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減塑已成趨勢,無包裝商店的挑戰與未來!
今年的世界地球日再度聚焦減塑議題,主題是「多一塑不如少一塑」。除了生產源頭,販售端也有無包裝商店正為減少塑膠包裝而努力。不過台灣從2015年第一間無包裝商店開設以來,目前經營家數約略只有30間。一起來看看,無包裝商店主要的經營概念以及面對哪些經營挑戰。
-
保母兒虐致死案 後來怎麼了?
今天3月初爆出一名等待出養的一歲多孩童剴剴被保母虐待致死的案件。衛福部3月21日在行政院會從實務面、制度面、法制面提出11項未來策進作為,然而截至5月底截稿前,只推動了3項。原因在於相比其他兒虐案,剴剴案相當複雜,其中涉及收出養制度、兒少家外安置制度、保母訪視制度,涉及的單位包括台北市與新北市社政機關與收出養媒合機構兒福聯盟。部分涉及修法,難以一步到位。
-
凝視台灣歷史傷痕,519白色恐怖記憶日訂定
台灣曾經是全世界軍事戒嚴最久的國家,長達43年的白色恐怖,受難人數超過2萬人,然而卻一直沒有一個紀憶日來告慰受難者,並警惕當政者。終於在數十個公民團體的倡議下,行政院正式核定5月19日為「白色恐怖記憶日」。一起來回顧台灣經歷的傷痕與歷史記憶。
-
白色恐怖下的青年自覺運動–回顧「統中會案」
台灣轉型正義的道路上,許多事件都值得更多省思與關注。1969年2月的「統中會案」,被逮捕的主嫌,為什麼要判處15年到無期徒刑、死刑的重刑?統中會案「首謀」許席圖甚至被刑求到心神喪失。他們到底犯了什麼滔天大罪?白色恐怖下的青年自覺運動,又是如何崛起的?
-
名人、專家帶領你財富自由?當心投資型詐騙!
詐騙集團藉著民眾賺錢心切,冒用財經名人的名義,以各種吸引被害人目光的方式,到處詐騙。詐騙集團賺得荷包滿滿,想投資的被害人,卻是苦不堪言。投資型詐欺,已經在詐騙的全部類型裡,名列為今年1到3月財損的最高項目。該如何解密詐騙集團的慣用手法和伎倆?<
-
3年減少15%公有零售市場,沒落原因為何?
即使在購物管道多元、生活型態改變的今日,不少人已經不去傳統市場,但它的功能除了購物,還有人情味、在地特色、階級對話,甚至安置長輩、穩定社會等價值。不過台灣的傳統市場正在沒落中,而購物環境不佳、攤商後繼無人、經營型態過時等問題,是當今傳統零售市場共同面臨的難題。
-
在現代社會如何生存?傳統市場的轉型挑戰!
經濟部日前發布要補助3億元,來改善全台29處傳統市場與夜市更新再造;另外從2017年到現在,也早已編列了21.93億元經費,讓老舊傳統市場耐震補強。但環境改善只是基本,傳統市場轉型來符合現代消費習慣,是各方更重視的議題。但只要轉型就能保證提升效益嗎?轉型背後是否有所犧牲?
-
小人物大發明 台灣參與IEYI競賽20年之路
台灣參與世界青少年發明展(簡稱IEYI)已邁入第20年,今年8月將在台灣舉辦。在人類歷史上,有許多發明改變了歷史,例如輪子、印刷術、蒸汽機等,這些發明解決許多困難,讓生活越來越便利。不過,發明是專家學者才有的能力嗎?在台灣有一群師生花時間、花精力、花資源長年鑽研發明。
-
強震挺過全台限電危機!電力建設如何再強化?
今年花蓮的403強震,一度造成全台近37萬戶停電,但絕大多數的停電用戶,在當日下午便已陸續恢復供電。台電在地震發生當下,採取了哪些緊急應變措施?在921地震之後,對於強化電網韌性又做了哪些改革?放眼未來,在淨零排放政策與永續經濟發展下,台灣的電力建設又該朝哪個方向前進?
-
公東高工面臨退場危機!技職教育如何長遠發展?
位在台東的公東高工,是老牌技職學校,不過去年卻因為財務狀況不佳,被教育部列入專案輔導對象名單,限期兩年改善,面臨退場危機。面對困境,公東高工積極尋求解方,教育部也成立查核小組,派員輔導。經過一年的努力,危機雖然暫時解除,卻也凸顯了技職教育在台灣發展的難處。
-
永續發展趨勢下,台灣竹材的未來潛力!
隨著全球淨零轉型的目標願景,環保的竹產業,近年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推波助瀾下,逐漸受到各國重視。今年台灣首度舉辦以竹為主題的博覽會,同時舉行第12屆「世界竹論壇」。面對氣候變遷,竹材作為建材,帶來哪些發展的可能性?台灣在竹材使用的創新與設計,又有什麼樣的突破?
-
獨立居護所扎根社區,服務民眾在家安養善終
在社區安養是許多病患以及長者的期盼,不過卻有將近八成在醫院度過最後的階段。為了將安養及善終的重心由醫院轉移至居家,健保共擬會議在今年通過在宅住院的試辦計畫,預計在七月開始試辦。在這個計畫中,扎根社區的獨立型居家護理所也能小兵立大功。
-
死刑犯集體聲請釋憲,死刑違憲?還合憲?
每當社會發現重大案件,死刑聲浪就會衝高。台灣在2000年之後,死刑執行人數大幅下降,一度朝著逐步廢除死刑邁進。不過社會輿論對於死刑支持度高,立法和行政機關,對廢死沒有共識。今年台灣首度有37名死刑犯,聲請釋憲,釋憲結果,將攸關著死刑制度的改善甚至存廢。
-
因應全球變局,台灣如何擬定國防、外交戰略?
5月20日新任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正式就任,延續貿易戰的態勢,美中關係未來依舊壁壘分明,美國在印太地區聯合日本、菲律賓抗中已成定局,台灣的戰略地位也將受到影響。而兵力招募不易、兵源短缺及兩岸國防預算落差,不對稱戰力下的國防策略,也是新政府的一大挑戰。
-
盤點台灣產業競爭力!投資環境如何提升?
台灣正面臨地緣政治衝突、地緣經濟競爭,以及淨零排放轉型急遽性等多重挑戰,如何維持國家產業競爭力,在在考驗著新政府團隊。工商界對台灣的投資環境,提出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的五缺,如何解決這五缺,是現在就必須正面迎戰的課題。
台灣產業面臨重重挑戰 新政府如何接招? -
新政府的人口挑戰 給錢催生行得通嗎?
520新政府上路,迎面而來的是高齡化與少子化兩個人口海嘯,預估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另一頭,2023年的總生育率是0.865。政府多年來推出各種的催生政策顯然成效有限。究其原因,包括低薪、高房價、性別不平等、職場不友善、生活選擇越來越多元等都讓人望「生」卻步,但除上述原因外,本篇報導試著提供另一種觀點:「競爭至上的價值觀」或許才是「最強避孕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