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欄

  • 台灣碳權交易所成立,碳抵換仍有爭議

    二氧化碳的減量技術已經成為顯學。目前台電在台中電廠加緊試驗,將蓋起全台灣最大的碳捕捉場。成功大學的陳志勇教授則帶領團隊研發,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石化原料。不過碳捕捉和再利用的成本都很高,如何降低成本,也是這些新科技能否產生經濟效益的最大關鍵。

    黃心亮
  • 日本醫師建立跨專業合作計畫,推動在宅照護模式

    「八戶家庭診所」位於日本青森縣八戶市,院長小倉和也積極推動跨專業合作計畫,讓不同專業組織透過這個平台進行合作,將病患的資料登錄在裡面,再透過平台連結,建立在地整體照顧系統。小倉和也醫師建立的模式,究竟為八戶市帶來什麼影響?又為何台灣在宅醫療界如此重視?

    黃心亮
  • 日本古都鎌倉,觀光與文化保存的兩難

    一個城市經營及規劃的方向除了建設與發展,是否也有其他可能及選擇?日本神奈川縣的鎌倉市,是日本三大古都之一。在這座轉角就能遇見古蹟的小城市,人口只有約十七萬人,卻能藉著豐富的人文及自然景觀,每年吸引超過兩千萬的觀光人次!鎌倉,是如何以「保存」的思維經營城市?

    黃心亮
  • 羅興亞難民數量日漸增加,東南亞國家協會有解嗎?

    自從緬甸軍事政變以來,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估計,至少造成111萬難民及尋求庇護者流亡,也讓馬來西亞當地居民產生反彈。緬甸難民已經成為東南亞區域政經情勢的大挑戰,5月東南亞國家協會針對緬甸難民潮,以禁止緬甸政府出席作為懲戒,但似乎效果有限。

    黃心亮
  • 前進黨選舉大勝,卻成泰國最大在野黨!

    泰國總理選舉一波多折,終於在八月下旬選出新總理。不過,好不容易組成的聯合政府,可以執政多久?參議院任期屆滿之後,是否會發動倒閣?為泰黨和親軍方組成的聯合政府,根基是否穩固?都和泰國憲政基礎有關。被寄予厚望的前進黨,有沒有機會翻轉泰式協商政治?

    黃心亮
  • 受緬甸軍政府壓迫,流亡後的羅興亞難民如何求生?

    在馬來西亞,有許多從緬甸逃來的羅興亞難民,他們在馬來西亞沒辦法跟一般公民一樣,享有在當地就業、就學的權利。因此他們只好自力救濟創辦學校,希望孩子們也能繼續求學。不過歷經疫情重創,許多羅興亞難民面臨失業困境,孩子也失學,這些流亡的羅興亞人該怎麼走下一步?

    黃心亮
  • 日本悠翔會,落實全天候在宅醫療服務的關鍵在哪?

    悠翔會在成立之初,就把24小時照護,訂成重要經營理念,也為此成立了3個夜間值勤中心,每天晚上6點到隔天早上9點,「急救診療支援小組」都有醫師輪流值,更有完整的夜間診療支援系統。這個小組是如何運作的?能夠維持這樣的在宅醫療服務體系,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黃心亮
  • 從歹囝仔到奧運選手 霹靂舞的進擊之路

    原本是嘻哈文化的霹靂舞(Breaking),由於超越人體極限的舞技,以及強調展現獨特的藝術特質,在誕生半個世紀後,成為2024年巴黎奧運新興項目。從街頭到奧運、從歹囝仔到舞者再到職業運動員,霹靂舞呼應自身的英文名字「突破(Break)」加諸其上的負面標籤。如同台灣第一批霹靂舞國手孫振所言:「霹靂舞者單純用跳舞贏得他人的尊重,獲得世界的掌聲」。

    黃心亮
  • 看見不一樣的需要,特殊需求牙科醫治身心障礙者

    對一些身心障礙或認知障礙者而言,要順利看牙是個挑戰。於是1995年政府推動身心障礙者牙科醫療發展計畫,目前全台都設有特殊需求牙科門診。但因特殊需求患者治療風險高,很少牙醫師願意投入此領域。花蓮卻有一位牙醫師,自願走進病人家中,提供到宅服務。

    黃心亮
  • 東京最大在宅醫療診所,「悠翔會」如何運作?

    日本高齡化全球之冠,政府積極鼓勵在宅醫療。東京最大的在宅支援診所「悠翔會」,照顧了8千多位病患,提供365天24小時的照護。透過在宅醫療介入,每人不僅能減少約30天住院時間,更省下約90萬的住院醫療費。他們是如何負擔高營運成本,達到醫老共生的目標?

    黃心亮
  • 工藝作品背後故事,一探職人的異想世界

    藝術的花苞正在綻放,不同世代的工藝職人創作各具特色,有80年製作花燈資歷的燈藝師蕭在淦,匠心獨具的作品極具歷史及文化價值,獲獎無數;年輕陶藝家林時植則以陶土、木頭、金屬鐵件等複合媒材,碰撞出富有創意的成品。

    黃心亮
  • 精障者求職困難重重,「雞蛋糕攤車」支援就業路

    精神障礙者在求職路上困難重重,原因大半來自社會偏見引起就業歧視,導致雇主對精障者的能力及穩定性有疑慮。現在有學校和民間機構,為了協助精障者進入庇護工場,推出雞蛋糕攤車的計畫,雇用精障者員工,讓他們融入社區、走入人群,鋪好他們的就業之路。

    黃心亮
  • 各國搶氫!韓國如何占有一席之地?

    全世界超過30國發布氫能策略,各國也以政府角色來支持氫能發展,歐、美、日、韓、中、澳,都相當積極,其中,韓國的氫能發展,可以說是後來居上。 韓國蔚山是一座氫能示範城市,城市具備完整產業鏈。而年底即將啟用的氫能住宅,將以氫燃料電池發電,並提供社區暖氣與熱水。

    黃心亮
  • 南韓交通政策大變革,告別行人地獄

    南韓曾是行人地獄,透過一系列的法律制定及政策推行,加上嚴格執法,2010年每10萬人的交通事故死亡率為11.1人,2021年下降到5.26人,孩童的交通事故死亡率更大幅下降9成。現今在南韓,停讓行人已是處處可見的景象,而台灣目前做了什麼改善措施?

    黃心亮
  • AI時代下倡議手作價值,校園掀起工藝復興浪潮

    生成式AI即將應用在各領域,改善工作效率,卻有一群教師倡議工藝復興,將工藝教育落實在校園,規劃了適合孩子發展階段的各種工藝教育,讓孩子們透過手作,更認識自己、更貼近真實世界,也更懂得珍惜。

    黃心亮
  • 打破性別窠臼 奶爸.保公行不行?

    台灣推動性別平等多年,但全職奶爸、保公(男性居家托育人員)仍是鳳毛麟角。此現象並非一句「男人就是愛耍廢不想顧家」便能結案。深究其因,男人被侷限在肩負賺錢養家的角色分工框架內,還有男女同工不同酬、難請育嬰假等體制桎梏下,都是男人走向奶爸、保公之路的障礙。

    黃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