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搜|台灣進入百年強震週期!如何防災與因
-
-
SystemAdmin | 2023-04-19土地環境系列報導:台灣進入百年強震週期!如何防災與因攝影:袁宏書
慢快地震之謎
今年是日本關東大地震一百週年,近百年來,日本投入地震研究的能量幾乎是全球之最,2002年東京大學更首度發現了慢地震,開啟了全世界對慢地震的觀測。
什麼是慢地震?慢、快地震間的關係釐清,更是隱沒帶逆衝型巨大地震的孕震潛能分析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日本從2012年開始,年年召開慢快地震研討會,今年研討會首度移師台灣,許多日方與國際知名科學家及單位齊聚一堂。
慢地震之受到重視,主要是慢地震釋放的能量,可以等同一個規模七的地震這麼大,顯示慢地震需要好好被研究。
第797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252 -
SystemAdmin | 2022-11-30土地環境系列報導:台灣進入百年強震週期!如何防災與因攝影:袁宏書
中央山脈斷層之謎
今年台東917、918兩次大地震,不但全台有感,也讓地質及地科界紛紛投入調查,試圖印證台灣是否真的有一條地科界討論且懷疑已久的中央山脈斷層存在?
根據經濟部地調所的調查,917、918強震造成池上斷層地表除了出現新的破裂點外,破裂長約67公里,918地震也讓玉里斷層破裂延伸約14公里,其中大約有3公里是這次地震新露出地表。到底有沒有中央山脈斷層存在?917、918地震跟中央山脈斷層是否相關?誰又是地底下的推手呢?
第77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269 -
SystemAdmin | 2022-10-05土地環境系列報導:台灣進入百年強震週期!如何防災與因攝影:袁宏書
回望921
花東917關山、918池上的強震,讓中央山脈活動斷層的調查,再度引起關注與討論。地震學家們利用AI地震偵測系統偵測發現,這次的強震序列分布十分複雜,需要更多資訊解讀。
而台灣歷史上發生好幾次災害型的地震,都跟活動斷層有關。尤其是921地震的車籠埔斷層調查,更成為台灣研究活動斷層的重要分水嶺,政府相關單位開始投入更多資源與經費進行研究。
傷亡慘重的921地震已經23週年,獨立特派員跟著23年前進行車籠埔斷層調查的成大防災中心團隊成員,重回當年的歷史現場。他們有什麼感觸?而過去累積的地震斷層研究又能為台灣帶來什麼啟示?
第770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215 -
SystemAdmin | 2022-09-21土地環境系列報導:台灣進入百年強震週期!如何防災與因文字:萬真彣攝影:賴振元
花東918強震/中央山脈下地震密碼
【花東918強震】
台東的關山、池上分別發生了芮氏規模6.4與6.8的強震。地牛不斷翻身,讓全台民眾都飽受驚嚇。學者觀察,這次的地震很可能是有史以來還沒有記錄到的地震序列群,而且是一個活動的盲斷層。
918強震後災情最嚴重的地區是花蓮,玉里中山路二段的三層樓房整棟震倒;高寮大橋被震斷成好幾截;還有許多遊客受困在沒電的山區裡;甚至天然溫泉都震出異相。花東地區老舊的建築非常多,偏偏又是地震頻繁地帶,未來該如何預防房子倒塌帶來傷亡?而台灣是否進入百年地震活躍期或強烈地震的高風險期呢?
【中央山脈下地震密碼】
地震發生後不久,經濟部地調所負責調查斷層人員與地科界的學者們也都趕到主震區進行了解,有的找斷層,布臨時地震站,也有針對地震經過,發生地表破裂或拱起的地區,進行量測與調查。這次地震多數分析指向跟中央山脈斷層有關,不過由於過去這裡發生過的大地震紀錄較少,累積的地震資料有限,必須投入更多調查。
第768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賴振元x 316 -
-
SystemAdmin | 2021-08-25土地環境系列報導:台灣進入百年強震週期!如何防災與因攝影:袁宏書
從老虎計畫開始
最近幾個月,民眾應該常常從手機上的APP,收到地震警報,地震多數來自花東,甚至7月14日,花蓮一天就多達40震。國人也在擔心,是不是大地震的前兆,但是一天40起地震,已經是最高紀錄了嗎?答案恐怕不是。
今年4月18日,花蓮壽豐發生規模6.2的地震,讓大家虛驚一場。壽豐地震第二天,獨立特派員團隊跟著中央大學來到花蓮,記錄他們如何在木瓜溪與壽豐溪之間,擺了66部的地震觀測儀器,持續追蹤壽豐地震的餘震。
66部地震儀器,觀測22天,能追蹤到多少資料和地震呢?其實過去五年來,已經有地震學者,在全台灣布設過1100個臨時地震站,這個計畫的起點是從九二一地震後,台美合作的老虎計畫開始。
目前這1100個臨時地震觀測站,有超過五百部的地震儀器,就擺在東部,長期對東部,進行密集地震站的布設,與資料的收集。每一個地震站,就像一部接收器,收集到的資料就像X光片,除了可以了解地底下的地體構造,也能解釋東部地震帶分布的成因。
第713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244 -
SystemAdmin | 2021-05-05土地環境系列報導:台灣進入百年強震週期!如何防災與因攝影:袁宏書
115年預警
最近地震頻傳,幾乎沒幾天就有地震,尤其是4月18日發生在花蓮壽豐鄉的規模6.2地震,連台北都感受到它的威力。
台灣過去每三十至四十年,就會發生一次災害型的地震。我們要帶您特別注意的是梅山斷層,梅山分別在1792及1906年發生過兩次大地震,兩個地震相隔114年,而且都是規模7以上的地震。而今年距離上一次1906年的梅山地震已經屆滿115週年,是否有百年再現週期,開始進入警戒期,學者跟相關單位,都在密切關注梅山地震的發展。
梅山斷層早期叫梅子坑斷層,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花了大概三十年的時間,透過不同的調查,確定梅山活動斷層長度,並劃定它的地質敏感區範圍,最寬部分就有三百公尺。
而梅山斷層經過的中正大學,除了創校之初成立全國唯一地震研究所,最近地球環科系老師,又在雲林古坑到嘉義竹崎之間的麓山帶,擺了密集的地震儀,用來收集地震資料,並找出地震可能活動模式,以了解孕震帶在哪裡,好做地震防災、減災的準備。
第697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256