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
-
-
AdminAdmin | 2024-07-03土地環境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文字:婁雅君
北投溫泉怎麼了
說起北投,很多人會立刻聯想到溫泉,這裡的泉質是台灣少見的酸性溫泉,地熱谷的青磺泉酸鹼值不到2,白磺泉的pH值大約3到5。
當泡湯風氣越來越盛行,大家想過嗎?這些酸性溫泉廢水,會排放到哪裡去呢?北投主要的河川,南磺溪和磺港溪,正在無時無刻地承載著這些溫泉廢水。
南磺溪也是關渡平原的灌溉水來源,從清朝時代開始供應農業用水,到了2018年就因為水質酸化,再也無法灌溉使用。這幾年學術團體開始在兩條溪進行研究,也發現河川酸化,改變了物種。環保團體在今年初向總統建言,要求中央到地方的主管機關,應該要改善酸性溫泉水破壞生態的現況。
第859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袁宏書x 92 -
AdminAdmin | 2023-06-14土地環境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
沙灘車何處去
宜蘭縣的南澳南溪近年盛行沙灘車活動,受到喜愛刺激、徜徉山林的民眾歡迎,但也傳出有業者開挖河床、破壞山林水土,影響生態、造成環境傷害等議題。
五年前,宜蘭南澳的神祕沙灘事故造成五死;今年五月中,中央明定神祕沙灘禁行沙灘車。但河川地常見的沙灘車活動該不該管、怎麼管?現行《發展觀光條例》與《水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都沒有沙灘車的相關規範。地方政府相關單位表示:沒有法源依據,難以公告禁止或處罰。
五月底,中央已經擬妥《沙灘車管理指引草案》,在沙灘車「導禁兼施」的原則下,交通部彙整相關法規,針對六大場域,明列沙灘車全面禁止及有條件開放地區,交由地方政府加以管理。
6月10日,政府出動10個單位,啟動聯合稽查。同時強調,整個6月的週末都會全天候稽查、執法取締,當天南澳神祕沙灘的沙灘車業者都暫停營業。
跟著獨立特派員的腳步,一起到宜蘭縣人口密度最低的山地鄉–南澳鄉,看看沙灘車在當地生態與觀光引發的關注與挑戰。
第805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劉建邦x 66 -
AdminAdmin | 2020-02-19土地環境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文字:邱惠恩
禁山‧近山‧敬山
台灣國土有三分之二是山林,海拔超過3千公尺的高山超過260座,這是其他國家難以相比的壯麗景色。但是在過去,許多山林區域,政府都禁止人民進入,直到2019年10月政府宣布開放山林的政策,希望讓民眾看見山林之美。
但是開放山林後,有許多待解決的棘手問題一一浮現。台灣山域事故每年平均近200件,等於每兩天就會發生一件事故,事故主因大多是迷路,顯示人民需要正確的登山知識來評估大自然風險。可是台灣教育中並沒有相關知識教導,有些民眾也認為爬山是一項很普通的休閒運動,不需要被教育。如果民眾觀念不改,那麼開放山林之後,山難事故會不會持續往上升,令人擔憂。
第634集
文字:邱惠恩 / 攝影:李金龍x 40 -
SystemAdmin | 2017-03-22土地環境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
萬人泳渡污水潭
日月潭是許多遊客到台灣必訪景點,而每年在中秋前後舉辦,已經有33年歷史的的日月潭萬人泳渡,更是年度盛事,不過大量湧入的遊客也讓日月潭承受巨大的環境壓力。
大家還記得今年三月台灣缺水,日月潭水位見底,連潭底的九蛙疊像都出來見客,但也就在這個時候,當地居民和環保團體發現日月潭周邊的飯店,有不明水管直通潭底,排放的汙水,讓日月潭水質安全陷入危機,泳渡日月潭是很多人引以為傲的壯舉,但日月潭是個多功能的封閉水庫,今年有兩萬多名泳客報名,他們很可能沒想到,自己是在走味的日月潭裡完成夢想。
第417集
文字:錢志偉 / 攝影:陳民紋x 7 -
SystemAdmin | 2015-03-09土地環境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天燈的異議
元宵節剛過,平溪天燈又是人擠人,今年已經舉辦第十七年了,國際知名,還被譽為每個人一生必遊的世界14大旅遊景點之一,讓不到五千人的平溪小鎮每天都幾乎是元宵節,每天都有人放天燈。
過去曾經因為煤礦場一個個關閉,小鎮沒落,但近年又旺了起來,居民很多都做天燈的生意,要不,就是賣吃的發觀光財。一個個的天燈寫上了祈福的字句,帶著人們的祝願升上天空,很美,但也給當地居民帶來莫大的危機,包括每天得清理掛在樹上、林子裡、河床和屋頂上的天燈的殘骸,鄉公所乾脆動員居民撿到五十個換一瓶醬油或洗衣粉,十個換一包衛生紙,但是最糟糕的是,常有天燈還沒燒完就掉下來引起火災。天燈究竟能保誰的平安?
第388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0 -
SystemAdmin | 2014-08-05政治經濟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攝影:周明文
魚兒築夢
台灣到處拼觀光,從山到海只要人可以到的地方,許多秘境、私房景點都被一一挖了出來,就像花蓮秀林鄉的銅門村,位在木瓜溪上游,有一處叫慕谷慕魚,有小天祥美名,近年成了非常熱門的風景區,因為是山地管制區,一天限定六百人進入,但狹窄的山路卻經常得會車,居民很怕環境禁不起這樣的踐踏,一再抗議。
原來24年前這裡曾發生台灣第一樁滅村事件,歐菲利颱風引發土石流,活埋了太魯閣族36名族人。24年後這裡發展觀光,也引來外地人分一杯羹,居民賺不到甚麼錢,覺得賠上了生活環境,因此今年六月在歐菲利受難紀念碑前,鳴槍、封路,宣示捍衛主權,堅持要遊客步行入山。獨立特派員帶您實地觀察。
為了阻止居住環境被過度觀光消費,部落一度決議封山護溪,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們也拒絕了縣府的協助與學者提出的規劃案,想自己主導,但是對發展方向卻又意見分歧,鄉公所和縣府都很難插手,使得慕谷慕魚的未來還是一片茫然。
第359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0 -
SystemAdmin | 2014-03-17土地環境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攝影:鄭仲宏
解放小琉球
北台灣的冬天又濕又冷,很多人都逃離台北到南部去曬太陽包含最近幾年非常熱門的小琉球!它是台灣離島中唯一的珊瑚礁島嶼,有世界三大之最,最佳觀日點、最多珊瑚品種以及全島就是珊瑚礁,不過它的面積也最小只有6.8平方公里,但是每年有將近50萬人到小琉球去玩,遲早會把這塊唯一的珊瑚礁小島給踩平了。
因此當地人發起,從每年12月1日至隔年3月31日是小琉球潮間帶的休養期,希望給這裡的生態有個喘息的時間和空間。但是獨立特派員冬天去的時候發現,潮間帶還是有不少遊客,甚至是當地人帶去的,明明大家共同簽下了遵守休養期的公約,卻依然犯規,警察和巡守隊看是熟人也不好取締,這樣的保育有何功效?小琉球與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都是珊瑚礁地質,有雀鯛科、隆頭魚這些相似的魚群,如今墾丁就因為遊客太多旅館太多被破壞了,很難回復,小琉球有前車之鑑是不是能由民間自發性的,和政府有策略性的防微杜漸呢?過去幾周獨立特派員連續報導了墾丁觀光與生態問題,今天就繼續帶大家來看看小琉球明天的憂慮!
第339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0 -
SystemAdmin | 2014-03-11土地環境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攝影:鄭仲宏
玩翻墾丁
看見台灣這部片子賣座很好口碑更佳,引起很多人的省思甚至政府官員也拿來當教材和施政方向,但實際上有多大的效用呢?內閣閣員換了一批之後又能夠痛改積非成是、積習已深的環境問題嗎?獨立特派員在墾丁悠活事件爆發之後持續追蹤報導。
前幾個星期前我們播出了悠活復活,當時採訪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時,處長就表示,有心要輔導地方業者合法化,似乎這樣才能消化成長中的觀光人口,但是怎麼合法化?這幾年墾丁旅宿業快速成長,估計有上千家民宿,多數有合法爭議。
獨立特派員跟著屏東縣政府實地稽查,真的,地方只有一個稽查員每天都忙得不得了,每次政府被批評執行不力時,責難就落到他頭上,大陸港台各種消費爭議投訴,他也要處理,最近聽說他要離職了。我們採訪那天,感受到他的無力與無奈,罰單照開,一開三萬,但想想:為什麼業者罰不怕?一年七百萬人潮加上無限制擴張的民宿,恆春墾丁的遊憩品質與環境負荷正逐漸失控。
第338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0 -
SystemAdmin | 2014-02-11土地環境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攝影:鄭仲宏
悠活復活
連續幾天全台被寒流籠罩,又濕又冷,相較之下南部氣溫暖和一些,尤其恆春墾丁一年四季氣候宜人,去年墾丁觀光人次720萬,這麼多人把附近的旅館民宿都住滿了,年底,一場會議讓部分區域暫停營業四個月的悠活度假村,再度復活,這又是一樁就地合法案嗎?
悠活渡假村佔地1.5公頃,距離珊瑚礁潮間帶不過30公尺,每年夏天410個房間一房難求,營業額五億,去年五月被人翻出舊帳,指出14年前未環評先營業引起爭議,被勒令部分停業。四個月後有條件通過環評,這條件是三年內污水零排放,這讓緊鄰珍貴海域資源的飯店業者今後更有理了。
目前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旅館民宿369家,未完成營業登記的超過八成,墾管處和政府究竟要怎麼處理? 怎樣對其他業者交代? 墾丁遊客即將上探一年八百萬,未來如果拿不出明確管理辦法,不但社會公平正義無存,寶貴的自然資源也將受到空前挑戰。
獨立特派員在大家吵鬧完之後,繼續追蹤報導。
第334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0 -
SystemAdmin | 2013-05-17土地環境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攝影:張智龍
花東守衛隊
地方要賺錢, 一定要蓋飯店?
花東基金四百億該怎麼用, 才能達到永續的目標?
最近墾丁悠活度假村惹出了一堆爭議,營運14年從來沒做過環評,有七成土地兩百多間客房竟然都沒取得執照,有人說這彷彿台東美麗灣翻版,都是財團搶蓋飯店,先建先賺。
但不同的是,美麗灣已經匯聚了民氣,花東有一群人來自台灣各地,長期守護東海岸,今天逐夢世代就來看看這些花東守衛隊。上個月四號,有一群人互不相識,他們在網路上號召,從台東杉原灣出發,沿著東海岸,花了17天徒步到台北,為的是要阻擋財團政府一味的開發風景區,除了美麗灣還有花蓮豐濱鄉的靜浦村。
年輕人比較有理想性,敢衝撞,沒有太多金錢包袱,才能在台灣延續了幾十年,以開發為主要思維的模式下,顛覆傳統。地方要賺錢一定要蓋飯店嗎?其實觀光財多半進了財團手裡,地方居民真正需要的是食衣住行以及教育、醫療這些基本需求。花東基金四百億該怎麼用,才能達到永續的目標?
第295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張智龍x 0 -
SystemAdmin | 2013-02-22土地環境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文字:婁雅君
有條件的北纜
北纜將越過世上最好的青磺泉,
有條件通過的環評,對上居民的擔憂,爭議到底在哪裡?
剛放完九天年假,馬上陽明山花季就開始了,每年都湧來百萬遊客,除了上山賞花,少不了一定沿路吃土雞,還有泡溫泉。陽明山是硫磺泉,但鄰近的北投則是青磺泉,條件更好!北投溫泉有一百多年歷史,還一度和那卡西形成很大的特色產業,但後來沒落了,當時還是李登輝做台北市長,就提出何不用纜車來連結北投和陽明山,把旅遊的餅做大。
2005年台北市政府以BOT的方式與民間公司簽約,後來爆發官商勾結弊案,當時內政部長和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長都被判刑。但是最近北投纜車有條件通過環評,再度引起附近居民的擔憂和抗議,有條件環評是甚麼意思?北投纜車一波數折它到底爭議在哪?一起來瞭解。
第283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x 1 -
SystemAdmin | 2012-10-18土地環境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文字:婁雅君
澳花村 白雲石
半世紀前的政策,帶走了一片片楓村的記憶。
半世紀後白雲石礦開採復工,是泰雅族人是否擋得住土石的沖刷,
他們最後的堅持。
在宜蘭和花蓮交界有個澳花村,是泰雅族村落,這裡有大理石和白雲石,很早就被開採,掏空的地基和亂堆的土石讓澳花村遍體鱗傷,二十多年前有些礦場暫停挖礦,讓土地有復原的機會。最近又有礦業公司想重新開發,遭到居民反彈,雖然或許能給當地人一些工作機會,但四十年前後,地質環境都已改變,是否還經得起再次開挖?
就像泰雅族語早先把這裡叫做『楓』,是因為有很多楓樹,但平地人來了,割取楓樹油,把樹一棵棵弄死,有一條楓溪也被大水和土石沖刷得變了樣,如今又有人要來採礦,會不會把村民最後一點生存空間都給剝奪了呢?
第266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x 0 -
-
SystemAdmin | 2012-01-16政治經濟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攝影:羅盛達
徘徊美麗灣 浴火BOT
台東是全國家庭所得最差的縣市之一,
為了增加財源提高就業機會,縣府拼觀光,
包含促成了美麗灣BOT案,也爭議了七年。
去年縣府核發建照,再度引發軒然大波。獨立特派員取得業者的同意,首次公開讓媒體拍攝飯店污水零排放的最新設備,希望取信大眾,也表示營運暫無時間表,不過環保團體和原住民還是揚言要抗爭,原因就在,這是東海岸指標性的BOT案,光都蘭灣不到 十公里 ,還有六個度假村在後頭排隊,美麗灣開發面積不過才十五分之一。台灣要用自然美景換取觀光財,究竟該怎麼做?
第227集
文字:蔣靜怡 / 攝影:羅盛達x 0 -
SystemAdmin | 2011-12-16政治經濟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攝影:張智龍
日也BOT 月也BOT
台灣拼經濟,觀光收入是重要指標,
各地都在搶觀光財,政府資源不夠,
就想出BOT這個方案,委由民間承做。
前一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東海岸美麗灣BOT,目前偃兵息鼓,倒是日月潭另一樁超大型的BOT蓄勢待發!因為陸客倍增,預估明年日月潭旅客住宿量將擴大到三千三百多間,現有兩千間供不應求,因此日月潭風景管理處將在湖邊的向山興建觀景旅館,和港資簽約。
環保署在上個月底進行第一次環評,不只環保專家有疑慮,業者和世居的邵族都出現反對的聲音。日月潭只有一個,向山BOT眾所矚目。
第223集
文字:蔣靜怡 / 攝影:張智龍x 0 -
SystemAdmin | 2011-08-19社福弱勢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攝影:周明文
鄒魚傳奇
原住民部落坐擁山林,擁有自然美景以及豐富的傳統文化,
發展部落觀光,可以讓原住民擺脫經濟弱勢。
可是,在現今旅遊業者所經營的操作模式下,原住民文化往往只成為被消費的對象。
暑假是旅遊旺季,觀光景點到處是人,其中阿里山尤其熱門,是陸客指名一定要去的地方,算起來光民宿,一年就有九億進帳。但實際上這裡的觀光商機長期被旅遊業者壟斷,當地部落並沒有受惠。不過,在達娜伊谷,他們成立生態公園,以土地共有共管的方式,將園區所有的觀光收入用在部落發展和社區福利上,創造經濟自主的部落奇蹟。
第209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