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藥品到府宅急便,藥師成公衛重要一環
疫情高峰期間,確診病例數最高的新北市於4月11日率先啟動輕症確診者居家照護計畫,19日藥師公會全聯會宣布,全國藥師投入送藥到府,完成藥物治療的最後一哩路。不過每位藥師提供的專業諮詢一對一服務、以及送藥的時間成本,其實都不少於其他的醫療人員,但是目前的給付予補助卻有落差。社區藥局一直以來都是扮演著社區醫療站的功能,在防疫方面從口罩、快篩實名制到送藥到府,每個環節都缺一不可,如何支持這些最前線守護民眾的藥師們,給予相關資源支援與配套,還有待完整評估與改善。
-
退休後的第三人生如何安排?台灣銀髮住宅風潮興起
隨著時代變遷,以往在宅養老的觀念,開始有了轉變,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入住銀髮住宅。它們的型態各異,有近年興起的飯店式管理,也有早期推出的老人公寓,各自吸引不同的族群。是需求也是商機的銀髮宅,有不同的經營模式和收費標準,他們的生活現況又是什麼?
-
面對超高齡社會,挪威如何養成長照人才?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人才的培育是能否順利銜接的重要關鍵,否則政策迫於趨勢需求,投入可觀經費發展服務,但各地服務中心卻無法提供穩定的品質。台灣的成人照服員培訓時數是90小時,而挪威的照服人員則要投入8500至8700小時的學習才能夠參加考試,他們的訓練方式值得台灣參考。隨著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時間表越來越近,及早預備才能降低不幸,讓被照顧者有幸福感,照顧者更有成就感。
-
小農不再單打獨鬥,組成聯盟更強大。新生代農民如何團結突圍?
台灣受到土地政策與自然環境影響,形成以小農為主的經濟型態。過去,為數眾多的小農,大都各自尋找生存之道。可是這幾年在青農返鄉潮,和有心人士的推動下,小農開始打破疆界,組成聯盟,一起拓展市場。期盼這樣的轉變,能為台灣農業市場帶來不一樣的面貌。從單打獨鬥走向團結突圍 新小農聯盟時代來臨
-
租屋黑市問題,如何改善?
根據統計,目前台灣租屋市場已突破百萬戶。2001年政府開始實施房屋租金可以抵扣所得稅,但非營利機構發現,租屋族的房租每年以3%~5%穩定成長,現行的規定並不合用。更嚴重的是,台灣的租屋黑市高達7至9成,使得租屋族根本無法拿租金支出報稅。有學者與團體建議租屋應該比照買房,規定全部租屋交易都應該要實價登錄,讓租屋市場更透明。而透過提高租金報稅抵扣額,同時讓租賃合約有具體的罰則機制,也都是可行的方向,才能夠讓百萬租屋族,不在租屋黑市中繼續成為弱勢。
-
跟蹤騷擾防制法上路,構成要件為何?
推動立法長達十年的跟蹤騷擾防制法,將在今年6月1日開始實施。根據立法院法制局2021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如果用跟蹤、騷擾、糾纏等關鍵字搜索警政署受理報案系統,發現每年大約會有7600件相關案件,也就是平均每天20件。新法中性或性別相關,是跟騷案件相當重要的構成要件,這個篩選條件雖然讓案件有明確的判斷標準,不過也可能讓部分不具備喜愛或追求動機的跟蹤騷擾行為,處在無法成案的灰色地帶。期待新法上路後,可以隨著實際施行狀況進行相關調整,讓法案更加完善。
-
食安迷思擴散快,網路謠言多。民眾該如何注意?
關於食物和食安,民眾疑問不少,迷思更多。有疑慮時在網路搜尋解答或社群媒體轉傳的訊息,往往不是正確的解答。網路流傳喝了加氯的水會致癌,開水沸騰後再煮3-5分鐘,就能讓餘氯都消失?蔬菜上的農藥要用食鹽、小蘇打、還是臭氧機清洗去除才能確保安全?
-
台鐵公司化三讀通過,各方觀點有歧異
5月27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國營台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跨出台鐵公司化重要的一步,預計讓台鐵在2024年1月完成公司掛牌。不過台鐵公司化後,民眾對於台鐵安全改革的疑慮就解決了嗎?運安會日前提出太魯閣號事件最終調查報告,認為悲劇會發生主要是因為台鐵局的安全規定非常不足。不過台鐵企業工會認為,公司化草案裡頭沒有載明安全兩個字,認為公司化根本是場騙局。未來交通部將會成立跨部會的台鐵公司推動會報,在年底審議完成16個子法,同時確定台鐵公司的組織架構。超過百年歷史的台鐵能不能因為公司化徹底轉型、永續安全的經營,還有待時間觀察。
-
白河地震影像紀錄,珍貴的歷史教材
1964年白河地震影像保存的關鍵人物,是當年服務於台糖公司,後來進入中視新聞部的賴澄茂先生。他不只在白河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以登高方式記錄嘉義市中央圓環一帶的震後大火,還在第二天登上軍方勘災直升機,拿著八釐米老式攝影機以空拍方式,從震央附近的白河山區一路記錄到嘉義市中心,成為現今白河地震最珍貴的影片與教材。台灣百年來地震的紀錄研究,都是希望在了解活動斷層的特性之外,也能找到地震重複間隔的頻率,好做為防減災與災害機率計算的基礎。
-
怎麼吃才安全?用科學方法,破解食物迷思。
關於食物,令人困惑的迷思實在很多,網路平台、社群媒體上流傳著各種說法。例如:食物從冷凍庫拿出來,是要放在冷藏室、室溫、或使用流水退冰才能維持新鮮?發霉食物還要不要吃?怎麼吃才安全?還有長輩常說:湯滾過就可以放隔夜,這是真的嗎?雞肉下鍋烹煮前 需要清洗嗎
-
疫情進入高峰期,快篩政策怎麼了?
台灣疫情再起,單日的確診人數已經突破九萬,這段期間不論是企業或是個人,都紛紛需要利用家用快篩試劑來確認是否染疫。四月底政府推出快篩實名制,第一輪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一國人買到實名制快篩,目前快篩劑的量能已經慢慢充足,但要如何配合快篩陽性即確診的政策,讓確診民眾能夠更快領到治療藥物,並同時減少醫護負擔,都還需要更細膩的配套演練。
-
台灣進入太空元年,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台灣今年一月施行太空發展法,國家太空中心在位階及預算都大幅提升的狀況下,預計要一年發射一顆衛星,搶食太空經濟大餅。不過國際廠商已經搶占先機的市場,台灣往往只能做低利潤的零組件代工,搶進太空產業商機,台灣的優勢是已經很強的製造業供應鏈,但能不能利用太空國家隊的練功機會,發展出通訊衛星的整合及應用能力,將是未來十年台灣太空產業的挑戰。觀測海洋表面風場 台製獵風者衛星即將問世
-
屯子腳地震,留下珍貴紀錄與經驗
台灣近代史上造成死傷最嚴重的地震,是發生在1935年4月21日的新竹台中地震,總計造成了三千多人死亡,房屋受損不計其數。如今屆滿87週年,為了讓台灣的民眾了解地震的無情與可怕,改制前的台中縣政府透過出版屯子腳大地震專輯與老照片特輯,詳細記錄了1935年的大地震對中部民眾的影響。這些百年來重大地震留下的珍貴紀錄與經驗,都是台灣面對地震挑戰重要的研究基礎。
-
廟宇剪黏工藝,傳承面臨困境
傳統廟宇的屋頂裝飾,是由剪黏師傅一片片手工製作而來,不過因為太過耗時費工,導致現在許多廟宇都改由機器大規模生產的裝飾取代,使這項傳統的工藝越來越少見。不過當古蹟廟宇或是歷史建築需要修復的時候,還是必須要找有名的師傅採用傳統剪黏整修。鬼斧神工的工藝令人驚嘆,而這份傳統工藝的繼續傳承,也關乎著台灣許多古蹟廟宇的修復,還有年輕一代的工藝家是否能有繼續發揮的空間。
-
挑戰火箭MIT,台灣太空產業發展中
太空時代已經來臨,2021年底台灣第一個國家級的科研火箭發射場,在屏東縣牡丹鄉的旭海村誕生。原訂5月3日要在此基地進行首場試射的陽明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研發的是可以導控飛行方向的混合式火箭,如果成功將是領先全球的研究。太空發展法通過 首座短期科研發射場落腳屏東旭海村
-
元宇宙帶動區塊鏈金融投資,詐騙手法需注意【獨立特派員】
元宇宙經濟來臨,加密貨幣興起,NFT更是不時傳出市值飆高的消息。在這個區塊鏈金融市場中,不少人被高報酬的消息牽動情緒,深怕錯過了虛擬世界中所能帶來的致富商機。不過當虛實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區塊鏈成為新興的理財工具時,利用民眾想要快速獲利的詐騙事件也層出不窮。科技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面對投資詐騙最重要的是要在投資前多方查證,並提升個人在個資安全上面的意識,謹慎以對、步步為營,才能在變局中看到未來世界重要的創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