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欄

  • 蘇花公路搶修難,花東交通議題再掀討論!

    蘇花公路是花蓮往北唯一的聯外快速公路,三個月前地震發生後,多處路段嚴重落石坍方。道路中斷,影響的不只是居民返鄉不便,更衝擊當地的產業經濟,這條公路的未來,再度引起關注。而每次交通受阻,政府就會協調船舶代為疏運,如果宜花之間設置一條常態性的海上航線,可行嗎?

    黃心亮
  • 傳統美食老店掀起歇業潮,業者遭遇哪些困境?

    台灣的小吃一直很受國內外觀光客的喜愛,但根據統計,台灣小吃、食品及飲料攤販,5年來大減了23%。生意好的小吃店,為何會後繼無人?觀察現今餐飲環境,消費者會要求食材、CP值,加上外送平台又多,這些都衝擊到老店的經營。老店如果要傳承,困境該如何解決?

    黃心亮
  • 鋰電池火災頻傳,安全使用指南看這邊!

    上個月南韓發生鋰電池工廠大火,奪去23條人命,震驚全世界。台灣每年也都有100件左右的鋰電池火災。當我們生活從手機、電腦、行動電源到交通工具,都已經離不開鋰電池,如何安全使用顯得格外重要。一起透過拆解鋰電池,來了解它的危險性,以及如果發生起火意外,該如何應變。

    黃心亮
  • 台灣也有防災士,提升民間防救災能量!

    台灣除了地震之外,還有風災、水災的考驗。面對多樣的天災,民間的自主防災應變能力尤為重要。台灣在2018年,就參考日本建立防災士制度,可以在事前協助防災,真正發生災難時也可協助民眾緊急避難,甚至擔綱救援工作。到底什麼是防災士?他們對防災、救災又能帶來哪些貢獻?

    黃心亮
  • 賦予廢棄材料新生命,還能創造弱勢族群就業機會!

    桃園有一群人,以廢棄的木棧板、木製家具,和回收牛仔衣物做為原料,加工處理再製,搖身一變,成為全新的家具、木製品,或是服裝、包包。他們除了善用回收原料,工作人員也是雇用社會弱勢、失業、或是需要幫助的人,齊心幫助物品重生。

    黃心亮
  • 宜蘭內城社區,邁向能源公正轉型之路!

    宜蘭內城社區,運用早期的耕耘車「力阿卡」載著觀光客體驗農村風光。不過力阿卡燒柴油排放黑煙,反而汙染了農村,因此內城社區最近開始推動能源轉型,要將力阿卡電動化,而且還要以水力發電的綠電,來供應電力。淨零轉型的過程中,如何不遺落任何人?內城社區如何邁向公正轉型?

    黃心亮
  • 苗栗苑裡市場重建,公民參與創造決策新模式!

    苑裡市場已經有百年歷史,但在六年前因火災燒毀,殘存一片牆面就被登錄為歷史建築。不過苑裡市場的重建案,和其他傳統市場很不一樣。公共設施怎麼蓋,決策過程也很特別,鎮公所和建築團隊,廣邀攤商和鎮民參與重建,意見由下而上,希望能蓋出最適合苑裡人期待的新市場。

    黃心亮
  • 簡靜惠文化播種半世紀,致力推廣台灣閱讀活動!

    在台北,洪建全基金會為大眾舉辦讀書會,歷時三十年,持續不懈、聚集人群,透過閱讀與世界連結,幕後推手就是七○年代台灣十大企業家之一洪建全先生的長媳簡靜惠。而不只民間推廣閱讀,文化部也推動創新書市、市集,一起來深入了解,官方與民間如何推廣閱讀。

    黃心亮
  • 台北市北投溫泉廢水流入河川,嚴重影響生態!

    泡湯風氣越來越盛行,溫泉廢水會排放到哪裡去呢?北投的南磺溪和磺港溪,正承載著這些溫泉廢水。這幾年學術團體在兩條溪進行研究,也發現河川酸化,改變了物種。環保團體在今年初向總統建言,要求中央到地方的主管機關,應該要改善酸性溫泉水破壞生態的現況。

    黃心亮
  • 台灣孕產婦死亡率偏高,數字背後的原因為何?

    台灣的孕產婦的死亡率,在2019年創下了23年來的新高,2021年雖然略為下降到10萬分之14,不過和鄰近國家日本、南韓相比,還是高出許多。在晚婚晚育的社會趨勢下,這樣的數字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訊息?又應該如何透過衛教,或者擴大法定產檢項目,來預防孕產婦死亡?

    黃心亮
  • 書市經營不易,愛書人仍齊聚分享閱讀美好!

    台灣的出版現況嚴峻,有人認為紙本書已屆臨黃昏末日,但還是有一群人致力於推動閱讀的樂趣。資深文化人詹宏志從2021年起,就持續為愛書人創造對話的空間,在台中的中央書局舉辦讀書會,邀請各領域名家為讀者說書,不只帶動閱讀風氣,也讓許多經典書籍重返暢銷作品之列。

    黃心亮
  • 首份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揭露全球暖化對台灣的影響!

    國家級氣候變遷科學報告預測台灣到世紀末,最嚴重可能比工業革命之前升溫4.5˚C。伴隨而來的,是乾季越乾、溼季越溼,颱風降雨增加,健康也因為增溫而受威脅。而海水增溫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也將淹沒西南沿海一帶的陸地,如果再不減碳,海平面最高可能上升1.75公尺。

    黃心亮
  • 氣候變遷衝擊農作物,荔枝不開花、收成差!

    荔枝對於開花和結果期間的溫度、雨量,有一定的要求,但是氣候暖化,導致所有品種,都出現開花不穩定、落果,甚至是不開花的狀況,蟲害也變得更嚴重。農業試驗所研究人員,找到了有效的物理方式,防治農民最頭痛的荔枝細蛾,並持續培育新品種,以因應氣候的挑戰。

    黃心亮
  • 打破年齡束縛,壯世代勇敢創業追夢!

    台灣60歲以上的人口已經高達600萬人,不過很多人即使實際年齡到了60歲,身心卻仍保有40歲的活力。壯世代教科文協會理事長吳春城提出「壯世代」的想法,來泛指台灣嬰兒潮世代,三到五年級的人,希望翻轉社會對高齡長者的負面想法。壯世代如何重新打造生命的第二春?

    黃心亮
  • 國會改革改什麼?為何爆發爭議?

    立法院今年2月1日才迎來一批新立委,短短三個月,就把各界引頸期盼且喊了20年的國會改革內容:調查權、聽證會三讀通過,然而,法條內容跟審議過程皆引起兩極化聲浪。本文著眼三大改革焦點:調查聽證、增修反質詢與藐視國會、總統赴立法院國情報告常態化來討論。

    黃心亮
  • 第三次針對國會社運 青鳥行動的時代意義

    這次國會改革法案,不只引起政治動盪,還引發全台串聯的青鳥行動,5月24日跟5月28日分別有10萬人跟7萬人參與,成為台灣歷史上,繼野百合運動、太陽花運動後,針對國會的第三起大型的社會運動。

    黃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