也忽略了其他生產成本,例如勞工薪資逐年升高,昂貴的設備也要逐年攤提。 將記帳戶酪農提供的真實數據整理後得到的結果是,酪農需承擔著物價漲跌,酪農每賣一公斤生乳,並沒有10元利潤。但鮮乳的終端售價並不便宜,為什麼台灣的鮮乳遠比國外的昂貴? 乳業協會祕書長方清泉指出,原料幾乎都是進口的,建築物及設備的照顧成本也很高。另外,台灣一公頃土地4千萬到5千萬起跳,只能夠養200頭牛,導致一頭牛的土地成本相當高。 雖然整體產業的生產成本高,但消費者付出的價錢,與酪農的成本價差距太大,市售價的通路上架費也是關鍵。台灣鮮乳的成本結構中,主要有酪農、乳品廠與通路,生乳成本占3成,加工、運輸占2成,通路上架費至少3成。 通路除了銷售外,還包含行銷和廣告。全台超過8成的生乳,是由統一、光泉、味全、義美等大品牌商收購。量販通路永續長蘇小真說明,因為大品牌有人力上架、做非常大的品牌行銷,才能賣得比較好。 量販通路在貨架上凸顯優質酪農的產品。(圖/獨立特派員) 紐西蘭液態乳將威脅市場 台灣酪農如何應對? 目前進口鮮乳售價仍較高,因為還存在著關稅與配額限制,銷售情況是在地領先。量販通路永續長蘇小真分析,鮮奶是對國人而言價格敏感度很高的商品,消費者除了選品牌,還會看重價格,因此目前國內的鮮奶仍占有一定的優勢。 然而,由於簽訂《台紐經濟合作協定》,到了2025年,紐西蘭液態乳將進入台灣,沒有配額限制,也不用繳納關稅,為台灣酪農造成極大挑戰。 傳統產業轉型需要契機,也需要具體方法。因為冬季過剩,夏季供不應求,業者便將過剩乳製成起司。苗栗酪農蔡南表示,一年可以用到150噸牛奶去做起司,真的要解決奶的剩餘仍很有限,但還是會繼續努力。 為了生存,本土酪農努力想辦法解決既有問題,但還是要面對自由市場的價格挑戰。民眾消費時,常以性價比來衡量價格與價值,當國外鮮乳的CP值高於台灣自產鮮乳時,如何改變消費思維? 蘇小真認為,我們願意在日常的飲食上多付一點錢,去買好的商品,不是貴,而是因為品質跟價格是要一起看待的。他也說:「每個人都有影響力,我就是影響力。」 每一次的購物,都是一次糧食安全與消費競賽的投票,你我都有機會,幫助台灣酪農,將危機化為轉機。 (※鄭淑文 羅盛達/採訪報導)
專欄
傳統酪農業易釀環境問題,如何走向永續轉型?
台灣酪農業者正面臨永續轉型的困境,新冠疫情期間通貨膨脹,原物料、飼料大漲,淨零排放政策也讓酪農非常困擾。酪農常因無法妥善處理乳牛的排泄物被開罰,甚至還有因連續開罰、罰金太高而離酪的案例。要怎麼解決養牛帶來的環境汙染,走向永續? 進口飼料貴、糞尿汙染成挑戰 酪農如何克服? 全球通膨,一顆600公斤的牧草捲,換算成1公斤18元的進口草,得花上10萬8千元。飼料和牧草都仰賴進口的酪農,正設法釋放成本壓力。 以國產草做成青貯草的草捲可行嗎?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徐濟泰說明,製造乾草要至少連續5天的大晴天,台灣很難有這樣的時間。不完全乾的乾草易引起黴菌孳生,對牛的適口性、健康及乳量,都有負面影響。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研究出如何妥善保存國產草,經過實驗,「半乾青貯」能改善過去國產草易發霉的缺點,進行實驗的泌乳羊、牛,採食量與奶量表現皆佳。餵養國產草,減輕進口運輸的時間壓力,也直接降低酪農生產成本。 然而,牛隻牧草吃得多,排得也多,糞尿汙染成了酪農的大煩惱。台南柳營酪農曾仁瀚表示,他有將近200頭大牛及泌乳牛,一天有約2噸的糞便排出。少量的糞便可以當肥料,可是當量一多,就變成負擔。 台南的柳營鄉八翁村曾是全國最大的生乳產地,去(2022)年開始,陸續出現「牛去人空」的牛舍。曾仁瀚解釋,在二代接手意願不高的情況下,還要花大筆的金額,去設置現代化或功能比較完全的汙水處理設備,使二代不願繼續經營。 正視令人困擾的環保議題,曾仁瀚現在使用自動刮糞機,牛糞尿經由2次固、液分離之後,化為沼液、沼渣,澆灌農地施肥,也將沼氣純化,用來發電。 進口草製成的牧草捲要價不斐。(圖/獨立特派員) 小農跨出傳統 導入現代制度與數位科技 曾仁瀚13年前返鄉,接手家中牧場,導入企業式管理思維。將員工分成兩班制,建立輪休制度,以數據分析作為飼養管理的參考。曾仁瀚表示,在早期家族企業概念盛行的情況下,員工的工時相對偏長。當時回來牧場工作以後,才開始調整員工的薪資結構。 牛的腳上跟耳朵上都裝有偵測裝置,牛隻的健康狀況就能即時、具體呈現,甚至還設有乳牛專用的水床睡墊。 曾仁瀚開玩笑道,「有了這些電子化設備,我們更忙了。因為以前牛有問題,你沒看到就不知道。現在有了電腦幫助以後,它幫你把那些有問題的牛找出來了,所以不能當作沒看到。」 小農鮮乳創辦人龔建嘉2015年以群眾集資方式,推廣單一乳源的小農鮮乳。2年前,邀請原本交乳給大廠的曾仁瀚,跨出傳統供銷模式。乳品大廠保價收購,乳源來自不同牧場;小農牧場乳源單一,自家牧場的牛隻健康,直接反映在生乳品質與收購價。 龔建嘉提到,他們導入了圓盤式的榨乳設備,只要3位人力,就可同時替30頭牛擠乳,有效地縮短牛隻榨奶的時間,降低牠們在泌奶上的緊迫。系統化的管理下,泌乳量具體提升,生乳品質也更加穩定、優化。 小農鮮乳導入圓盤式的新型榨乳機。(圖/獨立特派員) 台灣鮮乳品質高 怎麼提升競爭力? 不過,自由經濟的市場價格戰中,消費者是否能看見台灣的高品質鮮乳?雖然台灣與國外的養牛成本有先天上的差異,但品質並不落後,甚至勝出一籌。 乳業協會理事長徐濟泰解釋,國產的生乳等級分為A、B、C、D級,台灣近年提供給國人的都是A級生乳。國外有分三級,但是一級、二級都會到消費市場。也就是說,台灣的平均鮮乳品質可能比國外的更高。 雖然國人的鮮乳人均消費量逐年成長,但進口鮮乳的占比也逐年增加。來自紐、澳的冰磚奶,主要為B2B通路的業務用奶,原本用來調節夏季缺乳,近年來,進口量一再增加。 酪農曾仁瀚擔憂,消費者不清楚自己買的是進口奶還是本土奶,因為有些包裝上面寫鮮奶,但其實是進口還原的,或冰磚還原的。 龔建嘉認為,台灣很小,如果大家不要「網內互打」,就可以變成一個聯盟體系。不管是在物流端、產品發展、產品項目的調節,或是在代工項目上,有個大家共用的體系的話,這些獨立農民才有機會,更大膽做多元農產品發展。 不論是考量糧食安全,或提供民眾高品質鮮乳,酪農產業正面臨時代的考驗。需要以先進的飼養管理方式,擴大規模經濟,才能提高競爭力,成為永續經營的產業。 (※鄭淑文 羅盛達/採訪報導) 黃郁婷/編輯
食品安全
主題
非洲豬瘟風暴何時了
《非洲豬瘟風暴何時了》 非洲豬瘟在中國持續失控,台灣現在防堵非洲豬瘟可說是全面繃緊神經,防疫工作也進入新的分水嶺,不只全國民眾收到警報簡訊,政府更祭出重罰。從12月18日開始,只要從疫區例如中國或近三年有發生非洲豬瘟的國家帶豬肉製品入境,第一次罰款就高達二十萬元,再犯更是重罰一百萬,第三次也是一百萬,以此類推。 台灣養豬產業曾經因為口蹄疫重重摔了一跤,非洲豬瘟更是第一次進入亞洲國家,沒有疫苗可打,致死率百分之百,病毒又可以藏匿好幾年,等於是世紀黑死病。其實從元月開始,也就是口蹄疫拔針半年,全國豬隻體內已經沒有抗體,考驗期正式開始。偏偏又遇上非洲豬瘟虎視眈眈,面對雙重壓力,農委會已經開始盤點中央到地方防疫人力不足時,要如何補齊。 還有廚餘養豬如果不禁,要怎麼萬全準備?獨立特派員記者要帶我們到兩岸民眾往來頻繁的最前線金門,看金門這個高風險區的重點區,要怎麼防疫才不會失守。一起從進入金門開始,看中央到地方如何持續打這場防疫戰。 《那一年,口蹄疫最前線》 防疫如作戰,是現在各界努力防堵非洲豬瘟的心情。然而在21年前台灣爆發口蹄疫情時,第一線執行口蹄疫撲殺工作的國軍弟兄們,口蹄疫卻是他們心中永遠的最痛,許多人更因為撲殺過多病死豬得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獨立特派員攝影記者鄭仲宏退伍前就經歷了這場風暴,他現身說法當年沈重的回憶,也希望不要讓21年前的災難再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