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從吃出發,綠色餐廳如何落實環境永續理念?
現在有越來越多餐廳,開始以綠色餐廳為訴求。除了最基本要使用有機、友善食材,業者在肉類及海鮮的挑選,也要盡可能選擇注重動物福利以及符合永續海洋為原則的海產。這股用吃來減碳愛地球的風潮,讓台灣綠色餐廳逐漸受到重視,獲得更多推廣,也被消費者看見。
-
慢、快地震間有何關係? 台日地科專家共同研究
2002年東京大學首度發現「慢地震」,開啟全世界對慢地震的觀測。慢地震釋放的總能量,威力甚至等同規模7的地震,因而受到國際重視。日本從2012年起,年年召開慢快地震研討會,今(2023)年研討會首度移師台灣,也讓台日學者得以交流,並朝合作邁出重要的一步。
-
芬蘭入會,北約東擴,地緣政治情勢將如何改變?
2023年4月4日芬蘭正式加入北約,讓北約更深入北極圈,卻也可能使北約與俄羅斯情勢更加緊張,芬蘭的抉擇將讓和平到來?還是漸行漸遠?除國防之外,芬蘭也不忘在科技發展與人性服務間繼續前進,距離北極圈最近的城市奧盧,成為6G的火車頭;服務設計更在極圈內蓬勃發展。
-
職場婦女多辛苦 日治台灣女性很瞭
結論先講:現代職業婦女常處在家庭職場兩頭燒的狀況,此生活型態濫觴可追溯至百年前的台灣──日治時期。此時台灣女性在性別、種族、階級、戰爭等重重困境中,走出閨房與廚房,進入學校受教育,具備知識與技能後登上職場舞台,同男性一展長才,是台灣職場的先鋒部隊。
-
跨國同婚開放,還有什麼未竟之路要走?
2019年5月17日台灣同婚專法正式生效,不過當時跨國同婚伴侶並不適用,直到今(2023)年1月19日終於拍板通過修法,宣布擴大跨國同性婚姻適用範圍。然而目前仍有18個國家的同性伴侶,來台結婚前需要先境外面談,他們陷入漫長的等待,而中國則是被排除在跨國同婚之外。
-
私校退場潮來襲,偏鄉學校遇生存危機
教育部制定的「私校退場條例」去(2022)年上路,希望能為私校退場建立完整機制,直到今年2月,已經有11所私立高中職,因財政顯著惡化列入「專案輔導學校」,限期2年改善,否則將強制停招、停辦。而這些學校多數位處偏鄉地區,凸顯少子化的現今,偏鄉私校更加陷入辦學困境。
-
國寶級春仔花藝師陳惠美,傳承台灣女紅美學
結合剪紙、纏繞等技術的春仔花,又稱為纏花。它在台灣早年盛行一時,成為婚嫁節慶時,不可缺少的吉祥飾品。被文化部公告尊稱為人間國寶的陳惠美,致力春仔花工藝二十餘年,傳承這項台灣早期女性的智慧與美學,希望和大家分享精巧工藝背後的文化意涵與心意。
-
台灣新車安全評等上路,TNCAP如何運作?
去(2022)年成立的TNCAP,也就是台灣新車安全評等制度,於2023年第一季公布了受測車輛的評等結果,提供消費者在購車時可以參考的各項安全星等。TNCAP究竟如何運作?以及它的成立,是否真的能提升國產車安全呢?
-
TNCAP正式上路 部分執行細節仍待完善
Global NCAP是全球新車評等計畫的平台,各地NCAP的水準不盡相同,其實也反映了當地車輛安全的水準。台灣的新車評等制度起步晚,日本、韓國比台灣早了20年以上,東南亞、拉丁美洲也早在10年前就已成立。剛起步的TNCAP,能否建立起公信力,制度設計上還有哪些討論的空間?
-
送摯愛最後一程 用何種方式?
如何安排身後事是私人之事,也是公共之事。從傳統墓葬、靈骨塔,到樹葬、花葬、海葬等環保葬,甚至有鑽石葬等新式安葬法。不同的安葬形式,除了反映個人的信仰文化外,從大家族到小家庭、從婚姻到單身,從在地到全球化的生活型態等,在在影響每個人生命的「最後一程」,也攸關政府安排土地與設施的長遠規劃。
-
一家咖啡館,如何讓司法少年再出發?
司法少年一旦處於沒有升學、也沒有就業的雙失狀態,重新落入犯罪系統的機率就會相對提高。但是要讓司法少年回到學校或留在職場上,卻相當不容易。不但要用心,還得有足夠的後援系統支持。位於台北市的「未來咖啡」透過職務訓練,幫助司法少年復歸社會。
-
機車族上路危機四伏,交通安全該從何談起?
如果台灣是行人地獄,對機車族來說,馬路更是生命安全的煉獄,由於以汽車本位思考的道路設計,機車騎士被迫得穿梭在大小車陣中。而太寬鬆的駕訓及考照制度,加上違規記點不落實,也使得機車族每天上路就像在搏命。高齡駕駛的問題,更因為城鄉差距,日漸嚴重。
-
台灣為何成為行人地獄?交通要如何改善?
去(2022)年台灣有394位行人因為交通事故死亡、1萬6000餘人受傷,平均每日有近47位行人在道路上非死即傷,更被CNN報導稱為「行人地獄」。台灣過去的道路設計以車為本,人行道不足、長期被占用,甚至駕駛習慣都遭詬病,背後有哪些法律及社會因素,又該怎麼改變長期以來的交通問題?
-
全球海洋生態拉警報,台灣海洋三法進度如何?
依據聯合國估計,全球有90%魚類都面臨過度捕撈的危機,今年3月聯合國更通過公海條約,要在2030年前,將全球30%的海洋納入保護範圍。台灣身為海島國家,海洋和所有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台灣的海洋三法,從2019年通過海洋基本法,到現在早都已經過法定期限,卻還沒立法完成。
-
臺北也有地下水宮殿?一探水道水源地的設計與起源
臺北市最早的水道水源地位於公館,在日治時代規劃完成,並沿用到1977年。這些供水設施不是冰冷生硬的機房,而是包含數棟新古典主義建築的古蹟,其中自來水博物館更是臺北地區第一棟鋼筋水泥的建築;位在小觀音山上的蓄水池,媲美土耳其地下水宮殿,有著更為現代化的公衛設計。
-
用精油促進身心平衡,芳香療法有效嗎?
從植物萃取出的芳香分子「精油」或「純露」,用以改善人們的身心健康,稱為「芳香療法」。台灣已有醫師開設芳香醫學門診。但民眾要如何透過芳療提升生活品質?以科學實證的角度,看看植物的芳香分子,何以成為忙碌生活中平衡身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